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漫长的寒假。时至今日,全国多数省份的大中小学仍未开学,毕业班的学生们最先受到冲击。
面对尚未明确的开学日期,黄冈中学陪读村的高三学生、家长们开始互助印试卷。另一名校河北衡水中学,高三学生一天学习十多个小时。而对初三毕业班的学老师、家长来说,则绞尽脑汁齐齐上阵用各种办法督促备战中考的学生学习。
假期延长:新奇
收到延迟开学通知的那一天,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文科生罗晓对家人说,“挺好,又能多睡几天懒觉了。”
1月28日,河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推迟开学的通知,决定全省所有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春季学期延迟开学。
有“高考工厂”之称的河北衡水中学,以其高升学率和严格的教学模式闻名已久。刚放寒假时,衡水中学就给每一个高三学生发了一张长长的时间安排表,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除了吃饭时间,罗晓几乎没有间断地在学习。每天,罗晓需要在微信群打卡各项学习任务,学了多少单词、背了多少篇文言文等,细化而详尽。
罗晓在姑姑家复习。尽管如此,罗晓仍然觉得,“和学校相比,家里还是轻松多了。”如果没有疫情,她和她的同学们大年初五就将返校。
“太开心了,正好我寒假作业还没做完。”1月下旬,江西九江初中生陈晨在班级群得知开学延迟,第一反应是,又可以在家多玩几天了。与之相对,陈晨的母亲则有些担忧。陈晨今年初三,正在备战中考。
在此次疫情的风暴中心湖北,曾林是百年名校黄冈中学的一名高三理科生。黄冈中学1月中旬就开始放寒假,当时,高三年级已开始二轮复习。曾林只带了一部分书回家,不多,家里只有一些刷题资料。
曾林和母亲租住在离学校走路约5分钟路程的黄冈市黄州区珠明山社区六组。这个占地面积接近7万平方米的村庄在外界因“黄冈陪读村”闻名,平日里,村子里的陪读家庭有一百二十多户。“很多本村人自建的房子都出租给有孩子在黄冈中学就读的家庭。”珠明山社区六组组长秦先生告诉南都记者。
黄冈中学放寒假后,秦先生和其他工作人员曾摸排统计,留在村里的陪读家庭有40多户,100多人。留在村里的,大多是有高三学生的家庭。
因疫情不能返校的寒假里,毕业班学生率先开始上网课。1月30日起,黄冈中学高三年级开始线上教学。小曾觉得很新奇,“因为之前很少上网课,体验一下这种感觉也不错。”
初上网课:不适
在某些方面,留在家中上网课和在校复习时没什么不同。
课表上一样排满了课程:黄冈中学理科高三有9个实验班和6个平行班,一律采用统一的课表,每个节目上两节课。除了常规科目,自习课、体育课等课程也渐渐加入。罗晓所在的衡水中学,每天还会安排在线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体育打卡活动。
在家学习,一样要考试。网课时代的在线考试是这样的,罗晓把摄像头打开,学生在这边坐着,老师在屏幕那头看着。曾林和同学们则使用专门的考试软件,手写作答,考完再上传答案,考试结束后的半小时到一小时间收卷。“老师通过软件批改卷子,我们在上面可以看到每题的具体分数和反馈。”曾林告诉南都记者。
更多的地方则需要学生们快速适应。第一次上网课时,初三的陈晨感到茫然。他所观看的录播课程几乎都不是本校的老师,上课进度、讲课风格等都与以往不同。“而且是没法选择的,只能是平台安排什么我们就上什么。”
为了上网课,罗晓下载了三四个软件,每个软件分别有不同的课程、打卡、交作业等。罗晓的课程以可以反复回看的录播课为主,上课时打开摄像头之后,有的同学趴着听,也有的钻在被窝里听。曾林的课程以直播为主,他告诉南都记者,直播平台会给学生账号,老师可以通过在线时长来监控学生是否在线。
隔着屏幕,不同学生对网课的接受程度千差万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同是备战高考的曾林挺喜欢网课。“比较好的地方在于,平时有的老师根本接触不到,现在在网上加个好友,随时随地都可以问问题,有时候还能上一些全校最好的老师的课程。”另一方面,曾林觉得,网课更有自主性,他自认为比较自律,有些不想听的课就不听,“光明正大的把自己想做的科目摆在桌上开始刷题,若是以前在学校,还要遮遮掩掩地做。”
