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听一些粉丝家长说,某个全托机构通过免费送一飞冲天教辅书,来招揽初三学生过来报名,据说来领书的孩子们还不少,但一听到报名全托课程一次性先交8万学费,就几乎全部打了退堂鼓,毕竟这笔费用实在太高了,并且现在开学后连第一次月考还没考,学生自己都不知道水平如何,就想把这些学生“弄出来”,这个全托机构未免太心急了,贪心的背后是自己对这种全托模式都信心不足。
天津原本并不存在全托模式,这完全就是一个外省市的舶来品,随着当时中高考“空降”的转学生随之被引入,并开始加速发展起来,直到去年中考和之前已不允许空降的高考一样,都不再允许空降转学的方式,全托机构迎来了第一次生存考验,奈何去年中考不允许空降的政策发布的比较晚且突然,所以年底那批原本想要空降的转学生,其中很多学生在初三下学期时,还是选择了外出全托,这也是今年上半年全托机构看似还保持“活力”的原因。
随着全托机构的越来越多,不可否认的是几乎全部的教学质量都直线下降,甚至有些都谈不上有教学能力了,因为私立学校中的好老师没时间去,校内时间已占的很满,公立学校中的好老师不敢去,很容易被人认出来,这就导致两类好老师都不惜去全托机构讲课,那么全托机构老师从何而来呢?本就是各类机构的老师,比如原来学而思和新东方出来单干的跑课老师,或者是校内体系的三流老师,本来就没人认识而敢于铤而走险了,或者是从社会上随便找到的各行各业的“教育爱好者”。在这种情况下,这不今年中考后,网上就有一位去年底转学的家长,就不断炮轰河北区某家全托机构,未能达到15万学费所对应的目标成绩要求么?
确实让孩子脱离学校的系统复习,即使不考虑合规不合规,本身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存在着很大风险,全托机构理应承担这份重任,何况还是收取了家长们高昂的培训费用,那这种责任就变成了义务,更加责无旁贷,但现实却很骨感,而家长们的盲目听信、全托机构的巧舌如簧、和有些孩子对于离校(离家)后不再受约束的期待,将总会有人在全托的道路上前赴后继,所以上面那位公开炮轰的家长,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我们对于全托的不看好和更加担心,是源于其要完全离开学校的培训模式,容易形成只顾低头拉车,不懂抬头看路的局面,今年上半年就有全托机构在刷题训练时,给孩子们准备的200道数学题目,其中有很多已经不再是中考考点要求范围内的了,这种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在时间很是紧张的初三下半学期,对提高成绩往往反而有负面影响。对比起来,不脱离校内正常复习,在校外培训提升,这种双保险的方式,会让孩子在考向把握上和考点精练上对于中考的要求更不容易“脱轨”。
当然,很多非全托的培训机构也很后知后觉,不少学校反应的也是慢半拍,对于每年都在不断调整的中考考向和教学重点,不少悟性不够的校内外老师,往往缺乏敏感度,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选用的例题和习题已经过时,没有跟上每年中考的最新要求,犹如电影中的一句经典台词“用前朝的剑斩当朝的官”,这种日常学的不适合中考考的情况,是最容易让好学生阴沟翻船的。
比如今年中考物理拿满分的学生数量比去年降低了很多,是出题整体变难了吗?显然不是,因为在教育强区的中下等水平学校,今年中考物理平均成绩比去年都高了好几分,甚至有的学校从去年60多分的平均成绩涨到今年的70多分,今年中考物理出题难度还是有所下降的,但为什么能拿满分的学生数量减少了,是因为与以往不同,今年有2分出的题目不同寻常,所以很多好学生不适应没有做出来,这2分就没有拿到,这也就导致一些普通初中原本能有20个左右的中考物理满分学生,今年就变成了3、5个。而网络上活跃的一些机构中较有影响力的物理老师,也不得不承认今年中考物理那2分出的确实“很活”,不再一味宣扬物理拿100了,因为今年他们对于本就很好学生的提高效果并不理想。
介于现在这种情况,好学生想要继续提高,那又该如何选择有价值的培训辅导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给“想要提高的好学生”的范围做个定义,因为好学生对于培训辅导本就很挑剔,市面上一般培训大多都不适合,而自身如果再没有明确的提高想法,面对学的已经八九不离十的知识,缺乏动力将会与辅导培训的严苛训练和细节要求很难融洽,最后孩子自身做不到该有的训练,辅导培训也就成了走过场,流于形式了;所以第一类好学生,如果已经具备考入一中、南开的实力,把握性超过80%,且又不追求进入更好的班型,那么就没必要参加辅导培训了,中考即使有波动,耀华基本上也是能兜底的;第二类好学生,如果对于考入四中、二南开、南大附中和七中这几所学校,觉得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也不必参加辅导培训了,中考在这个范围内的学校有十几所,足够保证可以考上了。这两类学生,第一类自身能力底限高,第二类容己接受范围大,如果在没有明确的追求更好的动力下,所有的辅导培训都难以为其提供更多的价值和提高的效果,跟着学校自我复习也是可以满足的。
