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某社交平台上,一个家长分享了她家孩子语文成绩的事情,直接引爆了我的情绪——语文考了5.5分,没错,个位数!我看完真的只想感叹一句:天才与普通人之间可能真的只隔着一道语文的鸿沟。
试想一下,这种分数拿出来真的能让人瞬间怀疑人生。都不用看试卷内容,光是这个分数本身就已经够震撼了。说实话,我小时候随便背一首古诗、抄个作文题目,起码也能混个十几分吧。这孩子5.5分,难道是写了个“谢邀”就交卷了?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拿铅笔在答题卡上画了几条波浪线,老师都没办法给他更多分数。
家长的情绪可以理解,但网友的评论更是让我笑出声。有网友直接开导:“别生气了,现在大学生满大街跑,孩子健康就行。”这话看着很佛系,但其实是温柔的暴击啊,直接把“学历无用论”拎出来了。更有网友补刀:“你养个大学生出来,月薪可能也就2500,倒不如趁现在给孩子存点钱,长大直接不上学,省钱又轻松。”
说到这里,我突然觉得网友们是真的敢想,也敢说。但说实话,5.5分不光是家长的情绪临界点,也可能是老师批改试卷时的心理极限吧。你说偏科可以理解,数学满分、英语吊打同龄人,这些家长大概率也不会多生气。可要是综合来看,偏科偏成这样,难怪气得破防。
不得不说,这孩子真是给语文教育出了个难题:到底是没写,还是写得老师根本看不懂?这事儿越想越有意思,我都有点好奇了——这5.5分到底是怎么挣来的?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网友的神评论。大伙儿围观之后,不仅没有同情家长,反而开了个大型吐槽大会。有人说:“可能是孩子写得工整,老师觉得字迹好看,就赏了5.5分。”这评论一出,直接把我笑得前仰后合。毕竟,这么低的分数,要说没点特殊原因,可能谁都不信。
另一波网友更绝,干脆开始“安慰式分析”。“语文5.5分?说明这孩子在数学方面肯定有天赋!”这逻辑我真是服了,这波评论不光把家长气得心态崩了,估计老师看了都得怀疑人生:这孩子不会是放弃文科,专攻理科了吧?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不走寻常路,开始科普现状:“大学生现在这么多,考不上也没关系,关键是开心就好。”表面上很平和,但背后却有一种无形的嘲讽感。这句话换个意思就是:你就别操心了,这孩子就算语文考0分,将来也未必比其他孩子混得差。说实话,这种“鸡汤”听多了,不光家长要破防,围观群众也容易心理失衡。
不过,更戳我的,是有网友一本正经地支招:“直接给孩子存本金,18岁不读书,存下来的学费还能赚20万。”这句话一听是玩笑,可仔细一想,还真有点道理——别说家长崩溃了,我感觉这孩子将来要是知道网上有这么多神建议,可能自己都会笑到怀疑人生:原来我的学费还有这种用途?
最后,这件事引起这么多讨论,原因可能也没那么复杂:大家其实都在吐槽,但也藏着一丝无奈。毕竟,偏科是普遍现象,孩子考不好是常事,可5.5分真是个极端,连调侃都带点心酸。这事儿啊,越琢磨越觉得,咱普通人对教育的期待和现实差距,真是越看越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