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初三期末试卷

临海初三期末试卷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2-15 22:58:02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实验一 酸碱指示剂与pH试纸

(一)酸碱性——酸碱指示剂(定性)

1.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__________法,得出溶液的酸碱性。

2.实验步骤

(1)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

(2)在4支试管内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图所示。观察并记录紫

色石蕊试液在4种溶液中呈现的颜色。

(3)另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

(4)在4支试管内分别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如图所示。观察并记录无色酚酞试液在4种溶液中呈现的颜色。

3.实验现象

(1)在稀硫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稀盐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氢氧化钠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氢氧化钙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

(1)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__色,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__________色。

(2)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____色。

(3)本实验采用归纳法,可得出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二)酸碱度——pH试纸(定量)

1.实验原理

pH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中性溶液pH为7,当pH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数字越小,酸性越强;当pH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数字越大,碱性越强。

2.实验方法

溶液pH测定的方法:用__________的玻璃棒__________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_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

3.实验步骤

(1)取7张pH 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板上,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许水、柠檬汁、白醋、盐酸、肥皂水、洗涤剂、4%氢氧化钠溶液,滴在 pH 试纸中部,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2)将每一张pH试纸分别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其pH。

针对训练:

例1 物质的酸碱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________________,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__________色。

(2)酸碱性强弱可用pH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pH __________7(选填“>”“<”或“=”)。

例2 某同学要在一块空地上种植作物,于是对这块空地的土壤酸碱度进行测定。

(1)在空地上确定5~6个位置进行取样用于测定土壤酸碱度。以下三种取样位置设定合理的是__________。

(2)将采集到的土样进行处理后,用__________蘸取土壤浸出液,滴在__________上,将其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色,确定了空地土壤的pH约为7。查阅资料,常见作物最适生长的土壤pH范围如表所示,则这块空地上适合种植的作物是__________。 

1. 在学习了酸和碱的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用黑枸杞提取液作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室温时,将蒸馏水和不同pH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装在

14支试管中,并向每支试管中滴加3滴黑枸杞提取液。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二:室温时,向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下列4种物质,各滴加3滴黑枸杞提取液。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试管__________(填编号)中所装的为蒸馏水。

(2)实验二所用的稀盐酸的酸性比稀硫酸的酸性更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炉具清洁剂适合清除__________(选填“酸性”或“碱性”)类污渍。

(4)小科认为,黑枸杞提取液也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你认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盐酸的性质

(一)盐酸的物理性质

1. 查阅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上写了哪些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观察试剂瓶中盐酸的颜色和状态:__________。

3. 打开盐酸试剂瓶(脸不要正对瓶口上方),观察瓶口有什么现象发生: _______________。用扇闻法(手轻轻扇动),小心地闻一下盐酸的气味,盐酸具有__________气味。

(二)盐酸的化学性质

1. 在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里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发生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AgCl是不溶于水或酸的白色沉淀,所以硝酸银溶液可以用于检验______________的存在。

2. 把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将燃着的火柴

伸入试管口。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取一枚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观察它的颜色。小心地让生锈的铁钉沿着试管壁滑到试管底部,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振荡。过一会儿取出铁钉,用水冲洗干净。写出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锈与盐酸反应主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 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2mL盐酸,微微加热。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训练:

例1 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1)写出试管A中的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的猜想:NaCl; 乙同学的猜想:NaCl、CaCl2;

丙同学的猜想:NaCl、CaCl2、HCl;

你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你认为__________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成立

实验三 硫酸的性质

(一)浓硫酸的性质

1. 浓硫酸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液体,无挥发性,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mL。

2. 取一只盛有50mL水的烧杯,把约10mL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地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有何感觉?__________(切忌把水倒入浓硫酸中稀释,否则会导致液体飞溅造成危险)。

3.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滴在纸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1. 将稀硫酸分别滴入盛有锌粒(Zn)、Fe2O3粉末、CuO粉末、Cu(OH)2固体、BaCl2溶液的试管中,如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

(1)在锌粒(Zn)中: ________________。

(2)在Fe2O3粉末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uO粉末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Cu(OH)2固体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BaCl2溶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上述实验说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1)稀硫酸能跟__________反应,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2个化学方程式)。

(2)稀硫酸能跟____________反应,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2个化学方程式)。

(3)稀硫酸能跟________反应,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2个化学方程式)。

(4)稀硫酸能跟_________反应,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2个化学方程式)。

注意:1.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且密度大于水,所以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玻璃棒(或烧杯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忌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否则会产生暴沸,易出现危险。

2. 实验中,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清水冲洗,最后涂上小苏打(NaHCO3)溶液。

3. 硫酸根离子(SO)的检验: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消失。加入稀硝酸的目的是排除CO的干扰。

针对训练:

例1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据此回答:

