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阅读理解试卷分析怎么写的好

家长阅读理解试卷分析怎么写的好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2-20 16:08:50

用生活的感悟去读书,用读书的感悟去生活。文末附有思维导图。欢迎阅读,愿你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今天向大家推荐的书籍是《学习的格局》和《父母的格局》,作者黄静洁 中西合璧亲子教育专家 全球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的夫人,育有两个优秀的儿子。作者所处的教育环境、经济状况、时间陪伴、社会资源等方面,都是我们普通大众难以触及的。不过,通过这两本书我们普通人能够扩宽自身视野,去看一看那些优秀且拥有资源的父母,是怎样为孩子规划教育学习的。

生活感悟:

曾经,在孩子小学阶段时,我采取的是一种“大撒把”式的教育方式,企图花钱将教育完全外包出去。哪科成绩不理想,就报相应的课外补习班,最多的时候,孩子一周要上7个课外补习班。可到了六年级,孩子的成绩还是一落千丈,这无疑给了我当头一棒,让我彻底醒悟:原来,补心远比补课更为重要,我必须亲自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如今孩子步入初中,我也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陪读妈妈。刚开始,我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焦虑难耐,既有对孩子在新阶段的成长满怀期待,又暗自担忧自己能否做好这份陪伴的工作。

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一位极其负责且热爱读书的班主任老师。开学初的家长会上,她给家长们推荐了这两本书。从那以后,我便利用陪伴孩子做作业的零碎时间,陆陆续续地读起了这两本书。

在这半个学期的陪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摸索其中的门道。起初,我的陪读方式很是简单粗暴,孩子写作业时,我就坐在旁边。这让孩子十分抵触,觉得我是在管控她,限制了她的自由。后来,我和她好好商量,说出我内心真实的想法:“让我陪着你一起学习吧,这样我能了解你是怎么学习的,心里就不会那么焦虑了,不然我真的会很难受。”在陪伴的时候,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闭嘴”的妈妈,不多说话,只是静静地观察和记录孩子的学习时间安排等情况。

随着时间推移,在陪伴她的过程中,我们之间渐渐有了默契。她会偶尔和我聊聊学校里的事儿,还会开开玩笑,我也能明显感觉到她在认真学习,于是我自己也放松了下来。现在,我们商量好了,她写学校作业的时候,我不再全程陪同,等她写完作业,进行预习和复习时,我再陪在她身边。这一点,算是我在陪读过程中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既不能对孩子放任不管,又不能让自己成为孩子对立的监管者。

在期中考试复习前,班主任老师每天都会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发他们的复习计划和学习视频。我把每个视频都认真看了一遍,看完后,那种差距感带来的窒息感扑面而来。我深刻意识到,孩子之间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成绩上,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身上所具备的自控力、内驱力以及高效率,都太值得我们学习了,不仅仅是孩子要学习,作为家长的我更是如此。所以我明白,孩子成绩暂时落后,绝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这需要我从多个方面去做出调整,毕竟这和孩子的性格、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家庭氛围以及父母的素质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看到孩子偶尔也会有贪玩、调皮的时候,我也会警醒自己,绝不能责骂她,不能释放负面情绪,要打消她可能产生的害怕和负罪感。而且,为了不制造紧张情绪,不让孩子觉得我在拿她和其他孩子作对比,那些优秀孩子的视频,我都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看的。

我始终坚信,我的孩子绝不是一个甘于落后的孩子,她只是暂时还没找到适合自己改变的方法,还没有开窍罢了。事实上,她最近已经有了不少进步,比如她能自己主动上网找博主学习,地理经纬度的题,她不仅自己搞明白了,还会主动给我讲解;生物这门学科,她从最初的不及格,通过自己刷题,现在已经达到优秀的水平,还会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小伙伴;历史没考好,她也会主动去问老师、问同学学习经验,跳绳不达标,她半夜睡不着偷偷爬起来,一遍一遍反复的练习直到达标。这些都是她的进步,我也着实为之骄傲。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可能我没学到什么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没学到提升成绩的技巧,它唯一的好处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让我焦躁的心静了下来。如同书中所说,妈妈的心开始柔软,孩子的心会柔软,妈妈的眼睛开始美丽,孩子的眼睛才会美丽,妈妈说话悦耳,孩子说话才会悦耳。

现在,我已经渐渐喜欢上了陪读妈妈这份“工作”,因为太有挑战性了,感谢我的孩子让我陪伴,让我有了重新成长的机会。

读到这里,觉得还有点意思,时间允许,花上5分钟,读一读,悟一悟下面的金句摘抄,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人的成长可能就是不经意的一瞬间,可能就是出人意料的一句话。

金句摘抄:

《学习的格局》

1.通过正确的学习方式所获得的良好成绩,比拿高分要重要得多。

2.一个别人家的"优等生"与一个自己家的"差生"之间的区别,存在的不仅仅是成绩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在自控力、内驱力和高效率等方面的能力差别。

3.需要从小关注和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和学习习惯,鼓励孩子从小学开始自主设立学习目标

4.只有我们成长为一个内心更强大,知识储备更充分的父母,更有能力引导孩子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最终成为一个不怕接受未来挑战的"优等生。

