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种刷小题的教辅,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一个选择题分值太高了,数学一个5分,理综1个6分。两道数学选择题就相当于一个大题了,高考时真的错不起呀。而且小题不要求运算过程,只要求最后的结果,这里面就有很多技巧和运气的成分了。在短期内,是可以通过训练达到一定水准的,花的力气会比大题小一些。
在全国卷参加人数越来越庞大的今天,还是有教辅品牌没有专注全国卷,主攻地方卷。它就是恩波教育,它对江苏卷的支持力度在各大教辅品牌中应该是最大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一家南京的公司。
恩波教育的拳头产品就是“小题狂做”系列,其它知名的系列还有模仿天利的“恩波38套”等。恩波教育的网站感觉设计有点过时,特别是和前几期的几大品牌官网相比。当然书的质量与官网的美化程度无关。
综述
“小题狂做”系列首版于2007年,距今13年了,算是一个比较老的品牌了。每年教辅品牌几百个,最后能活下来的不多,大家能耳熟能详的品牌也就那么几十个。所以能存活下来,并且我们知道名字的教辅,都不会太差。“小题狂做”系列一直以“一切只为省时高效”为理念,多年磨一剑,在小题提分的方面,它还是在第一集团里的。如果范围限定在针对江苏卷,那么它就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或许没有之一。
小题狂做系列众多,不过总体的排版和思路大致还是一样的。大部分系列都把每次练习的量控制在60分钟以内,一般为十几个选择、填空。有些系列里还是有大题的,但是比例不高。有来源的题目都标明了信息的,不过只标明了试卷的地方,没有标明考试时间,我觉得这个还有点失败的,多一个这个信息,几乎不会影响排版吧。
“小题狂做”系列主要分为语文、英语的专项系列和针对各个科目的同步、总复习系列。语文、英语的专项系列就是针对高考中的各种题型来训练,有平时训练的,也有高考总复习时用的。同步、总复习系列又主要分为江苏版和人教版,当然有些还会有译林版等。总体来说,“小题狂做”系列还是很庞大的,特别是对于江苏卷的支持,完全大过对全国卷的支持。
同步系列的教辅最能体现对江苏卷的支持了,除了必修1-5,还有分学期的高一上册、高一下册等,可谓是全方位的保驾护航。
定位
本系列主要是针对小题,所以成绩最顶尖的那一波同学就不在它的服务范围内了。它让你对重点知识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你的解题能力,熟练地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它主要是针对有一定的基础的同学,当然后续出的各种提高篇、培优篇、冲刺篇等也有一定的拔高效果。
本系列是一本纯粹的刷题资料集合,几乎没有讲解。所以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先不要刷小题,先把课本过一遍,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再来刷小题。虽说“小题狂做”系列也有针对基础题的版本,但是刷的前提是你对这个科目有一定的了解,不然只是乱猜、死记硬背题型,对学习没有任何用处。“小题狂做”本质还是练习熟练度和练习选择、填空题技巧的教辅,主要针对的是会做但是用时过长的同学,因为各种原因做错的同学。它不是面对什么都不会,全凭猜的同学。
适用对象与时间
由于本系列比较庞大了,所以它对各种需求的同学都有所照顾。同步系列的自然是适合高一、高二平时学习,其中既有适合打基础的,也有适合提高的。总复习系列更是贴心,既有一轮复习的,也有二、三轮复习的;既有适合基础不好的,也有让你抢分的,还有押题的。
总之,如果你选择了这个系列,那么你可以从高一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刷小题到高考结束的前一天。它提供了多种版本,基础不好就用“基础篇”;基础尚可就用“培优篇”。哪一本书没学好,可以买对应的“必修几”或“选修X-X”;如果每册书都没学好,可以选择“大全集”,一本书就包含了必修、选修分册的精华内容。
使用方式
“小题狂做”系列由于版本众多,不同版本的使用方式有些许区别。比如同步类的和总复习类的小题狂做在时间方面的要求可以不一样。同步的你可以不严格计时,但是到了一轮复习时你必须严格计时。
这里主要讲讲他们具有共性的使用方式。
一次练习把所有题目做完后再对答案。完全不会的,就根据选项和经验猜一个吧,但是要标识一下,这道题是猜的,以免你猜对了就没仔细看解析了。为什么不空着?当做不出来题目的时候,猜的嗅觉也是一种应试能力。
对答案时,重点看错的,但是对的题目还是要扫一眼答案。对于错的题目,看看你错在哪一步了,有无必要记录到错题本上;对于做对的题目,主要看看答案的解法和你是否一样,一样就快速跳过,不一样就看看答案的解法,扩展思路。
慢慢尝试严格计时来做,把它当作考试来做。即选择、填空题的各种技巧都可以使用,不要以老老实实算完为目的,要以快速做出来为目的。如果书上的时间你开始达不到,慢慢练习,必须要达到;达到以后还要继续尝试再减少时间。