解释清楚什么样的学生适合的前提后,就回归到价值培训的问题本身,但篇幅有限,我们仅从最为擅长的中考数学学科进行分析。我们圈子老师在参加完今年中考阅卷和新教改学科带头人培训后,对于校内教学教研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同时也对我们培训的讲义内容和授课进度安排做了一次较大的调整,包括精讲题型的筛选、知识考点的衔接安排、模型学习的先后顺序和刷题套卷的选择上,以便去帮助学生尽早适应中考不断出现的变化和要求,尤其是一些考点和模型有逐步下放到8年级的趋势,那么必然在9年级就会增加一些新的考点和模型,谁先适应谁就能获得在成绩竞争上的主动权。
虽然每年圈子老师对于讲义内容等都会有所调整,但今年这种较大的调整,是三年来圈子培训对新中考辅导效果的一次整体反思。关注我们多时的家长都知道,我们圈子培训对于有学习自觉性的孩子,只要成绩在中等以上,我们就认为有培养的价值,可以经过高效辅导在中考时拿到高分,比如说今年中考,一位来时80多分的中等成绩学生,最后今年中考时拿到了112分,这已经具备了向上冲击更为优秀的115分及以上的基础了;但同时今年中考,也存在着一位很优秀的学生,中考数学成绩估分是116分,但最终只拿到了113分,而且对着标准答案也没有找出自己多扣掉的那3分在哪里,真是颇为遗憾。因此,对于中等学生如何能冲击更高的115分和对于优秀学生如何力保不滑下115分,就成了我们今年整体调整的入手方向之一。
一方面是孩子对于中考考向变化的适应,另一方面就是孩子能将学到的知识考点落在自己身上;前者我们圈子老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和能力,从精讲模型例题、精选全国习题、拓展解题思路、增加解题方法等多种形式着手,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客观条件去提前适应;但后者要求的是孩子平时听懂了、学会了、会做了,到考试的紧张环境时要能输出且算的对,这主要受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影响,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主观能动性个人之间的区别,想办法通过刷题套卷的细致选择,以考向为标准筛选出近些年重点套卷,兼顾校内所学阶段(尤其是8年级),根据该阶段所涉及的模型和考点,采用“由易到难再到易”或是“由难到易再到难”的套卷训练顺序,强化孩子们在考试压力下将会做的争取都能做对。
毕竟在中考的变化下,不是每一套试卷都是有练习意义的,而有意义的试卷内在的练习价值也有高低之分,若在以三年前我们提出的复习1.0版本,中考复习阶段“三年真题刷三遍”,就去应对现今已在变化的中考,那么可能就要力不从心了,但现在还是有很多机构和老师没能摆脱模仿,在我们之前这个思路上越走越远,所以家长们在选择培训机构上,若还是不分青红皂白给一大堆真题套卷去刷题练习,那么请小心了,因为有很多题目中考已经不考了,这是选择培训避雷第一条。(今年上半年就有一家较大的二线培训机构就有此类问题,绝不可掉以轻心)
而培训避雷第二条,就是要看老师愿不愿意和能不能在日常阶段就让孩子们介入套卷的训练,而不是一味同步学校进度,照本宣科的讲书上内容,甚至连书上没提但考试要考的进阶知识点都涉及不到。如此看来,老师有意愿给予套卷讲练说明对讲课有责任心,为了孩子进步不辞辛苦,有能力给予套卷练习说明对各类题目讲解掌握的游刃有余,对于各类套卷至少自己已经熟练做过了。
至于培训避雷第三条,家长们不是很好分辨,就是授课老师对于中考考向的变化有没有应变能力,就像今年中考的压轴难题模型,就选取了南开区模考的类型,有足够敏锐度的老师就能在模考后帮孩子们立刻梳理模型的解题思路,延展所有的关键考点,做好进阶准备。对此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如果能遇到满足前两条标准的,那已经在市面上超过了80%,就不必犹豫了。
综上所述,现在辅导培训市场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大家都很清楚,在付出学费的同时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这都已经变得很难,在市场极度亢奋的状态下,又有多少滥竽充数的闯了进来,无从考究,所以想要避免,就只能擦亮自己的眼睛,对于成绩保底承诺签约的小把戏,就更要慎重考虑了。
作者得道Albert专注天津教育,寻求学业规划、转学择校、志愿填报、辅导培训等方面,欢迎交流咨询。
Ps. 得道数学是Albert老师在学业规划咨询之后,创建的一个培训圈子体系,借名“得道”,意在“取乎其理,道在其中”,目的就是探求题目的内在规律,掌握解题之道后,做出来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本文为得道Albert原创,喜欢的朋友请点赞并关注。
作者其他文章,可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