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文 | 靳晓燕 编辑 | 小博
来源 | 光明微教育
前几天,缪可馨坠楼事件经过1个多月的调查,当地机关对语文老师做出惩罚。这个事件也激发了诸多教育讨论:如何看待孩子“出格”的作文和思想?老师如何批改作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博雅小学堂大语文课程顾问李煜晖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分析4个批改作文的准则,3种孩子作文能力的培养方法。
6月4日,江苏常州金坛区五年级女生缪可馨在作文课后冲出教室,爬上栏杆坠落身亡。当地教育部门针对家长和网友反映的问题展开调查,终于在7月8号出结果。
区教育局表示:针对家长和网友的反映,经查,河滨小学教师袁某某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给予袁某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收受的款物予以收缴,给予袁某某降低岗位等级处分。
我们不能确定,最后那堂作文课上,老师的批改与女孩自杀是否有必然的联系。从新闻报道的细节可以看出,人们对作文批改有不少讨论。
老师对学生在作文中呈现的个性的想法或不全面的认识该怎样处理?
怎样的批改可以和学生形成良性沟通互动?
如果作文中出现不够积极的文字,老师又该如何引导?……
最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执教北师大二附中实验班16年教龄、博雅小学堂大语文课程顾问李煜晖,接受了光明日报采访,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看法。
李煜晖
01
有智慧的老师,能够从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现状和问题,它实际上是教书育人的一种渠道
记者:作为学生,我们都有着老师批改自己作文的记忆,但不同老师对作文的批改对学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作为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您如何理解作文批改?好的作文评价关键点是什么?
李煜晖:作文批改有两重功能。
一、它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环节。作文批改的目的在于发现优点、指出问题。鼓励学生找到优长,持续提高,指出文章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怎么改进。
二、作文批改还是师生交往的媒介。通过笔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情绪变化,甚至家庭情况、交友情况、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等。这些都是老师的育人契机。
有些老师对作文批改的理解比较狭隘,仅仅把作文批改当成教学行为,忽视了背后潜藏的教育功能。其实,每篇作文都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有智慧的老师,能从写作中发现学生的现状和问题,它实际上就是教书育人的一种渠道。
江苏常州五年级女生缪可馨的作文(图片来源见水印)
作文评价标准,随着学生写作的目的取向不同而不同。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写作有三种目的取向:
第一种是阅读理解的目的取向。教学生一篇课文或者读一本书,学生的理解程度怎样,形成了哪些思想认识?这时候老师可以让他去写读后感,鉴赏评论文章。
第二种叫做文学创作取向。语文教学不单要做阅读理解,还要让学生尝试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创作,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用文学作品表达他对人生世态的理解。
第三种是最常见的,叫应试取向。
目的取向不同,评价标准就不一样。
阅读理解取向:
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学生的观点、证据和逻辑。有没有文本意识,有没有文献意识,通过什么来证明你读出来的东西能够自圆其说,主次、详略、先后得当不得当等等。
文学创作取向:
第一个标准就是符不符合体例,第二个标准就是是否具可读性、合理性和感染力。
应试取向:
重要的有三点,一是切题,二是书写、用词、结构、选材等是否规范,立意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取向。三是深刻和富有创意,这是最高的标准。
02
老师要珍惜学生的信任感,理解个体差异性,承认世界多样性,注意评语的启发性
记者:现在的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写作内容常常出乎想象。在网络上,我们也不时可以看到一些老师面对孩子的调皮,作文批改也显得更加宽容,甚至图文并貌,回味无穷。对作文中出现一些“出格”的或者一些内容不那么积极的文字,老师们应当如何面对?
李煜晖:我想先定义一下什么叫“出格”。所谓“出格”,就是违反了成年人常见的阅读期待。换句话说,出格本身就是成年人强加给未成年人的评判。
具体来说,成年人认为“出格”一般有几个表现:
一是学生尺度较大的幽默或调侃;
二是用一些个性化词语,比如网络语言、表情包之类;
三是不积极,逃避责任,找不到价值感、存在感,或者抨击社会丑恶现象等。
这个问题老师应该如何面对?
一位小学生写20年后的语文老师变乞丐,老师点评:这个星期你站着上课!
第一,珍惜学生的信任感。学生在你面前不矫揉造作,刻意去写一些让你觉得有意义但又没内容的话,这是信任你。老师首先要珍惜学生这种信任感。要想教育一个人,不能真诚对话,怎么教育,怎么引导?
