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让孩子们过了一把的“考官瘾”,平日里都是被家长老师压着做试卷、背知识点、考试,如今终于翻身农奴做主人了,可不得使劲地严格,使劲地要求:“不给你们做做我们的试卷,你们还以为我们学的都很简单。”
这不,平日里耀武扬威,“耻笑”孩子的爹妈们还真来了个“被打脸”,一片的家长都被考倒,只能认输:“这些题目确实有些难度。”孩子们可高兴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嘛!
可是,有的家长实力演绎了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故意考差孩子出的试卷,为的就是让孩子再次巩固这些知识点。“我故意错的这些都是易错的知识点,我错了,孩子纠正了,那孩子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就更牢了。”不得不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只要孩子成绩好,什么脸面、什么“厉害爸爸”头衔统统都不要了。这年头,还不就比谁更豁得出去吗?
柏柏认为,该所老师的做法实在太赞了,不是因为真的要让家长“自食其果”“换位思考”,而是因为这种做法能够最高效地提高孩子对知识的渴望。
第一、平日里都是家长考孩子,孩子有机会考家长,那还不得好好出题。这劲头可比自己上战场来得积极有劲多了。不用家长喊,不用老师催,挑灯夜读也要把这份卷子出出来。
第二、别以为出一份卷子很简单,一份卷子的难度必须高中低按比例分布,孩子想要出好试卷,首先自己得对知识点掌握清楚,并且要熟悉每道题考的知识点是什么,这才能出好一份卷子。况且,孩子的心思都比较淘气:“好不容易逮到这次机会,我得把平日里的难点都给爸妈出了。”那孩子要出重点难点,首先也得自己能够理解这些知识点。
第三、这位老师还不单纯就让孩子出试卷,还包括要给家长批改、讲解知识点。试想,你当“小考官”的人,怎么能在“学生”做错的情况下,自己还讲不清楚呢?为了这“面子”,孩子怎么着都会把这些知识点搞懂,以便在家长面前“扬眉吐气”一次。
因此,这位老师的做法把孩子学习的外在动力转换为内在动力,孩子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
从这件事看来,即便是孩子也喜欢“好为人师”,因此我们做家长的,平日里不妨转换下角色,从“权威者”变为“示弱者”,碰到难题不妨面露难色,“这道题妈妈也不会啊,要不你明天去学校问下老师,明晚回来给妈妈讲解?”孩子除了学生的角色,还有当妈妈老师的角色,自然会听得更明白,学得更透彻。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