5.一个优等生不需要父母盯着,喊着,赶着去学习,他会主动、有效,快乐地学习。

6.只有当孩子对某一领域具有执着的兴趣和极大的热爱时,他才能在一万小时的刻意训练中坚持下来,让刻意训练发生作用。

7.学习内容留存率最高的活动是主动把所学的内容讲给他人听,高达90%。

8.在陪孩子学习时,首先需要考虑方式方法,其次要成为孩子快乐的同行者,而不是对立的监管人。

9.真正的学霸是拥有主动和高效学习能力的孩子。

10.让孩子生发出一种自己的事自己作主的自主感这是孩子执行目标的最大动力基础。

11.把目标聚焦在孩子的兴趣、优点或长处上,让他多多体验完成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感。。

12.因为有了一次成功的经历,孩子才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渴望。

13.只有通过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才能让孩子有动力自己的学习设立短期和长期目标。

14.当孩子缺失学习目标时,我们最该做的不是把父母制定的目标强加给孩子,而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去寻找原因和病灶,只有解决驱动力问题才能解决目标问题。

15.相信孩子,他的潜力比你想象的要大很多,不对孩子指手画脚,不要以及你比孩子懂。

16.如果父母想让孩子主动学习,就要把学习的价值感还给孩子,让他知道自己为何要向前跑,孩子对学习的责任心,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一股驱动力。

17.让孩子发现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因为这才是推动孩子主动学习的关键

18.兴趣上升为能力后,还要为能力找到一个使命感。

19.帮助他们听到自己内心的召唤,引导他们看到自身内在的价值感和使命感。

20.让孩子在上学的早期就体验到拥有学习策略比临考前突击式的熬夜学习来得有效而轻松。

21.拖延就像一个黑洞,我越拖延就越焦虑,越焦虑就越拖延

22.当我努力完成任务并管理好我的时间,好事就会发生。

23.学习本身也是一场有策略的战斗。

24.这事与你有什么关联,它怎么触动了你?你希望我怎么做呢?

25.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扩大孩子"应该做"的清单,并让孩子感受到做完自己"应该做"的事之后的那份成就感。

26.父母"弱"下去,孩子才会"强"起来。

27.好妈知道你觉得数学真的很难,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做,然后今天晚上就没时间玩了,这样吧,妈妈看看怎么来帮帮你吧!

28.不逼追孩子读超过他能力范围的书,不强求孩子读他不喜欢的书。只要孩子的阅读兴趣在,他们就会自觉自愿地一直读下去。

29.未来社会最需要的三大核心能力是:终生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一个人必须拥有的好奇心

30.不学习即被淘汰,一纸大学文凭肯定解决不了一生的温饱和幸福。

31.学习接纳,把信任交给彼此。

32.别人会忘了你说过的话,别人会忘了你做过的事,但是别人永远不会忘记你带给他们的感受。

33.一个人的言行会带给他人一份好的或不好的感受,而正是这份感受深深感动或伤害了别人。

34.共情的开始就是学会看见他人的表情,感受他人的感受。

35.个人的成绩和成就并不能保证孩子自动就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而缺乏协作力更会直接导致孩子社交技能的落后。

36.一个缺乏掌握感的孩子会退缩,会失去把被动变为主动的动力。父母最需要做的不是分析孩子当前的弱势,而是帮助孩子看到希望,提升他对现实逆境的掌控感。

37.没有什么事是无法改变的,只要你有行动和诚意去改变,一切都有可能。

38.同伴的认可带给孩子的价值和力量。

39.当孩子的学业出现问题时,父母不可能立竿见影地彻底解决问题,做到像福尔摩斯判案一般冷智而睿智,不责骂孩子,不释放负面情绪,做好孩子的聊天伙伴。

40.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也是他感觉最脆弱、最无助的时候,我们要多与孩子一起做一些能让他身心放松的事,以打消他的害怕和负罪感。

41.我们一定要坚信:没有一个孩子是愿意落后的,他们只是苦于找不到改变的方法。看不到转机的可能。

42.要想让孩子接纳我们的建议,必须先获得孩子对我们的认同。

43.考试失利,成绩不理想被父母责备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磨难和打击。

44.无论成绩好与坏,我们都给予最温暖的接纳和理解。

45.引导孩子用积极的眼光看待暂时的落后,相信自己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改变现状。

46.要做"百炼成钢"的伯乐父母,而不要做"恨铁不成钢"的怨气父母

47.你的努力妈妈都看得到,只要努力了,我们就和你一起接受结果。

48.如果你害怕孩子打游戏,那就想办法找到另外一件他喜欢的事来替代游戏。

49.尽量用简单的话把要说的话说清楚

50.即使孩子犯错了,你也要先找出他做对的那么一点来肯定他。这种正面沟通的方式。孩子更容易听进去。

51.我们最需要让孩子看到的是一个平和的家长,一个具有自控力的父母,一个万事都难不倒的榜样,这样他们才会崇拜我们,并听取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52.孩子喜欢听从意见的人一定是让他佩服和认可的人,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真心的改变,才能成为孩子认可的大人。

