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直播间中,作文的批改界面占去一半,另一半是老师与学生们的头像——老师在认真专注地给同学们“当面”批改作文,学生们则聚精会神地听讲,时不时举手,与老师讨论一番。
这是松江区九亭第五小学(以下简称“九亭五小”)的李琳老师给学生们直播批改作文的一幕。
疫情期间,为了让教师做好在线教学期间的教学工作,提炼教师在线课堂教学的优秀经验和做法,九亭五小特开展第一届“活力”杯线上教学主题研修活动之“优秀课例”与“作业设计与实施小技巧”征集评比大赛。
该比赛共分为十期,前后延续一个月,参赛教师有22名,李琳即为其中一名。
李琳的参赛主题为“线上作文反馈”,即运用各种线上方法,给学生批改作文,达到直观、准确的批改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开始,我也不确定直播批改作文,效果到底怎么样。”李琳直言道,线下批改作文,都常常出现学生无法准确“get”到老师修改意图的情况,线上更是谈何容易?
但这并没有让李琳退缩,她反而动起了脑筋——线上首次作文课时,她就针对习作基本技能指标要求,跟学生就批改符号及其使用规则达成一致,让学生首先明白,每个修改符号是什么意思。
“除常规符号外,我还增添了有趣的批改符号,整理成文后,以电子稿和思维导图的形式发送给学生,便于学生对照此表理解教师批改意图。”
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李琳开始鼓励学生自我修改。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写完后,就是老师的事情了,不再发挥主观能动性。我就从这一点出发,通过让他们自我批改,再度激发他们对作文的热情。”
这个做法效果不错——很多学生重新审题,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再次修改,将原文的逻辑漏洞和语言不当之处进行纠正和完善,改后的作文质量,的确上了一个台阶。
最后,李琳“放了一个大招”——利用直播间,为学生们直播批改作文。
“我会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三篇文章,以线上共享的方式直播批改过程。过程中,我会随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修改。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再次认真阅读,并深入思考、分组交流、探讨。”李琳表示,改别人的作文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他人优点,更可以激发他们思考,让他们反思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进一步激发学生“互帮互学”的意识。
“学生也可以在重复阅读和修改过程中,更好地锤炼语言,找到修改作文的方向。”
李琳的“线上批改作文三步走”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学生喜欢、家长支持、成果显著。
九亭五小校长殷海强则表示:
“我们一直认为,线上教学,并不一定是‘坏事’。教师通过动脑筋,反而可以将之作为一个契机,从而改变线下教学一成不变的模式。目前的参赛教师的教学模式都很新颖,也吸引了大量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就上去了。”
据了解,该教学比赛中,还有教师以“信息技术赋能线上教学”、“线上教学互动”、“学生自主讲解题目”等作为主题进行参赛,均取得不错的教学反响和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