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千千万万学子的心,也牵动着所有有亲成、朋友参加高考的老人、妇女、青少年的心,茶余饭后或是公共场所,如见到98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会问:“怎么样?有把握考上吗?”如见到的是考生家长,则问:“你的小孩考大学没问题吧?”问话是那么自然,那么出自内心,这就是文化之乡的老百姓们与其他地方的父老乡亲所不同之处。
98年的高考,据公布的资料表明,全省考生达150470人,考生数比97年多24905人,而招生指标60148人,比97年增加3379人,考生录取比例从7年的1:2.17变成1:2.5,高校的录取率为40%,比7年下降6%。考生进入大学的难度相对增大,对98年的考生来说,形势是严峻的。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这是当前考生、家长、任课老师最关心的事情。填报好志愿,是学生进入大学的重要环,要填报好志愿,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要在了解体检结果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填报好志愿,如身体有某些毛病受限制的,应避免填报有身体条件限制的专业,不要闯红灯,存侥幸心理。根据去年体检的情况,我市考生身体全部合格的只占不到三分之一,大量的考生都有色盲、色弱、近视、听力、身高、血压或内脏器官等毛病,受到不少限制。因此,考生应在非常“知己”的情况下选择专业志愿。
二、要尽量避免往热门高校专业填的倾向,所谓热门与冷门,是相对而言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很难说哪个学校、专业是热门、冷门,如前几年,金融、工民建非常热,中文专业冷,而去年却出现了中文专业热的情况。每个考生填报志愿时,应对自己的成绩,在学校、班级的排名中究竟处于哪个位置做到心中有数,在这基础上恰如其分的选择好每一批的第志愿学校、专业。最近两次的模拟考试尤有参考价值。
三、要敢于填报省外院校、专业。从去年的录取情况来看,外省院校在我省的招生往往吃不饱,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是不少外省院校在广东才招几个人,大家都不敢填,很多学校竟然全省没有一个人填报,如第批录取的院校中,就有不少学校,全省没有一个人填报;二是不少考生怕出远门,总想在本省就读,容易回家见父母,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出于经济上的原因,出外省花钱较多;三是怕到外省读书后回不了广东,这种想法是多余的,很多外省院校毕业的学生是广东委培的和外省在广东的学生基本要回去一样。
四、97年,省高教厅领导对考生作出承诺,考生只要上了线,一定有书读,因此,不少考生不填写服从调剂志愿,致使录取场上,很多考生由于填报的志愿不好,未能及时出档录取,各市招生工作人员为了保护考生的合法权益,逐个打电话征询调剂志愿,帮助考生录取花费的人力、财力、精力非常多。98年省招生委员会、省高教厅领导指出,要求在保护考生的合法权益的同时,考生也应承担一定的风险,如不填服从调剂的考生,招生部门不再征求考生意见,落选的责任由考生本人负责。因此,考生不管考试成绩如何,应在填报志愿栏中填入“服从调剂”,不可忽视这一点。
五、取得考试、录取信息,应通过正当途径,不要轻信社会上的不正当的谣传,随着考试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管理手续的不断完善,人为的因素干扰录取已变成不可能的事了。千万不要上社会上招生掮客的当,出冤枉钱去找人硫通、说情、照顾。询问情况可以直接打省招生办的查询热线,也可以到当地的招生部门询问。市招生办将每批录取结果电传给各县(市、区)招生办,供考生查询,录取结果也将与97年一样,及时向社会公开报道。招生部门保证在“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下为广大考生服务,并将不断扩大招生的透明度让社会、家长、考生放心。
现在有的学校、班级以所谓收录取活动费为名,向家长、考生收取录取活动费,美其名日“帮助考生录取省招委会指出,这种做法是违纪的,应该制止。家长、考生可以拒交所谓录取活动费,并欢迎向各级招生部门举报,以正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