53.孩子心里是渴望得到大人的帮助和支持的,他们只是接受不了父母侵入式的命令和指责式的批评。

54.无条件的爱必须是无条件接纳。父母的爱是天然的,但接纳则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习得,这份能力包含着宽容、忍耐和共情的智慧。

55.如果把孩子想象成是自然界的一朵花,父母其实是没有能力来决定哪朵花会开成什么样的,而父母能做的最有效的事情,就是帮助这朵花在合适的环境里开出它应开的花,结出它应结的果。

56.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和赞赏。

57.当小树苗在大风大雨中摇晃时,不要对它大锤大擂,大喊大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化作一道光,用积极的话语和始终如一的积极态度为小树苗输送养料。

58.孩子的自信心很大一部分来自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只有做一个会欣赏孩子的父母,孩子才有动力去积极看待自己,并为自己要改变的事努力。

59.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多,多到最后忘了自己是生了一个超人还是一个普通人。

60.贬损和谩骂对孩子的伤害和由此产生的后遗症,远远超出了父母的想像和认知。

61.把孩子的不当行为和学业下滑看成是他对父母发出的求救信号。

62.当一个孩子做错事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宽容,然后听父母分享一下自己年轻时同样犯错的不完美时光,这会让他知道犯错的人不只是他一个。

《父母的格局》

1.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你硬要灌输给他们的东西,而是他们从你身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活法。

2.如果每位父母都能抱着改变世界、贡献世界的观念和格局养育孩子,那么不仅世界会变得更美好,我们孩子也会变得更优秀,更强大,他们的人生更有格局。

3.为人父母,做得好是一辈子的荣誉和欣慰,做得不好则是一辈子的纠结和遗憾。

4.这辈子我一定要做好一个母亲,这事我认准了,所以做起来既自豪又执着。

5.我发现每个想做更好的自己的人,必须有毅力"绑架自己再次出发再次攀登。

6.只有当孩子被世界需要,孩子的人生才会更精彩。"格局养育"就是给予孩子榜样视野,信念和内在的力量,让孩子去参与和改变未来的世界。

7.育儿的第一个大智慧就是要学习读懂孩子,读懂我们自己。

8.弄懂孩子的第一课就是承认我们不懂孩子,并认识到第一个带领我们学习成为父母的人就是我们的孩子.

9.心想事成,一切成功是从"心想"开始的,即从自己心定的目标起步。

10.相信孩子在自有悟性中慢成长:每个小孩都要长大,长大必须付出犯错的代价,作为父母,我们能够给予的就是我们的时间、耐心和理解。

11.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里,只要孩子开始做新的事,我们可以让他自己做一个计划。

12.父母对孩子信任度的大小,决定了孩子的能力大小.相信孩子内在的力量,就如同相信孩子的自身抵抗力不是靠抗生素喂出来的。

13.独立是别人教不出来的,只有靠自己的实践才能学会。

14.优质教育的根本就是创造不同,而非相同,追求个性突破,而非随波逐提倡服务社会改变世界,而非个人利益最大化。

15.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分数一定是首先要拼下来的硬仗。

16.只要把习惯养好,能力就会增强能力增强了,分数必然就上去了。

17.只有父母真正关注了带来改变的过程,孩子才能积极地为下次拼杀做好准备。

18.父母控制好自我的情绪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

19.只要孩子乐观不厌学,暂时的落后没什么大不子的,多以鼓励的语气和孩子讨论让他对每个科目的情况做个自我小结。

20.你已经做得很好,但学习真的不容易,让我们一走努力做得更好吧!

21.一个有自信的孩子,不会让自己各方面变得太差。

22."竭尽全力"的力就是行动。

23.妈妈的心开始柔软,孩子的心会柔软,妈妈的眼睛开始美丽,孩子的眼睛才会美丽,妈妈说话悦耳,孩子说话才会悦耳。妈妈会感恩,孩子才会感恩。

24.挑战是推动孩子行动的第三种力量。

25.要让孩子飞得更高,一定要为孩子找到那只具有飞翔高度的老鹰。如果孩子发有老鹰的高度,就看不到世界,看不到世界,他们哪来胸怀,没有胸怀,孩子怎么成为人才栋梁。

26一个犯错后知错并具有自我纠错能力的学生,会更具有独立性和自律性。

27.孩子,如果你想要长大,想要父母和老师不再管束你,你就得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苦甜自担,否则你想要的独立和自由只是暂时的,你的成长不会真正完成.

28.只有当孩子学会了自我醒悟,他的内心才具有变化的动力.到那时变化才真正有可能实现.所以,犯错就是引导孩子去实践自我醒悟的第三种力量.

29.一个习惯的戒除是需要时间和毅力的,纠错必须从孩子的内心开始,只有他的心变了,他的眼睛才会看到新的方向.

30.真正能拯救我们自己的,不是对孩子的无限期望,也不是对孩子寄托的期望破灭后的愤怒,更不是少年时靠吃苦换来的硬本领,而恰恰是我们在生命的每个阶段,对所有美好的人,事物的大胆想象和一生不断的孜孜追求.

31.人在时,心必须在。

思维导图: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