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高考语文试题共四个大题计120分。其中:第一大题为基本知识及其运用题,占28分;
第二大题为文言文综合题,占12分;第三大题为现代文综合题,占30分;第四大题为“条件作文”,占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28分)1.答案:(1)D (2)A (3)B (4)A (5)B (6)D
答题标准:对2个得1分,对1个不给分,取整数分。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1)D (2)A (3)C (4)D
答题标准:对1个得1分。
9.答案:B
10.答案:(1)B (2)C (3)B (4)D (5)A (6)B (7)D (8)A
答题标准:对2个得1分,对1个不给分,取整数分。
二(14分)1.答案:评分标准
2.答案:评分标准
3.答案:评分标准
4.答案:评分标准
三.综合题(30分)1.(15分)答案及评分标准如下:
2.(15分)答案及评分标准如下:
四、作文(50分)作文范文1
《习惯之论》
夫习惯者,人性之常轨,行为之定势也。自呱呱坠地至垂暮之年,莫不习焉成性,性成而难移。故论习惯,实乃探人心之幽微,析世道之变迁,不可不察也。
昔者孟母三迁,以求善邻而教子。非不欲其子安于陋巷,实恐恶习染身,难以自拔。是知环境之习,潜移默化,足以影响人心之善恶,行为之正邪。故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习惯之初成,在乎外物之诱引,人心之趋避也。
然则,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岂非在于能自持乎?故习惯之养成,亦在于内修其心,外正其行。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童子之时,心无杂念,易于教化,习惯之成,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及其长也,习惯已成,如江河之不可回,非有大力,莫能改也。
是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习惯之本,在乎心志之坚,志向之明不负。,有志卧者薪,尝事竟成,破釜胆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三千越甲可吞吴。此皆以坚韧不拔之志,改故易新,成其大业者也。
然则,世有习俗,亦有雅习。习俗者,众人所共趋,未必皆善;雅习者,高洁之士所独尚,足以陶情养性。故当择善而从,不善而改。如读书以明智,习礼以修身,此皆雅习也,当勉力行之。至于嗜酒赌博,怠惰放纵,此皆恶习也,宜痛改之,勿使有丝毫之染。
夫习惯之于人,如影随形,终身相伴。善则益人,恶则伤人。愿诸君勉之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持之以恒,必能成其大器,垂名青史,不亦快哉!
是以论习惯,当明其源,辨其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则人心可正,世道可清,国家可兴,而天下可安也。
作文范文2
,《习惯的力量:无声却磅礴的塑造者》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航行者,而习惯,便是那隐形的舵手,悄无声息地引领着我们穿越风雨,驶向或明或暗的彼岸。它不仅是日常生活的琐碎累积,更是心灵深处价值观念的外在体现,其力量之强大,足以在不经意间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
习惯,日常中的微小奇迹。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缝隙,唤醒了沉睡的城市,也开启了人们新一天的征程。有人习惯晨跑,用汗水迎接第一缕阳光,这份坚持不仅塑造了强健的体魄,更磨砺了不屈的意志;有人则偏爱在晨光中阅读,字里行间,心灵得以滋养,智慧的火花在静谧中悄然绽放。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习惯,实则是通往卓越之路上不可或缺的基石。
习惯的双刃剑效应。然而,习惯的双刃剑特性也不容忽视。好的习惯如同良师益友,引领我们走向光明;而不良习惯,则如同温水煮青蛙,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沦。长期拖延、沉迷虚拟世界、消极抱怨……这些看似无害的行为,一旦成为习惯,便如同慢性毒药,侵蚀着我们的时间、健康乃至心灵。它们悄无声息地削弱着我们的行动力、创造力,直至将我们困于自我设限的牢笼之中。
转折:改变,从认识习惯开始
面对习惯的力量,我们并非无能为力。关键在于,首先要意识到习惯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审视与评估。哪些习惯是推动我们向前的动力,哪些又是阻碍我们成长的绊脚石?唯有清晰认知,方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与优化。改变习惯,往往伴随着不适与挑战,但正如破茧成蝶,唯有经历痛苦与挣扎,方能迎来新生的自由与美丽。
习惯的力量,塑造未来。习惯,是时间的复利,它不会立刻显现成果,却在日积月累中展现出惊人的力量。它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模式,最终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因此,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用心培养每一个好习惯,勇于摒弃不良习气。记住,每一个微小的改变,都是向着更加美好自我迈进的一大步。在习惯的引领下,我们不仅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更能携手共创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