第二,要承认个体差异性。有的学生孤僻内向,说话比较晦涩,不像我们期待的那样积极开朗,勇于承担责任,有明确的志向和追求。这一定是坏事么?中国古代很多艺术家、文学家,他们有的人生观其实蛮消极,他们对人生有另一个向度的思考,他们创造出我们一般人创造不出来的伟大的作品。积极向上和消极向下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要允许这种差异存在。
曹雪芹的《红楼梦》,写贾府等四大豪门贵族的繁荣奢华走向腐朽落败的过程,是消极还是伟大?
第三,要承认世界的多样性。这里主要是针对揭露和批判社会丑恶的现象。社会总会有不公平、不正义甚至是邪恶、丑陋的现象存在,这为写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素材。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无非是展示美或暴露丑。展示美是为了引导别人向上,暴露丑是为了改变社会,需要更大的勇气,同样有振奋人心的力量。只有承认世界的多样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审辨思维。
第四,要体现评语的启发性。孔子说因材施教,只要学生批判的问题客观存在,批判过程有理有据,就要认可。反之,对社会的批判偏激、片面,我们要启发他,引导他正确看待。
03
作文批改的过程就是教育过程,要循序渐渐,尊重教育规律
记者:有人说,批改作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雕刻学生的人生。在学生时代,我们常常期望老师可以在“阅”之后,可以写上更多点评的内容,这其实是一种对话的期待。老师的批改,如何说到学生的心里,而不是强加于学生,甚至让学生关闭自己的心声?
李煜晖:这是技术性问题。
首先,作文批改要先从优点说起,先给学生一点信心。
二是理解学生。对要进行矫正或者引导的问题,先还原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一个观点,你是如何得出来的?通过一步步推导,让学生觉得老师认真看了我的作文,他不是用权威来施压。
三是广征博引,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当学生提出的一些观点不那么积极或者“出格”时,老师的博学多才就很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古代的、现代的、中国人、外国人分别怎么看待?
比如西方学者如何评价曹雪芹的《红楼梦》?英国汉学家闵福德评价:“它超越了其他任何传统中国文学作品,捕捉到了中国文化由古至今的精髓:何谓中国人,何谓中国生活,何谓中国感觉。”
你要让学生明白,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是很多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等一批有着杰出才干和独立思想的人都考虑过的问题。
第四,等学生的心胸打开了,心气平和了,再耐心地地跟他商榷谁对谁错。
第五,关键时候老师还要露一手。你的语言可不可以这样改进呢?观点可不可以这么表述呢?材料可不可以这样转换呢?老师要能就着学生的思路写出更棒文章,学生才会信服你。
04
教书育人之道,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应该以身教为先
记者: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最新修订)》提到: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新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在现实中,老师们应该注意的哪些问题才可以更好地引导,让学生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李煜晖: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而不是羞于表达,怯于表达,懒于表达。
先要鼓励学生尽他所能去写,别给他任何条条框框,这样学生才能敢写、多写,而且每一次作文都要及时鼓励和反馈,越是年龄低越要这样。到了中学阶段,再从文章学的角度对他进行约束。这时他已经敢写,也不怕你给他改了,这叫“先放后收”。
第二是以读代写,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通过阅读寻找模仿的榜样,在作文教学时老师一定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考虑。
三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当然,我们一定要对这些概念做好界定。在信息提取过程中努力还原社会客观真实的样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直面问题的勇气,这才叫关注现实。
知道了生活的真相还仍然热爱它,这才叫热爱生活;正视和直面人生和社会的困境,脚踏实地去解决问题,这才叫积极向上。
关注现实不等于为现实唱赞歌,热爱生活不等于掩耳盗铃,积极向上不等于头脑简单、闭目塞听。只有这样定义,学生才能真正写出“真情实感”,不然那只是某些人想要看到的“真情实感”罢了。
小学老师图文并茂点评作业,感动学生家长 (图片来源见水印)
教师首先应该有正义感、有勇气,学问要渊博,志向要远大。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综合的、潜移默化的。如果老师自己没有勇气,没有是非判断,也没有正确价值观,无论在技术层面上怎么指导,都不可能真正让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教书育人,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应该以身教为先。另外,教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不要做作、虚伪,功利心十足,不把学生当成跟你一样平等的人,这种姿态在21世纪是注定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