讲练比与类型
本系列是习题集类的教辅书,既有同步类的也有总复习类的。它的讲练比是9:1,除了部分书有些许章节的介绍,几乎没有废话,全是一份份的练习。其中有严格按照教材排序的,也有按考点排序的。
同学们的评价
各科使用心得
刷小题的必要性
高考中的小题分值高、知识的广度大,但是难度相对于大题来说低了不少。新课标高考注重对知识的广度和基础的考查,而广度和基础主要体现在小题上。所以小题是大题的前奏,是难题的基础,是高分的保证,并且提分相对要容易些。
小题主要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在高考中,小题占各科试卷总分的36%-53%不等,他们几乎占了半壁江山。以2019年数学全国卷一为例,选择题和填空题占了150分中的80分。其他科目这种小题占的分数也很多,特别是英语,几乎全是选择题。
纵观历年高考,小题由于考点分布广泛,是试卷上最致命的失分点。做好小题会增强后面做大题的信心,为做好大题打下基础。虽然说这是一个玄学,但是同学们应该都有所体会。如果能在小题中避免失分,就表明你具备足够的能力来分析、应对各种不同的考点,那么在处理其他题型时就会游刃有余,卷面的整体得分也会相应保持在较高水平。
刷整卷需要大块的时间,而刷小题只需要小块时间,一般30分以内。可以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刷题,课间、午后、晚自习等。而且还可以把一份练习再分为两到三份,这样一次的练习可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刷小题只能帮你把最短的短板补上,并不能加长你的长板。但是只有当你最短的板和别人的短板一样长时,才有资格去比最长的板。刷小题还会练出一种题感,类似于语感,即在你只能猜答案的情况,提高猜中的概率。
平时学习和总复习时都需要训练小题。平时学习时,通过训练就可以提前达到一定的水准,为高三一轮复习时节约时间和精力。高一就努力,你不会嫌早了吧。匀速跑是最节约体力的,变速跑是最累的,你可以问问你们学校的体育生,他们训练过,应该深有体会。而且在高一高二不抓紧的情况下,高三你必须还是加速度一直增加的变加速运动,而不是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运动。
各版本区别
在这里顺便吐槽一下各版本的命名:基础篇、基础篇Plus版、最基础篇;培优篇、提优篇;大全集、全能版、全能版II、全程版;强化篇、冲刺篇、进阶 冲刺篇II。这些名称都让人很迷惑,光从名字上很难知道区别和定位。
我也知道这种命名方式是为了区别同步版与总复习版,人教版与江苏版。但是名字弄成一样不也可以吗,何必整那么复杂呢。特别是初中的小题狂做还有“巅峰版”,真是把各种极限词汇都秀了个遍呀。期待后续的“王者版”、“宗师版”、“超凡篇”、“大师篇”。
名字里有“高中 科目名称”的一般是同步类的,适合高一、高二的同学使用。名字里有“高考 科目名称”的一般是总复习类的,适合高三的同学使用。
苏教版同步类:“必修1-5、选修X-X”就是基础版本了,适合几乎所有同学使用,用于夯实基础。
“提优版”也细分为必修1-5和选修X-X,适合中等及以上的同学,用于突破重难点。算是“必修1-5、选修X-X”的升级版。
“高一上、下,高二上、下”相当于的把两本或三本“必修1-5、选修X-X”合在一起。
“大全集”是“必修1-5、选修X-X”的合订精华版。
何为合订精华版:收入每个分册大部分的内容,重新统筹编排。
苏教版总复习类:“基础篇”适用于一轮复习,全书按考点排列练习,适合几乎所有同学使用。
“基础篇Ⅱ”比基础篇更基础,适合艺考生、体育生、基础不好的同学。用于训练基础中的基础了。
“强化篇”适用于二轮复习,用于强化技能,难度高于“基础篇”。
“冲刺篇”适用于三轮复习,用于押题精炼,里面有回归课本的练习,改编课本上的习题。
“全能版”是“基础篇”、“强化篇”、“冲刺篇”的合订精华版,适合高考复习全程使用。
“全能版II”也是“基础篇”、“强化篇”、“冲刺篇”的合订精华版,但是难度低于“全能版”,选的题目以基础和中档题为主。
“进阶 冲刺篇II”适用于二轮复习,针对重难点和失分点,难度与“强化篇”一致。
人教版同步类:
“必修1-5、选修X-X”就是基础版本了,适合几乎所有同学使用,用于夯实基础。
“最基础篇”是“必修1-5、选修X-X”的合订精华版。适合高一高二成绩中等偏上的同学,用于假期提优。
“提优版”也细分为必修1-5和选修X-X,适合中等及以上的同学,用于突破重难点。算是“必修1-5、选修X-X”的升级版。
“大全集”“必修1-5、选修X-X”的合订精华版。
人教版总复习类:
“基础篇”适用于一轮复习,全书按考点排列练习,适合几乎所有同学使用。
“基础篇Plus版”难度大于“基础篇”,以中档题为主,题目综合性较强,有近3年真题和模拟题,适合基础较好的同学。
“培优篇”适合中等及以上的同学,用于突破重难点。难度大于“基础篇”。
“冲刺篇”适用于三轮复习,用于押题精炼,里面有回归课本的练习,改编课本上的习题。
“全程版”是“基础篇”、“培优篇”、“冲刺篇”的合订精华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