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一直在做老高考题,应该说相当一部分题不符合现在高考要求了,但也有部分题还是非常好,甚至,能够发现宝藏,比如今天要说的1986年的一道题。
先看我们熟悉的2008年全国Ⅰ卷文科综合考试的试题,如下:
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这道题我们绝大部分老师是做过,因为现在解析的多了,答案也都知道,所以大家也就不觉得奇怪,但如果是不知道答案第一次做这个题,大家会怎么判断这是什么地形,并写出判断的理由呢?
老丁是这么写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理由是赤道和东经20度的交点是刚果盆地,所以这是盆地。
这么写有什么问题吗?好像没有,但是再一看分值,有问题了,这是9分啊,就这么简单的两句话,就能得9分吗?可是,不这么写又怎么写呢?
直到看了答案,知道了,是从盆地的概念出发来写,盆地就是中间低四周高,所以,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一是等高线呈环状,说明中间高或者低,是个环状地形,二是根据河流流向,从四周向中间流,所以中间低,由此判断其为盆地。
答案:
(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虽然知道了应该这么写,但是,心中依然是不服气的,我那么写,有什么问题吗?题为什么要这么出?
直到,看到了1986年的这道高考题。
三、3.(4分)读下面地形图,回答:
(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比例尺、东部和西部的地形,判断这是我国的哪一个地形区?答: 。(1分)
(2)判断的理由:(3分)
① ;
② ;
③ 。
这两道题是不是太像了?都是问的地形(区),并让写出理由,而且还都是大盆地,图也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就是1986年的题给出了回答方向,从等高线、比例尺、东西部地形来判断,而2008年的题没有给回答方向,自己判断从什么角度来回答。
明显的,2008年的题就是改编自1986年的题,86年的这道题就是高考母题,那么,问题来了,大家觉得这两个题,哪一个更好呢?
地理高考题是一部连续剧啊,老丁早就说过,看来还真是这样。
答案:
(1)四川盆地
(2)①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可以判断是个盆地地形;②根据比例尺可以判断是我国一个面积很大的盆地,即四大盆地之一;③盆地西部是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东部等高线密集、是峡谷地区(三峡所在处),因此可以判断这是我国的四川盆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