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快结束了,各个学校期末考试安排有先后,朋友家跟我女儿同岁,也是二年级,她女儿成绩出来了,数学88分,很吉利,但把她妈气坏了。
二年级成绩都没上90,这孩子是不是没救了?她妈抱怨。据说她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戒尺,没到90分就准备撸起袖子,请孩子尝尝新鲜热乎的“竹笋烤肉”的味道。
我家女儿成绩还没出来,但我想无论考成啥样,我都不会动手。她是个非常慢熟的孩子,跟聪明不沾边,记忆保持时间极短,鲤鱼精转世,前背后忘记,语文词语默写和英语单词默写,都需要错许多许多遍才能记得住。数学概念题和应用题也经常出错,读题不够仔细。
因为这样那样学习上的困难,她在整个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半学期的上半学期成绩起伏都非常大,甚至还考过不及格。既便如此,我也从来没给她贴过“没救了”这个标签。
孩子一二年级成绩到底意味着什么?先给小小学渣父母打个强心针,小学成绩和高考成绩相关性不大。小学阶段的分数并不代表什么,但分数背后折射的信息却值得父母深究。
我建议父母都去读一本书——《终身成长》。这本书的作者,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凭着这本书的理论拿到了全球教育奖金最高的奖项——一丹奖。这个奖是腾讯创始人陈一丹设立的,奖金3000万港币。
卡罗尔把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思维模式:持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觉得能力是一成不变的,聪明就是聪明,笨就是笨。一张成绩单就能鉴定一切。
另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持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智商也好,成绩也好,都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的。
很多成绩一贯优秀的孩子,学习的动力来自于老师的关注和父母的赞扬。他们相信自己的才能和天赋与生俱来,这样的孩子持有的是固定思维模式,当他们遇到困难挫折,失去了关注和赞扬,就会认为是自己能力有限,而变得一蹶不振。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小学、初中的优等生到了高中成绩会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从不觉得成绩能定义自己,他们喜欢迎接挑战,通过努力,来改变现状。
这种思维模式的益处不仅仅显现在求学阶段,而是终身受用。
工作遇到困难?固定思维模式的人会想:这份工作不适合我。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想:我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起码我得学到点啥。
感情亮起红灯?固定思维模式的人会想:对方是个渣,我当初真是瞎了眼。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想:我们的相处模式有问题,需要改进。
固定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是怎么形成的呢?很简单,父母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不同就会造成思维模式的不同。当父母的眼光都放在成绩上,拿到试卷,先对成绩和名次评头论足一下,然后再来一句:考得不错,你真棒!或者:错这么多,太粗心了!孩子差不多就是固定思维模式没跑了。
如果父母拿到卷子,不管成绩如何,先看看错在哪,然后说:计算错得比较多,你多练习练习,一定会提高的。或者:进步很大,看得出来你最近很努力哦!
孩子就会认为,我这部分有所不足,只要努力补上,就能取得进步。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了解了这点,你就会发现,小学一二年级成绩太好,很可能是个坑。我知道这话说出来好像柠檬精转世,但还是要说出来,给学渣家长一点信心。
成绩太好的小孩,父母难免心花怒放,嘴巴刹不住车:哎哟,100分啊,宝贝太棒了!你可真聪明!继续保持啊!
一不留神,固定思维就给种进去了。
更坑爹的是,有的孩子一二年级成绩好,纯粹是因为幼小衔接学得比较多,还有的孩子就是脑袋瓜好使,记性好,过目不忘,一听就懂,一看就会,这两种孩子到了高年级,学习难度上去以后,就会遇到挫折,而他们缺乏的,恰恰是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有些孩子为了继续获得赞美和肯定,干脆沉溺于虚拟世界,靠打游戏去刷存在感了。
同样的,也别嫌弃你手上那个成绩不好的学渣,一二年级没考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副牌起头抓的都是小牌,那至少说明一点:大牌在后头呢!
成绩不好,代表他有各种各样不足,你就像带着小孩打魂斗罗一样,一关一关闯过去,慢慢地他不就强大起来了吗?
我拿我家女儿来举例吧。她记忆力不好,错过的东西总是反复错,讲了许多遍都改不过来。
这学期我就专门买了《记忆大师》的书给她看,还附带让她跟着视频上记忆力课程,鼓励她自己设计记忆联想的方式,来帮助记忆。经过两个月左右的练习,每天重复默写,她的中文默写跟单词默写虽然还没达到优等生的水平,但进步还是挺明显的。
女儿原来应用题错误率高,我仔细分析后,发现是因为读题马虎造成的,就要求她多读题。果然应用题正确率就上去了。当然,期间经历了不少反复,经常考试还有漏题,没仔细读题的,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有的小孩,父母讲一遍就记住了,有的小孩需要反复提醒。只能说别人抽的牌比你的好,没关系,慢一点,经历的努力过程久一点,进步之后成就感就更大。孩子对于这种改进后取得进步的过程记忆更深刻。
学渣孩子还会遇到很多其他小问题,不要嫌弃分数难看,一点点克服就行了。重要的是你得让孩子知道,眼下成绩不好不代表啥,只要把问题一一克服,成绩就能提高,人是可以成长的,遇到困难,不要干等着挨骂、挨揍,找到解决问题的手段才是关键。
那你说,期末考试卷子又看不到,只知道成绩不好,怎么办?作为父母,你都不了解孩子哪个环节薄弱怎么行。如果真的是千头万绪理不出来,不如乘着放假带着孩子重学一遍算了。
切记切记,不要揍孩子,你不揍他,而是带他好好学习,他心虚,就会感激你,你要他做什么就会心甘情愿地去做。此时如果再鼓励他两句:妈妈相信你一定行!身为一个学渣,成天被老师批评,被父母磋磨,被同学鄙视(学渣真的挺惨的啊,所以要爱护学渣),听到这话一定激动坏了。
你看爱因斯坦,爱迪生这种小时候调皮捣蛋,考试考鸭蛋的主,是不是长大了都心心念念:当初别人都说我是个渣,只有我娘当我是个宝。
你如果拿到成绩直接一顿臭揍,那完蛋了,小孩会觉得已经被惩罚过了,考得不好这件事跟挨一顿揍,两两相抵,扯平了。你再让他学习,那就属于额外要求了。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用成长性思维看待孩子,相信孩子,他也会以成长性思维看自己。小孩都是透过妈妈的眼睛来看待自己的。
妈妈觉得我行,我就觉得自己真的行。
妈妈觉得我哪哪都不好,我就讨厌我自己。
妈妈能够接纳我,我就能接纳我自己。
至不济,学习已经不好了,亲子关系还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