(1)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_________________。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为了鉴别它们,小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每种方案的两支试管中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酸),其中可行的方案是 __________。

例2 为探究酸的性质,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检验物质。按图甲实验,若X是盐酸,则Y可以是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确定溶质成分。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试管A中固体全部溶解,试管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得出结论:试管A中溶质只有硫酸铁。有同学认为该结论不合理,于是向试管B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则:试管A中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①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段对应溶液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溶质可能的组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以上实验总结酸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四 碱的性质

(一)氢氧化钠的性质

1. 在标号为A、B的2 支试管中分别注入2~3mL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

液,试管里溶液显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上述2 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2mL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发生了什么

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

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药匙取少许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如图所示,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等。几分钟以后再观察这些氢氧化钠,你发现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盛有3mL水的试管里,振荡试管,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手摸一摸试管壁,有什么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氢氧化钙的性质

1. 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3mL氢氧化钙溶液,然后分别滴加盐酸和硫酸,如图甲所示,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3mL氢氧化钙溶液,然后分别滴加数滴碳酸钠溶液

和氯化铁溶液,如图乙所示,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1. 氢氧化钠固体与生石灰1∶1混合可制成碱石灰,碱石灰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但这种干燥剂与浓硫酸不同,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而碱石灰不能干燥二氧化碳、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2. 氢氧化钠俗名为烧碱、火碱、苛性钠等,氢氧化钙俗名为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探究实验中,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明显,但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用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吸收二氧化碳常用较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3.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可以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或滴加可溶性碳酸盐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是氢氧化钙溶液,反之则是氢氧化钠溶液。

4. 盛装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瓶塞,因为碱溶液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合性的硅酸盐,使瓶塞无法打开。

针对训练:

例1 下列四个实验中,不能体现碱的通性的是(  )

例2 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中试管内液面上升,乙中鸡蛋掉入瓶内。

(1)小王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

生了反应,小李同学针对小余的质疑,利用装置甲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

补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余同学认为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来证明甲、乙装置中的

CO2和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取少量甲或乙

中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内,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1. [嘉兴期末]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澄清石灰水和

氢氧化钠溶液。

(1)为了鉴别它们,先把两支试管分别贴上标签①、②,然后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未知无色溶液于①②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①中无明显现象;

②中产生白色沉淀

①试管中加入的无色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

(2)继续探究试管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验证猜想】若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猜想三成立,请写出相应的实验过程与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三成立

实验五 酸和碱的反应

1. 如图所示,在2支分别盛有3mL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加1滴无色酚酞试液,再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这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滴管分别从两支试管中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蒸发皿中,在酒精灯上烘干,蒸发皿上留下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1. 若酸和碱的反应现象不明显,应借助指示剂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2. 酸和碱发生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应表示为H++OH-===H2O。

3. 酸和碱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4. 酸和碱的反应结果,可以通过测定溶液的pH来检验。恰好完全反应时,pH=7;酸过量时,pH<7;碱过量时,pH>7。

针对训练:

例1 某学习小组对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实验活动一:用酸碱指示剂探究酸与碱反应的过程。

【实验1】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如表所示实验,请你将表格填写完整。

实验编号

实验方法与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1

取3mL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加入稀盐酸后,NaOH溶液中_______

(填离子符号)浓度减小,进而证明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2

向上述溶液逐渐滴入稀盐酸,振荡

溶液刚好褪色

3

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2滴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振荡后,再次滴入微量稀盐酸,振荡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_______g。

(2)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填字母)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A.MgCl2溶液    B.稀H2SO4

C.AgNO3溶液  D.Ba(OH)2溶液

实验活动二:用变色硅胶验证酸与碱反应生成了水。

【查阅资料】Ⅰ.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Ⅱ.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实验2】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讨论与交流】(3)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芳认为【实

验2】不够严密,还应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丙的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放热或_____________________。

XL1. [临海期末]某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能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D粒子的符号为 __________。

(3)下列物质能证明滴加的稀盐酸过量的是 __________(填字母)。

A.CuO   B.AgNO3 C.CaCl2   D.pH试纸

2. [温州平阳县期末]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如图甲所示。

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pH<7,试管①中溶液pH>7。于是得出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所示,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试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2SO4,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两种推理:

推理1:含有Na2SO4、Na2CO3和NaOH 推理2:含有Na2SO4、Na2CO3

正确的是推理 __________(选填“1”或“2”)。

实验六 盐的性质

(一)盐1. 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 最常见的盐有氯化钠(食盐)、碳酸钠、碳酸钙等。碳酸钠又称苏打、纯碱,石灰石、大理石等矿石中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

