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份试卷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对本份试卷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2-20 02:31:10

近期,笔者用三天时间深入部分学校调研,了解到各校高三复课进展情况,看到了高三复课管理中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也发现各校高三复课备考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据此,笔者提出一些建议意见。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铜川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王金全

存在问题

高三复习工作中,各个学校上下齐心高度教育重视,高三教师的敬业精神有目共睹,学生学习的态度认真刻苦。对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反思国家对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与希望,高考复习备考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与漏洞,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首先,复课备考的理念相对滞后。随着课《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颁布,以及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教育的育人方向、育人目标、育人要求更加明确,更加全面而具体,从对知识的片面追求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考综合改革已经来临,高考改革的表象形式后面力透纸背的本质又是什么?我们的教育教学是否对应了这些?我们的复课还停留在完成任务、知识目标、教师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学生的自主自觉创新能力没有被关注,学生被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我们迷恋于自己多年的高考经验,重复着以往的行为与做法,完全不顾及新时代、新课程、新方向、新目标。刻舟求剑,坐井观天,对于高三复课备考的站位不高,定位不准。

其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偏低。一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课堂上,教师更多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专注于学科知识讲授。而对于学生的基础、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等问题,则很少顾及或者无暇顾及,一味地讲授,对牛弹琴似的提问,实际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只有学生最清楚。一些高三教师凭借的是个人经验,更多的是依靠各种复习资料,缺乏经过研究形成的成果。学生复课的盲目性依然存在,教师对于高考的内容是清楚的,但学生未必了解,尤其是基础薄弱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于是在学习中懒于动手、动口、动脑,抄答案,应付了事。二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希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动起来,反映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愿望与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此高三的教师也非常认同,但在实际教学行为中,许多教师总是担心时间不够用,不敢也不愿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复习,我们感到越是到了高三年级,满堂灌的倾向,注重知识讲授、接受式学习、机械式训练的倾向越严重。课堂学习中只有老师教育的一种声音,单一思维,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动脑思考获取知识的多元思维、经历的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被省略、被抑制。教师更多关心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至于学生的学习状况,收获几何?思维训练,能力培养都不得而知。同时,几乎所有学校都缺乏师生之间真正的沟通机制,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偏少,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够,学生的主动性未能被激发出来。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障碍、需求,得不到了解和被重视。这样,教师无异于在盲目的教学。

最后,试题训练的针对性较差。对学生训练试题进行研究,尽量不用套题、成题,不做重复题,不做设问有误的题,不做偏难怪题,不做与学生学习实际不相符合的题。教师布置的训练试题疏于对学生完成情况的检查,部分学生不按时完成,或者根本没有完成,或者盲目照抄答案的结果。“改必评,讲必纠,纠必查”,对于训练试题,先要进行错误率的统计,之后对于错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归纳错误的类型和程度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评才是有针对性的、有效的。

建议意见

第一,加强研究,把握复课备考的方向性

一是研读国家政策文件,研究《课程方案》,把握高考命题的方向。不仅教师要明白高考的方向,而且让学生也明白自己距离高考的距离,从校情、教情、学情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复课备考计划。

二是研究教材,提高复课备考的有效性。许多教师都关注考点,却不研究考点。考点不是死的,考点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来讲,是重点、难点,是骨干知识的结合点,是学生易错点和易混点。要加强对考点知识的整合梳理,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体系,构建知识框架,打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明确易错点、易混点等,让学生真正吃透掌握。

三是研究试题,提高试题训练的针对性。不可过分依赖教辅资料,要将高考信息与学情、复习资料融合起来,加大习题设计、筛选和编写的力度,精心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题目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训练的水平和质量。

四是研究学情,切合实际,注重复课备考的落实性。从本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状况出发,不能过于拔高,也不能无原则地降低难度。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确立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一步步达成高考理想。特别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发展特长,走个性化、特长化路径。

第二,立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是用心备课。把学生的基础、需求、困惑和问题放在第一位,并依此进行教学设计,在上课时及时加以调整,以学定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吃透教材,教师在复习阶段要真正吃透大纲和教科书,融会贯通充分备课,不能图现成,用复习资料代替教材,以教科书的知识体系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概括与整理。

二是用心上课。一是回归学科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知识是朴素的,又是更重要的,纠正好高骛远的不良倾向;二是回归学情,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许多老师不论本校的教学实际水平如何,不论学生的学习基础怎样,一味地讲高考真题、模拟试题,用“**练考试题”“**套卷”等,课堂教学中讲的多、讲的深,学生却不得而知。

第三,抓好落实,实现高考最后突破

一是抓关键点,步步提升。高三不同轮次的划分,不是时间上的简单分割,而是基于学校和学情,根据每个学校的高考目标而确定的,从一轮到二轮,或者二轮相比一轮来讲,一定有明显的提升与改变,否则这个阶段的复习就是失败的。

二是查漏补缺,补齐短板。经历了一轮二轮复习,知识的点、线、面已经形成,往往由此进入一个高原期,此时,进一步反思检测,会发现一些之前“自以为会而实际不会”或者“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缺漏,及时补救,为时未晚。

三是调适心理,正常发挥。距离高考越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压力越大,甚至出现心理应激反应,自我感觉头脑空空。帮助学生调适心理,以保证学生考场的正常发挥,使三年来的努力不至于失之交臂。


编辑:关中小伙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