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年度期中质量检测已圆满结束,为全面总结九年级道法教学学情和教情,明察得失、继往开来,更好地做好九年级中考教育教学工作,现将所任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分析小结如下:
一、试题分析
本试次考试试题紧扣课标要求,以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现行教材为依据,体现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考查,考试注重试题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着重对学生对课本知识运用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查,坚持知识能力和情感觉悟相统一的原则,较好地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科特点和本质要求。
本试卷由选择题(占20分)、非选择题(占30分)两部分构成,满分为50分,符合甘肃中考学业水平测试命题要求。本试题基础知识题分值约占50%,对知识点理解运用题占30%,主观能力探究题占20%。涉及九年级上册第一课至第四课所有内容,重点突出,主要考察了“富强与创新,民主与法治,文明与家园,和谐与梦想”等重点知识,特别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成绩分析:
应考人数40人,实考人数38人,考试人均分29.04,及格人数25人,及格率64.36%,优秀人数4人,优秀率10.0%,最高分48分,最低分12分,与第一次学情调研相比较,有11名学生考试成绩有所提升,有4名学生成绩下降,整体看人均分不高,优秀率较低,成绩不甚理想。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本概念把握不准确,基本常识理解不到位
如单项选择第1、6、14、16、19小题还有不少同学选错,就是因为没能准确掌握概念的基本内涵。第21、24题解答题答案准确率不高,学生对这些核心素养知识没有真正掌握。
2、学科素养欠缺、考试态度不端正
道德与法治学科与语文等学科联系紧密,如单项选择第7、19等小题,有一定的语文功底就不会选错了。部分学困生后面的材料分析题,简答题试卷大片空白,根本未作答,一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消极应付,在考场躺平不做试卷,导致成绩极其低劣。
3、部分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21题、21题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材料分析不透。这就是平时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如24题第2问,学生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
5、学困生自主学习认真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堂笔记不认真做,早读时间不认真识记、背诵、课后训练题不能按时认真完成。
四、教者存在的问题:
1、教者的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水平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在研究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优化整合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做的有所欠缺,今后要努力提高。
2、教者在严格管理后进生、学困生方面做得不实不严,这些学生学习习惯差,考试不认真对待。
五、今后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心系质量,情系学生,加大教育教学工作力度,全力以赴做好课堂教学和中考备考工作。
2.扎实备课,研究学情,以学定教,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益,打造实效课堂,关注学生学会、会学,向45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落实转差培优教学措施,耐心细致地做学困生思想转化工作,加强对学生理想前途教育,引导这些学生乐学上进。
4.早自习加大学生背默抽查工作,引导学生强化识记课本要点知识和基础知识。
5.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精心思维的好习惯,精细答题的好习惯,持续提高教学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