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高考各省试卷分数(1996年高考标准分对照表)

1996年高考各省试卷分数(1996年高考标准分对照表)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2-01 22:55:34

对于国内普通民众来说,考试卷面分加总来计算考试成绩,排坐坐分果果,是最容易理解、最为常见,也是最合理的做法,因此从小学开始,最早的语文数学成绩加总就是看班级排名,三年级开始上英语,再算语数外的总分来看排名。

之后的初中和高中,无非是学科数量的增加,每一个学科的满分分值不同而已。

也就是说,从小学到高中,几乎每个学生都是用这种简单粗暴原始分加总来排名,至于合理公平与否,少有人去想,更没有人去争论,学生、家长和老师都默默接受了。

但是,到了高考,却是花样繁多,不同省市有不同的计分方法。

比如现在有依然采用原始分加总的省份,还有采用新高考——赋分制的省份,甚至有些省两门课赋分,有些省份是三门课赋分;更有甚者采取标准分。

在这所有高考成绩计分制度里,要说国内最奇葩或最复杂,最晦涩难懂的高考计分制度,绝对非当下海南省的高考计分制度莫属。

海南的高考计分制度,脱胎于标准分。20多年以前,不少省份都实施过标准分制度,比如山东省在1996年-2000年,这四年里施行过标准分,但是,从2001年改为原始分,我估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民间(老师、考生)很难理解这种计分方式,导致评价不高。广东省在2008年以前的一段时间里,也是施行标准分制度。

实际上,任何一种制度,如果是规则太复杂,最后一定沦为少数人的有些。大家去看游戏,规则都特别简单,最简单的当属炸鸡花,就是看谁牌大一些;相反,我鲁特产——四副扑克的够级,又衍生出什么“2”能不能带牌、要不要别瘪三、有没有闷贡/烧贡等等,规则越复杂,最后很难全国推广。最简单的就是9球台球VS斯诺克。

原始分加总自然有弊端。大家通常认为各科的难度不一样,某个科目的1分不等同于另外一个科目的1分。很多人没有想过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国家有不少考生的外语,不是英语,而是日语、俄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英语的120分跟日法俄等120分能彼此等值吗?无法等值的,只不过没有人去较真而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标准分应运而生。我们对标准分的翻译其实是不准确的,英文叫做scale score,原始分为raw score。scale,本身就是有等级或比例的意思,是衡量这个分数等级或排名的意思,类似的托福,或美国SSAT。

标准分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至于,有没有解决,或副作用多大,不做评价。

以山东当年标准分计分为例说明。

首先,其计算公式为,标准分=500 100*z

z的取值区间是[-4, 4],理论最高分为900分,最低分为100分。

如果一个考生恰好是平均分,那么它的标准分就是500.

其次,Z的数值怎么计算呢?

极度简化下,大概类似,以山东98年物理科目为例。

1.计算山东省所有考生的平均分和标准差。

2.z=(考生分数-平均分)/标准差

我们来看找到的98年的一个山东考生的分数,各学科下面第一行就是标准分,第二行比如97.2,实际是是Pi(percentage),以语文为例,97.2表示全省有97.2%考生成绩比这位考生低,其他学科以此类推,最后总分呢,663分,表示全省理科生有94.7%的人比ta分数低。

那么,这个94.7%,其实是可以查询出来,当时教育部给了实施标准分的各省一个表格可以查询(每年会有细微的变动)。比如我们根据下图查询663实际上是0.94845,也就是94.845%。

那么,单科的分数大概这样计算,如果是总分怎么办呢?

有些地方是简单把各科的标准分相加,再来按照计算单科的方式,初始标准分=语文标准分 数学标准分 英语标准分 物理标准分 化学标准分,在按照之前的公式,重新计算总分标准分的均分、标准差,来获得总分的最终标准分是多少。

有些题,简单说就是两次计算,先计算每一个科目的标准分,加总;然后再计算加总后的标准分。

那么,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各科的权重不一样,也就是说,语数外的标准分得1分,跟理化生/政治历史不是相同的。

比如数语外的权重可能是1.5,而通常其他科目权重为1.

加权标准分=1.5x(语文标准分 数学标准分 英语标准分) 物理标准分 化学标准分(或其他选考科目)。

然后,再进行计算标准分。

怎么还没有说到海南?

再等等,马上就到了。

海南奇葩的地方是,它单科标准分最高分不是900分。也就是说它单科的标准分区间是60-300之间;然后,每个科目的原始分权重是不同的, 语数外是1.5分,其他科目选考科目是1分。

因此,看起来就是“不伦不类”。

我们现在的新高考,就是标准分的简单粗暴版,但是,比标准分还不合理。因为它卷面分太低了,只有100分,像山东、广东这种人口大省,想象一下,大几万,乃至十几万考生在选修科目上,分布在20-100分(通常低分人数很少),一分可能就是几千人,导致赋分后,高分很少。

如果去看广东和山东,这两年的高考分数,高分段总分明显低于原始分。江苏也是如此,现在670~680分都是绝对高分了。

正因为标准分,在国人看来不好理解,因此,绝大多数省份都逐步放弃了,只有海南省硬抗到底;貌似深圳中考才采用过一段时间的标准分。

中国人在对待排名这个问题上,更看重绝对排名,而不是比例。

如果用万分之多少来看,前万分之5乃至前万分之10的考生,可能比例没有太大区别。如果考10次来排名,可能前50名(比如以山东或河南或广东考生为例)变化非常大,偶然性很大。

如果以百分比来看,衡量一个考生在一个群体中的水平足够了。千里挑一的水准,已经都是“超巨”了。

要在超巨中再选goat,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偶然性极大。这也是现在官方禁止炒作中高考状元的原因。

因为我们过于看重排名,也导致我们无法一年安排多次考试。如果我们拿大学四六级考试类比托福,我们就知道托福考试一年多到爆炸,而四六级安排远远不够。

比如美国SSAT,有效期也不是当年,通常为2年。当然, 知名高校通常会只看一年;但是,他们的考试场次,却不是一年只有一场,有8场考试,考生可以多次参加。按照我们的逻辑,比如第三次考试的2400分,跟第六次考试的2420分,如何能比较高低呢?考生群体不一样,卷面不一样,怎么能相提并论呢?不公平。

有些时候,追求绝对的公平就是陷入死胡同了。纳达尔法网的冠军能跟美网一样吗?一个红土场,一个草坪?2015年的冠军,能跟2018年等价吗?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