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的做完一套卷子却发现做错了(昨天做的卷子今天再做就不会做了)

认真的做完一套卷子却发现做错了(昨天做的卷子今天再做就不会做了)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29 02:27:34

文/慢羊

许多孩子明明听课认真,拿到题也常觉得轻松易解,但却总是很难得高分。如果仔细检查做错的题,孩子其实都会,但就是可能在其中的一个环节疏忽了,导致最终没能解出正确答案。家长们常常称这些孩子“粗心”,而问题是,总粗心的孩子可真不少。

而令家长感到焦虑的是,随着孩子进入高年级,“粗心”的负面影响似乎越来越大了。高年级面对的题型更加复杂、解题步骤更多,出错的概率当然更高了。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尽可能地绕过“粗心”的雷区呢?

训斥惩罚不会让孩子变得细心

无论考试前家长怎么提醒和嘱咐孩子要仔细审题、多检查,爱粗心的孩子好像总还是会粗心。于是,许多家长大发雷霆,甚至希望通过一定限度的惩戒手段想让孩子长记性,但最终他们会发现这些都是无效的。为什么?因为孩子并不是故意粗心的,甚至可以说,他的粗心是不受控制的。

孩子粗心时好像是部分脑神经突然短路了,于是他可能会漏看题,可能会看错题,可能会将“9”看成“6”……没有孩子能说清楚之前粗心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好像那一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但问题是,确实有些孩子从小做题做事都能够细心严谨,这就会让粗心孩子的家长格外懊恼。而如果我们审视自己这代人的经验可能会发现,细心的孩子长大后还是很仔细,而粗心的孩子,成年后很可能还是粗枝大叶。

孩子的性格其实是很难改变的,而家长能帮助孩子改变的是——做题的习惯!

让粗心的孩子培养契合自己的解题习惯,当然是越早效果越好。

1:圈重点,加深审题时的印象,避免遗漏信息

有些孩子阅读时会非常仔细,基本不会遗漏任何信息。但有些人习惯快速(或跳跃式地)阅读,比如我,比如我的女儿,很容易错失考题中的一些相关信息

女儿在低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建议孩子们在读题时将一些重点、关键的信息逐一圈出来,我很欣赏这一方法。带着圈重点的目标去阅读题目,孩子们就不再会一掠而过了,因为他们需要像个“小猎手”一样,找到自己的一个个“猎物”。这一目标会让孩子们不自觉地降低阅读速度,当然也就降低了遗漏重点信息的概率。另外,重点被圈出来后,一是会加深孩子对题目的印象,二是“一目了然”。

当然,孩子们有时候会嫌麻烦,不愿意坚持圈重点。但是,如果孩子们发现自己不再因为遗漏信息而丢分时,他们会感受到成就感,也会切实了解圈重点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给予孩子多多的鼓励。

圈重点一旦形成习惯,会成为孩子“下意识”的行为,而不再是麻烦事。

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从低年级过渡到高年级后,他们可能不再需要继续在卷面上圈重点了,但是他们还是不自觉地在脑海里圈重点,这便是习惯的力量。

2:将“检查”程式化并植入做题过程中,形成习惯

我女儿在低年级做题时曾经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做数学应用题时,她完全了解解题的思路,但是当她顺利完成了第一步骤,再继续做第二步骤时,可能会错误地代入上一步骤的结果(比如上个步骤结果是39,她在代入下一步骤时可能会写“93”)。很显然,最终她很难拿到分数。

还有,在计算题时,试卷给出了横式,要求孩子们用竖式计算,但是她可能会在将横式中的数字抄到竖式中时写错,最终虽然她的计算本身是正确的,但对原题来说,却是给出了错误的答案。

当然,有这类困扰的不仅是我女儿。据她的老师介绍,单是他们班就有不少孩子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

为了避免让女儿继续“踩雷”,一开始,我总跟她强调要认真检查。但事情并没有太大改观一是做完全部题后考试时间也所剩无几了,来不及全卷再检查一遍。二是小孩子好不容易做完了题,她是绝对不愿意再重新检查(等于重做)一遍的。

后来我便尝试着她将检查“植入”做题的过程中。比如做应用题时,列完第一部算式,要习惯性地跟题目本身对照一下,看看有没有数据代入错误;同理,列出第二部算式后,要再回看一眼,看看代入的数据是不是跟第一步骤一致。以此类推,直至完成全部步骤,顺便检查“单位”、答语是否正确。

这样的检查步骤其实不需要费太多功夫,就是扫一眼的事情,但却可以有效避免做完全题才发现其中步骤数据有错需要重新再做的麻烦。

这样程式化的检查方法,孩子一开始是抵触的,因为她更想顺着自己的心意一气儿地做题。但是,孩子自身也是迫切想解决“粗心”的问题,所以最终她同意一试。

当然,这样的尝试是安排在寒暑假的。设定一段时间(比如3个星期),每天做一套小卷子(题量不一定要很大),要求她每做一道题都要按照上面要求的检查程式来进行。因为是在家里,而且不是考试,孩子没有压力,所以她也将检查当作实验来执行了。

这样“连环式”地检查真的相当有效,孩子能立竿见影地看到效果。当然,一开始她还是会常常遗忘去这样检查,但是慢慢地,几个星期以后,孩子的习惯就逐步养成了。

3:高年级依然要坚持每天练习计算

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计算“100-82”这样的题还会出错,你敢相信吗?当然,他原本一定是会这道题的,但是他就是可能给出错误的答案,因为他在审题时或做题时恰好可能神游了。

对这样的问题,可能培养专注力是最好的应对方法,但是这真的不容易。

我女儿犯这类错误的时候,我的方法是每天让她做一页计算题,用不了太多时间,5-10分钟就够,但是一定要坚持每天都做。短时间内,效果可能并不会那么明显。运气好的时候,她能够全对;运气差的时候,可能还是会做错几道。但久而久之,正确率一定是会慢慢提升的。为什么——无他,唯熟练尔!

就像我们成年人计算“12×4”类似的题目,我们其实已经不需要计算就能说出答案了——来自于长年累月计算后积累的经验。而孩子现在欠缺的就是这些经验,所以可以让孩子坚持做计算题,即便到了高年级,还要坚持计算——毕竟,计算是数学的根本。比如遇到分值很高的应用题,孩子虽然明明很清楚解题方法,但他如果一不小心在计算上出错,也是全盘皆输。

所以,对一个常粗心的孩子来说,练习计算真的是相当重要的。

结语:

培养习惯的过程对孩子来说其实是相当“痛苦”的,所以,家长真的要理解孩子的苦,要包容他们的抱怨,以及他们常常的“做不到”。

当然,家长更需要将孩子的进步看在眼里、挂在嘴上,让孩子感受到被肯定,以及切切实实的效果。

而一旦渡过了那个痛苦期,孩子们将迎来光明。

他们可能依然不能像那些做事细心严谨的孩子那样常常拿满分,但是,他们一定会尽可能地绕过“粗心”的雷区。总之,在做题方面,他们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本文为原创,欢迎关注和转发!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