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山日报
栏目:健康
阅读困难、书写障碍……这些状况看似不常见,但却有10%的学生存在疑似读写障碍问题。近日,中山市一公益机构的社工结合儿童的读写能力评估情况,针对读写困难儿童设计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读写能力训练服务,笔者就读写困难的话题进行了探访。
小朋友在接受专业干预
每10个小朋友就有1名读写困难儿童
到底什么是读写困难?相信很多老师及家长都没有听说过,中山西区的读写困难干预社工丽敏说,如果小孩子连bp、69都分不清楚,写字经常丢笔少划、部首左右颠倒、写镜面字、阅读跳行漏字,智力正常却出现这种情况,大都是有读写困难。
丽敏解释说,人的大脑左半区40区是负责文字的编辑及输入输出,在临床上,有读写困难的小朋友在文字的解码能力上要比同龄人弱很多,因为他们看文字就像一幅画。
数据显示,人群中每10个小孩,就有1个读写困难,仅北京市就有10万读写困难儿童。而几年前该机构在和中山大学医学院对中山市2000名小学生调查摸底的时候,就发现有近200名儿童存在读写困难。
读写困难也并不可怕,很多我们认识的名人,也曾公开过自己有读写困难,比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香港唱作人卢冠廷、好莱坞演员汤姆·克鲁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歌星萧敬腾在访谈中袒露:很后悔没有读书。后来,经人提醒看医生才知道,是有读写困难。
孩子通过特殊的方式学习
7到12岁为最佳干预期
读写困难的孩子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可以听懂但读不懂,但是很多家长和老师不知。“就像色盲色弱对颜色缺乏识别力一样,读写困难的孩子对文字的识别力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对文字符号的敏感度低。实在不是他们懒或傻。”
所以,让“看不懂数学应用题”的孩子去参加传统的测验,实在是“不公平竞争”。
学习困难的孩子在学业上一再受挫,自尊心受到极大损害,会降低他们对父母和老师的依恋,并产生愤怒的情绪,继而寻求发泄的对象、甚至是犯罪。有专业研究表明:在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干预中,读写困难的因素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有84.1%未成年犯罪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读写困难。
由于读写困难不是一种病,没有“治疗”一说。目前全世界通行且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特殊设计的训练方法,加强对文字的掌握,且大部分读写困难者的读写能力是能够提升的。丽敏说,7到12岁是读写困难干预的黄金时期,如果过了这个最佳时期,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易读写学儿童启能中心成立3年来,已通过多感官学字、字带字等互动性、参与性强的游戏学法,成功干预了近400名学生。
这个特殊群体亟待社会各界关注
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地区针对读写困难,设置了相应的干预支援,比如:在美国,根据2008年的报道,已有近200所专门为读写困难孩子设立的基础教育学校。在英国,1981年,政府颁布教育法令:每个学校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能够识别、评估和帮助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其中包括读写困难的孩子。
在香港,2010年考试及评核局明确表示,“经评估确定有读写困难的考生可提供适当的特别考试安排”。这些安排可能包括:笔试时间延长四分之一;考生可以隔行或者隔页书写……另外,考评局还可以为学生印制单面试卷,甚至提供象牙色的卷子。
读写困难认知普及在国内,才刚刚起步,从政府层面及民众对读写困难都知之甚少,所以举步维艰。
有妈妈尝试和孩子的班主任沟通,但令人惊讶的是,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说,这是她第一次听说读写困难。“如果连小学的老师们也对读写困难不了解,那可以想象到我们整个社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非常缺乏了。”丽敏说:“大众认知度太低了,耽误了那么多孩子。”她希望,政府、企业、教育、家长等社会各界能够为读写困难孩子提供支持,让他们更好地健康成长。
◆文/图 蔡伟强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赖有生
◆来源:中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