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教育又火了!源于9月26日,河北衡水某中学组织师生“同台”考试,同一时间做同一张试卷。网上争论不休,有网友说,老师怎么考得过学生?这是学校在“整老师”!有人说:当老师的,就是要了解每年题型的变化,站在学生角度体验一下,这样才能把课上好。双方各执一词,吵翻了。
在我们争论不休的时候,人家学校工作人员轻描淡写地说,每次阶段性考试,都会组织师生同卷考试,而且坚持了很多年,目的是让老师了解学情。这句补充很“衡水”:同台考试,了解学情,看准就做,做了不说,衡水教育这么牛,不是没有道理的!
问题来了,坚持多年师生同台考试,仅只是了解学情这么简单?解开这个谜团,就可以掀开衡水教育为什么这么牛的“一角”。
表面上是为了了解学情
了解学情的方法有很多,对试卷进行失分情况的分析,也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这是通用的做法。
师生同卷考试,让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做试卷,感受学生做题的状态。老师能认识到学生在哪种类型的题容易出错,这就多了临场感这个要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了参加考试这个临场体会,更有利于老师找到学生明明学会了,还会在试卷上出错的真正原因,更有利于改进教学。
实则更有深意
我们当老师的都有个说法:本来是大学本科水平,教着教着,自己也就成了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水平。表面上看,是职业和学段限制了我们的水平,实则是长期只钻研自己所教学段有关的内容,原来的学科知识逐渐遗忘,学科素养逐渐变成低水平了。
老师的学科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了,尤其是初中高年级和高中阶段。道理很简单,学科素养低的老师,只能就知识点教学知识点,教材上怎么写就怎么教,最多只会把该知识点和以前的知识点联结起来;学科素养高的老师,会把该知识点和后续的知识点连接起来,拓展贯通到更高层级,甚至跨学科连接,形成前后左右融汇贯通的知识网络,学生就学活了。这样老师的课堂,就有深度和宽度,教出来的学生,就是融会贯通左右逢源的高质量的学生。
老师的学科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就是教育部鼓励高水平大学开办教师教育的原因。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拥有更多高学科素养的教师。
衡水十三中,多年坚持师生同台考试,不仅仅是为了让老师了解学情,更深层次的意思就是,借这项措施,逼着老师不断学习反思,修补自己学科素养的不足。只不过,是了“解学情”这个理由,更易被老师接受,心理上不产生抵触而已。
教育人结语
衡水十三中的师生同台考试,不只是“了解学情”这么简单,更多的是借同台考试这个契机,让老师不断反思学习,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
深厚学科素养的老师,才能教出高质量的学生。我们不需要非议衡水的同台考试做法,确实,老师不需要玻璃心,需要的是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
(图源网络,图片和素材无关,侵联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