对这些毕业班的学生们来说,这个寒假,可能是他们使用电子产品最长的一段时光。罗晓觉得,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学习让她很疲惫。
有好几次,罗晓早上起来在被子里看网课,过一会儿就睡着了,有时候听课还会闭着眼听。在她看来,上网课复习的过程其实没什么乐趣,偶尔有同学没关麦,她也能乐个很久。
和学校相比,罗晓并不太适应上网课的学习方式。在学校时,她看到同学们都在努力,自己也不敢放松。但在家中,她觉得缺少这种氛围。“多少会有种累了想休息的念头。”情绪特别失控的时候,她躲在房间偷偷哭泣。
初三学生陈晨则对南都记者表示,一开始的高兴和新鲜感很快退去,没过几天,他就对网课感到厌倦。“没有同学,也不能出门,只能天天在家里上课、做作业、上课、做作业。”
陈晨形容,“上学的时候盼着放假,放假的时候盼着开学。”
小区封闭:互助
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毕业班的学生和家长都没做好准备。
陈晨的妈妈告诉南都记者,自从开始线上教学,手机里的群一下子变多了,每天,各科老师的课程安排、作业布置接踵而至。“各种群,打卡群、接龙群、锻炼群,每门作业都有规定的上传时间,刚开始几天一不小心就发晚或者漏发。”
为了给准备中考的儿子陈晨节省出更多的学习时间,受疫情影响也未复工的陈晨妈妈便承担起了“助手”的角色。在她的电脑上,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夹,里面分门别类地整理了每天学校老师发布的各种课件、资料、作业。“没办法,这也是为了方便,否则群里消息一多,找个作业就要找半天。”
黄冈中学陪读村互助复印考试资料。上网课之后,有很多作业、试卷等都需要打印出来。陈晨的妈妈告诉南都记者,家中没有打印机,街面上也早已没有打印店开门。头几天,她让陈晨对着电脑看题目,把答案写在纸上。但网课本来就需要对着电脑很久,再加上做作业,她担心孩子的视力受影响。
最后,她从一位亲戚家搬来了一台打印机。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当地各小区已实行封闭管理,每2天每户才能派1人出来采购生活物资。车辆不能出行,而陈晨家距离亲戚家步行需要20多分钟。
“我们就拿着小区进出通行证,在能出门的日子里去跑了趟,把打印机徒手搬了回来,就跟接头一样。”回忆起此事,陈晨妈妈说,幸好是有了打印机,几乎每天都有要打印出来的卷子和资料。
黄冈中学陪读村互助复印考试资料。黄冈中学陪读村留守的家庭里,很多家庭都没有上网课所需的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设备。“陪读村” 所在的珠明山社区六组组长秦先生告诉南都记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一家一家上门把所有陪读家长拉到一个微信群,家长有什么需要的都可以在群里说,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帮忙沟通解决。
打印机、打印纸、笔记本电脑……通过微信群,这些资源得到流通共享。“大家都互相帮忙的,目前我们统计了下,组里有9户家庭有打印机,如果学生需要打印试卷,只需要十分钟,志愿者就能将试卷送到学生手里。其他一些问题,比如设备坏了、电脑坏了,都可以在群里反馈。”秦先生向南都记者介绍。
有一次,一位陪读村高三学生的平板电脑坏了,那是晚上十点钟。这位学生家长打电话给志愿者黄先生求助,黄先生告诉南都记者,他和社区工作人员立刻联系有资质的维修商对设备进行免费维修,当晚十二点就修好了。“这样就不耽误学生第二天的课程学习。”
疫情不可避免地影响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河北,邯郸的防控措施日渐加码,衡水中学高三学生罗晓所在的社区每户三天才可以出去一人买菜。做个体生意的爸妈无法出门,只能在家休息,陪伴老人。罗晓的哥哥则负责采买生活物资。
留在家里的人变多了,分贝却似乎比以前还低。为了支持罗晓备考,罗晓家人平时说话、看电视都会放低声音。
