在 2024 年 6 月 8 日,也就是今天,星期六,来谈谈 24 年高考作文的六份试卷该如何写。先来看新课标一卷,其实挺简单的,其核心关键词就是科技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必须得有人文跟上,也就是科技与人文的一种思辨。这属于二元思辨,对于个人、企业、国家民族等各个层面而言,科技和人文都需同时存在,这便是该文章的核心要点与论据。再看新课标二卷,核心关键词是探索未知,前面有个引子,像嫦娥几号到了月球背面。无论是经济之旅还是每个人的人生成长,都需要不断探索未知之境,说白了就是要开拓创新,人不能故步自封,而要不断去探求更深远、更广阔的空间,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有点类似前年的《跨越再跨越》,也是三段论。对于个人来说,当然要探索未知之境,要是固步自封,比如中高考取得好成绩后在高中不努力,高考就会拉胯。从企业层面来说,一个企业若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固步自封,很可能在后续竞争中落败,所以企业也要不断开拓,始终屹立于浪潮之巅。从国家民族层面也是一样,或许有曾经兴盛的帝国时代,但要是跟不上时代潮流,就可能变成衰落的、坐等的天朝而崩溃。所以这种探索未知之境,就是这种开拓进取,而非保守。其实这个挺容易写的,主论点在文章中已很明确地呈现出来了。接着看全国甲卷,其核心关键词是交流的价值,交流可能会产生冲突,但不能因有冲突就不交流。在冲突中能达成妥协、合作,还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所以交流非常重要。那么这种交流,按照传统的思路,人和人的交流很关键,人不能天天在家闭门造车,要出去和别人观点碰撞,在碰撞中产生的新观点可能成就自己的思想和学识。在企业的商战中也很重要,需要交流,不能天天闷头干,要与同行交流,这样才能激发企业的活力,推动产品线的更新。对于国家来说更要交流,不能闭关锁国,否则肯定会逐渐脱离时代。交流虽会有碰撞,但只有交流,才能把握风气之先,永远屹立在浪潮之巅。然后是北京卷,北京卷的两个话题都比较好写。第一个“历久弥新”强调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也就是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第一个分类点可以从科技层面着手,把传统文化挖掘出来,比如屠呦呦的《青蒿素》源自《肘后备急方》,这就是老树开新花;在经济层面,传统的经济理论能否对当代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比如古代有义仓,雍正皇帝时有高薪养廉制度,这些古代的良法美意,在当代的政治经济治理中都有其现代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一种老树开新花;在军事上就更不用提了,《孙子兵法》在各个军校都有学习,不仅中国,外国也将其奉为军事经典,如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一样。以上这三个层面完全可以构成三个分论点并加上相关论据。这篇文章很清楚,就是说老的文化在当代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北京卷的另一篇“打开”是记叙文,这篇更好写,类似中考题目“我创造了新纪录”。说白了就是打开一种新局面,比如思想上的一次跃迁、学习方法的一种提升、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一次突破,只要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新的局面,都可称为“打开”。不过这个题目是保底的,要是想更出彩,还是写第一个,因为议论文更能出彩。再来看看上海卷和天津卷,这次它们像是商量好的,都在考社会与自我的关系。社会主导着方向,把握着大环境,但我们不能因为其是权威、把握大环境,就什么都听它的,我们内心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所以上海卷强调的是认可度,认可度高就一定要听吗?认可度低就丧失自我了吗?天津卷说的是被定义和自定义,我们被社会定义,这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内心也要自定义,不能被流俗裹挟,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要在社会大潮中保持清醒,正确认识自身价值,正确审视自身专长,这是一种思辨关系。所以天津卷和上海卷都可以这么写。以上就是 2024 年高考作文六份试卷的关键内容和写作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