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问题
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知识体系庞大,复习范围广泛,而中考复习课时有限,一般在两个半月左右,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同时,结束新课进入中考复习阶段后,班级学生的化学水平参差不齐。“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是初三化学老师在复习阶段面临的一大难题。学生的差异性严重制约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目前,微课研究如火如荼,而在现实教学中却犹如鸡肋,存在诸多困境。首先,基于微 课的翻转课堂案例研究以新授课为主,利用 “自主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目前中学生学习任务重,过重的微课预习任 务,不仅会冲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削弱 课堂的精彩生成。而针对复习课与微课的深 度融合案例研究还比较少。其次,国内精品微 课越来越多,却中看不中用,只有充分研究微 课与实体课堂的深度融合,才能为老师的教和 学生的学起到减负作用。最后,国内的微课资 源库都比较零碎和单一,若在微课的设计中能 体现连续性、进阶性和系统性,则能增强微课 的生命力,真正意义上成为线上、线下的辅助课程。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创作出了以下案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分层教学
在中考化学复习阶段,分层教学与微课的碰撞堪称最完美的邂逅。本案例研究的“分层教学”从中考化学复习微课学习开始,由课外发现问题到课内分析交流问题、解决问题再到检测知识是否真的掌握,
每一步都在落实分层教学,其基本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二、微课制作
基于“分层教学”设计的初中化学复习微课与传统意义上的微课有所区别,主要有以下特征。
1. 全面性
中考复习是一个大综合,专题知识回顾覆盖面广,这就决定一个主题的微课是不止一节的。如何做到全面性,我们的抓手还是教材、课程标准和历年真题的研究。
2. 系统性
中考的各个考点就像是一颗颗散落在两册教材中零散的珍珠,在总复习中需要把它们连起来串成串,让学生有一种系统的感觉。例如,有关物质化学式的计算,就可以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道题:
【判断正误】马来酸的化学式(C4H4O4),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
(1) 马来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 马来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3) 马来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g
(4) 马来酸由4 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4 个氧原子构成
(5) 一个马来酸分子中含有2 个氢分子
(6) 马来酸中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1
(7) 马来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8)116 g 马来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8 g
(9)5% 的马来酸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6%
3. 进阶性
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微课设计中,例题的选择也要注重连续性和进阶性,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计算进阶为例.
三、案例反思
在学生个别化学习微课的过程中, 必须要借力家校合作,特别是A 层的学生,要定期与家长、学生展开各种沟通与交流,对家长的交代一定要明确,发动家长的陪伴和监督作用,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贪恋网络,浪费学习时间。在中考化学复习阶段伊始,要通过课堂观察、个别访谈、学生反馈、考试分析等方法,调查和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并且根据考试成绩实行A、B、C 三个层次的滚动式竞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任教班级学生对微课的认识程度以及学生基于自身发展所期待的微课内容,真正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