罗晓的家人想办法给她创造更好地复习环境。3月10日,罗家开了一场漫长的家庭会议,从晚上10点一直持续到快12点。罗晓的哥哥告诉南都记者,开家庭会议的目的之一其实也是开导罗晓,让她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家人们经过商议决定,让罗晓到姑姑家去学习。“姑姑家有个读高二的表弟,可以一块学习,互相监督。”罗晓的哥哥告诉南都记者,要不然,这么长的假期,对眼看高考一天天逼近的毕业班学生来说,会很难度过。
家校联动:冲刺
疫情尚未结束,学习始终没有停止。南都记者采访发现,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各显神通,想办法让孩子的学习能跟上往常的进程。
衡水中学举行在线升旗仪式。曾林告诉南都记者,黄冈中学经常召开线上的家长会,老师会积极鼓励学生,对学生管的也更严格了。2月底,黄冈中学给高三学子召开了一场线上百日誓师大会。
那天下午,从六点到六点四十,曾林和同学们坐在电脑旁、手机前,年级主任在屏幕那头。“挺震人心魄的,很有文采,还讲了一些接下来月考的注意事项。”曾林告诉南都记者,由于观看平台的限制,当时他和同学们只能纯当听众,无法互动。
百日誓师那天晚上,曾林的好朋友和他聊天,回忆了很多事情。“我们听了之前一起听过的歌,回忆高一高二的时光,觉得以前太‘浪’了,有些后悔。”曾林告诉南都记者,那天,好友问他想考什么大学,曾林想考华中科技大学,好友说,那一起努力,一起上华科。
“我挺感慨的,觉得我真的要奋斗了,希望可以实现我们的目标。”曾林立下了想考华科的目标。
相比高三学生,初三孩子年龄尚小,备战中考家长老师比学生本人更操心。
2月底,陈晨的班主任开始在班级群征集上网课期间家长和同学们遇到的问题。陈晨的妈妈告诉南都记者,“感觉有老师的督促,心里踏实多了。”
在此之前,她每天都为儿子的学习而操心。在她看来,缺少老师的指导,陈晨在家几乎只能保证做完老师安排的作业,自己无法进行复习规划。“我就盼着早点开学,在家里学得不自觉,开学之后一考试,差距肯定就出来了。”
经过和家长们的讨论,陈晨的班级开始实行在线云早读计划:每天早上7点半,陈晨和同学们都要使用会议软件,在电脑或手机屏幕前早读。陈晨告诉南都记者,早读时需要打开摄像头,但不用开麦克风,老师会随机点同学的名字,谁被点到了,谁才把麦克风打开。“抽查我们有没有真的在读。”
“家长肯定会焦虑,我妈有时也会焦虑。”就算是自认较为自律,高三学生曾林也说,妈妈仍然会为自己的学习进度而焦虑。曾林告诉南都记者,在家里,他妈妈经常在网上看一些关于高考的资料、文章等,看到有好的就分享给他。“我倒觉得没必要,老师才能更专业地帮助高考生度过这一关,家长没有必要过分关心和焦虑。”他说。
罗晓的哥哥罗明几年前也是从衡水中学毕业,现在在读大学。罗明觉得,“不要给太大压力,有什么困难就尽量帮着她,没有困难就鼓励她。”
受疫情影响困在家中,毕业班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值得关注。曾林告诉南都记者,自己比较乐观,但闷在家里久了,会觉得挺无聊。
“我就上网找人聊天啊,听听歌,自己排解一下。”曾林说,偶尔,他到楼道的窗户边去看看风景,放松心情。每当这时,他总会想,高考快来了,该怎么办呀。
不能去学校的日子越长,曾林越想念同学们。他经常会跟同学们讨论,疫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他想要尽快回到学校,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以前在学校,时间分配得更合理,也有人管着自己,还非常怀念学校食堂的饭菜。”
3月12日晚上,陈晨的班主任召开一场线上答疑直播课。陈晨告诉南都记者,讲完习题后,老师对他们说,当天,他们所在的江西省新冠肺炎住院病例已全部清零,其所在的城市确诊数也已多日未新增。
“这意味着一个好消息,在不久的将来,相信同学们很快就可以在教室里见面了。”直播课的结尾,陈晨的班主任这样说。
(为尊重受访者意愿,罗晓、罗明、陈晨、曾林为化名)
采写:南都记者 詹晨枫 实习生 郭美婷 何东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