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六套试卷地图(高考试卷测试卷全套)

高考六套试卷地图(高考试卷测试卷全套)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30 04:06:54

北斗自家的店

长按右边二维码,

识别后,

便可入店选购。

更多折扣和定制服务,

请联系我们

微店地址:

http://weidian.com/s/830822453?wfr=qfriend

(内容接上期)

二、高考试题素材来源给我们的启示

高考命题素材的选取来源,从最初的教材内容和图表到地理核心期刊、大学教材、港澳台教材、国外教材和文章,由于各地模拟题命制者众,致使高考命题人选材的领域越来越窄,只能到学术期刊、博硕论文、时政新闻等方面选材切入,以体现学术性、研究性、学科前沿、社会热点。“教考分离”的导向下,高考命题不再仅局限于教材,而是依托考试大纲着眼于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

2017年全国六套高考地理部分试题素材出处统计如下表:

分析发现,全国卷、海南卷、江苏卷学术期刊上的论文较多,全国Ⅰ卷、北京卷、江苏卷新闻报道和时事热点居多。还有江苏卷出现了博硕论文,海南卷出现了杂志上的文章等提炼的素材。其他的试题,多为命题人自主编制。

整体上看,大部分素材经过了认真的精选和提取,符合试题考查的考点和考查方向、要求,既体现了能力立意,又体现了素养立意。但有些素材专业性强,表达简单,甚至对一些专业性的名词和概念未加铺垫,“专业”痕迹明显,缺少生活化的处理,增加了考生阅读和提取信息的难度,从而使试题区分度很小,失去了试题选拔的功能和意义。

以今年全国文综Ⅰ卷为例,根据《沙漠与绿洲气象》2017年2月第11卷第1期“阜康葡萄双层腹膜防寒越冬效果分析”一文改编命制的第9-11题,根据2013年2月16日人民网—国际频道新闻报道“中国剑麻农场造福坦桑尼亚”一文改编命制的第36题,相对比较成功;但根据2012年11月第40卷第11期《东北林业大学学报》“长白山高山苔原带植物群落、土壤、游径侵蚀对践踏干扰的响应”改编命制的第37题对广大师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这类试题偏离主干,学科性差,难度过大,区分度也低。但试题毕竟已成,摆在了众多考生面前。如同一位高三教师所言,“高考这道菜,即使难以下咽,你也要含泪吞下”。

三、中学教学和备考策略

(一)依纲靠标明方向

认真研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备考方向: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的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四项基本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二)紧跟改革谋思路

地理高考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依托地理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地理综合思维(知识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综合)、注重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社会上的现实地理问题),并注重展现新意识(情境创新、角度创新、功能创新)。

地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举措:

1、坚持有态度、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的高考立场。

态度:立德树人与人才选拔相结合。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人地关系为支点,充分发挥地理试题的育人价值和人才选拔功能,解决选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具有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具有保护资源环境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律意识;形成文明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形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高度: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相渗透。体现考生综合素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展示考生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强调地理就在身边,注重弘扬中华传统优秀传统。

力度: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相碰撞。考查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注重必备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新旧思维线索联系起来,思考并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温度:人文情怀与理性思维相激荡。注重题目情境创设的新颖性;采用散文、游记、民谣等多种形式呈现材料;体现学科特色、兼具人文情怀与理性思维。

2、发扬优良传统:多年来地理命题遵循的传统即选材突出大主题(如全球研究重点、国家重大政策、社会关注热点);问题设置选择小切口(一般选择具体的研究区域、具体的研究对象);深刻挖掘自然延伸的逻辑链条。

由改革方向看,学生学习的应该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地理知识的传递的场所,更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主阵地,让热爱生活,关爱社会,具有全球视野、普世情怀的人脱颖而出。高考试题的指导意义,是引领中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摒弃唯考唯学的书呆子。

(三)立足课堂提能力

高考既是高校选拔人才的方式,也有育人功能,近年来高考试题的育人与导向功能凸显,可理解为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延续。高考试题对中学课堂起到引领作用,是中学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对此,我们的迎考复习应做好如下几点:

1、万丈高楼平地起。立足考纲,依托教材,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落实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理,运用基本规律解决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如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域分异规律、工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人口理论、城市区位理论、交通区位理论等。

2、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答题的综合能力。利用高考试题进行训练,感知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式和思路;编制模拟试题,强化答题的规范;思维建模,形成完整的答题思路,训练综合思维;精选区域,形成时空尺度的概念;精研地图,形成图文转换的能力等等。

(四)走向社会拓视野

1、利用课堂内外,提高地理实践力。课堂教学要还原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倡导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如利用旗杆进行日影测量、日出日落方位观测、气温观测、植被景观差异分析、地质地貌考察等,提高地理实践能力。订阅地理相关刊物,拓展延伸课堂,如《中国国家地理》等。教师利用中国知网,多读地理科学前沿的相关论文,提炼素材,建立与中学地理考纲相关考点的联系。立足课堂,将案例精准渗透到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

2、走向社会,形成人地协调观念。

充分利用假期,建立学习小组,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观察体验自然、人文现象,形成人地协调的观念。

(完)

本文作者: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耿顺传 山东省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相炜

声明:本文由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北斗地理立场。

北斗地理

权威考试资讯,

名师指导备考,

尽在北斗地理。

搜索微信号

或长按图下二维码加关注

微信号:beidoudili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