(二)几种常见的盐的性质

1. 用试管取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

现象为_____________。可见,碳酸钠的水溶液呈__________。

2. 收集一些汗液盛放在试管中,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现象为________

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盛有Na2CO3溶液的试管里滴加CaCl2 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1. 盐类的水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氯化铵的水溶液则呈酸性。

2. 盐酸盐中氯化银难溶;硫酸盐中硫酸钡难溶,硫酸银、硫酸钙微溶;碳酸盐大多难溶。

针对训练:

例1 小科同学在学习“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CaCO3遇到溶有CO2的水时,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Ca(HCO3)2[CaCO3+CO2+H2O===Ca(HCO3)2]。联想到实验室检验CO2时,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长时间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他决定用小烧杯盛装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

Ⅰ.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Ⅱ.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Ⅲ.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BaCO3难溶于水且是白色固体;

Ⅳ.Na2CO3、NaHCO3的溶液呈碱性,BaCl2的溶液呈中性;

Ⅴ.NaHCO3与盐酸能反应,与BaCl2不能反应。

【提出猜想】

(1)溶质有NaOH、Na2CO3; (2)溶质为Na2CO3;

(3)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溶质全部是NaHCO3。

【设计实验方案】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①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

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应用】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

氧化碳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呢?请你描述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l1. [衢州衢江区期末]小科对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进行了以下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一: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没有氢氧化钠。

查阅资料可知:BaCl2溶液、NaNO3溶液、Ba(NO3)2溶液均呈中性。

【进行实验】取少量固体置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红,小科认为猜想一成立。

【交流评价】小玲同学认为小科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反思拓展】

另取少量固体的水溶液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的是 __________。

A.先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先加足量B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CuCl2溶液

C.先加足量Ca(OH)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先加足量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2. [温州平阳县期末]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碳酸钠粉末(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为了测定该均匀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取5g样品和稀硫酸反应,实验结束后丙中共收集到220ml的液体,已知该环境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00g/L(资料: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不溶也不反应)。

(1)为了使测量更准确,小科同学将丁装置放在位置乙中,丁装置中装有

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管a应该与__________(选填“b”或“c”)连接。

(2)通过实验计算可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

(3)为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下列观点或操作合理的是__________。

A.反应结束后由于甲装置中残留了CO2,使得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将甲装置中的稀硫酸换为稀盐酸

C.计算气体体积时,减去分液漏斗所加入的稀硫酸溶液的体积

D.反应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排尽装置内原有的CO2

E.反应结束后,充分冷却再读取丙中水的体积

实验七 碱和盐的性质

(一)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1. 根据已学的碱的一些共性知识,设计探究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实验方案(用操作示意图表示),并进行操作,填写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A. 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识盐的一些性质

1. 取3支试管,编上序号为①②③,分别倒入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在这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再往这3支试管里各滴入几滴稀硝酸,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取3支试管,编上序号为①②③,分别倒入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在这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再往这3支试管中各滴入几滴稀硝酸,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训练:

例1 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做了以下几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通过稀盐酸与 __________反应的现象,证明了酸能与碱发生反应。

(2)观察到试管C中有__________产生,于是得出结论:稀盐酸能与碳酸钾发生反应__________。

(3)在试管D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稀盐酸能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试剂A、B、C分别为Na2CO3溶液、稀盐酸、Ca(OH)2溶液中的一种。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试管甲中无明显现象,试管乙中溶液变浑浊。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把试管甲、乙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发现溶液变澄清,并有气泡冒出。请回答:

(1)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填名称)。

(2)写出烧杯中溶液变澄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

A.NaCl、Na2CO3 B.NaCl、CaCl2、HCl

C.NaCl、CaCl2 D.NaCl、CaCl2、Na2CO3

1. [温州期末]小柯学习了碳酸氢钠(NaHCO3)的性质,俗称小苏打,水溶液呈碱性,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但小柯将NaOH加入NaHCO3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为了探究两者混合后是否反应,小柯提出两种方法。

方法一:判断混合后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是否存在。

(1)小柯往加入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溶液始终呈红色,于是他得出两者没有反应的结论。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判断混合后是否生成了碳酸钠。

小柯先做了如图甲、乙所示两个实验,都没有明显现象。

(2)若要判断混合后生成碳酸钠,小柯应该在上述实验的

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实验,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一是从反应物的角度,方法二是从生成物的角度来判断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列举一种利用方法一或方法二来判断是否进行化学反应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舟山定海区期末]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A、B、C、D四个实验。

(1)实验结束后,小李对试管B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NaOH; 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

猜想三:含有NaOH、Ca(OH)2;

猜想四:含有NaOH、Ca(OH)2、Na2CO3。

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有一个猜想是错误的,请指出错误的猜想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同学们取少量试管B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下列探究,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试管甲中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三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

(3)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性质,请你从上述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一种试剂,得出“碱和酸能发生反应”这种化学性质,简述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