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老师上课发卷子念成绩的句子(赞扬老师为了学生带病上课的句子)

模仿老师上课发卷子念成绩的句子(赞扬老师为了学生带病上课的句子)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27 21:08:27

01 为什么要从模仿开始写作文?

现在许多中小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多内容空洞,毫无技法,语言平淡,见解平庸,还胡编乱造、堆叠字数……这种种状况,令语文老师很是头疼。那么有没有一种实用的方法,让老师指导有法,让学生走出困境呢?

在我30年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依托阅读进行的模仿写作教学,可以一试。

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着阅读和作文教学严重脱节现象,阅读只为分析理解;到了九年级,阅读课生生上成了阅读题答题技巧指导,很是无味。作文呢,老师,着重讲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等,讲得多练得少。学生为了得高分而假话连篇或者背记套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有的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却写不出像样的作文;有的学生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却不注重阅读理解。前者肚中有货却道不出,后者是写作的路子越走越窄。­

将阅读与写作分割开来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双翼,必然存在着互动性,注重这两者的互动性,建构其互动模式,能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而 注重课内阅读,加强摹写训练,让模仿出效益,是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

叶圣陶先生说:“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这里所说的“积蓄”,也就是我们说的“积累”,是个宽泛的概念,诸如思想上的、经验上的、知识上的、心理上的、语言技能上的等等。由此可知,多阅读、从阅读中得到“写作的榜样”,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质之所在。事实上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依赖于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视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积蓄作用和榜样作用。现行教材筛选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教材,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积累语言,悟得写作的方法技巧。­

02 如何模仿写作如何开始

1、词句积累训练。词句是基本的语言运用单位。模仿课本词句,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把句子说好、写好,就会为写作打下牢固的基础。尤其是句式训练,既是连句成段、成文的基础,也是使思维发散和深化的过程。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模仿句子的训练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例如学习了《芦花荡》后,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的某一片段进行仿写。原文有这样一段:

“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往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

我引导学生分析,这段话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明确:这段用生动形象的景物更替暗喻时光的流逝,将孩子逐渐成长描述得简练生动又富有生活韵味。接着学生饶有兴趣地写开了。­

有的写:“看着春天的鲜花,听着夏天的蝉鸣,尝着秋天的甜果,玩着冬天的雪球。我们长大成人了。”

有的写:“看着初绽的艳荷,看着纷飞的落叶。看着旭日一次次冉冉升起,晚霞又一次降临。我们长大成人了。”

有的写“当河堤上的杨柳拂去酣睡中的美梦;当河水刷去沙滩上的脚印;当时光淡去墙上的涂鸦。我长大了。”

每学一篇课文,找到几个美的句子,模仿着写话。操作简单,三五分钟即可训练到位。坚持不断地写下去,时间久了,学生语言词库得到扩展和丰富。不仅课本中的美文,还有课外阅读发现的美句也可以积累并模仿;包括测试卷上记叙文阅读中的好句子,一样可以拿来进行仿写训练。在现实语文课堂上,往往存在注重阅读轻视写作的现象。这样的仿写训练,可以将阅读课上学到的他人优秀的语言,通过模仿写作实践,让读与写及时结合,并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可以不断提高的。­

2、段落的摹写。学生对语言的习得,要有一个过程,而课堂上的引导非常重要。指导学生留心作者是如何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又是怎样把文章写得生动、明白的。譬喻,我们学习吴伯箫的《菜园小记》一文,师生通过读说议品,认为九、十段最美,值得借鉴。课上我引导学生思考:这几段因何而美?追问美的缘由。有人认为描写细致生动;有人认为语言朴素而又传神;有人认为语言饱含感情。我们抓住最后一点来思考:语言如何才能含情?通过讨论归纳出几点:⑴是多角度去展现,有视觉、听觉、味觉。⑵是长短句结合,富于变化。⑶是多用叠词,极有情趣。⑷是巧用修辞,生动活泼。⑸是描述时,要融进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我让学生以“_________的过程,随时都有乐趣。”为话题中心,写一段话,结果,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也有了较好的表现。­我挑选了一篇:

学写作文的过程,随时都有乐趣。 学文,品词,用句,写文,是很花费脑力劳动的。那时,文章还显得很稚气很粗糙,可是“多写多练,潜能显现”,就算开始写出的是表意含混的“囫囵文,那些文字因有了自己的智力投资,有了自己的情感投入,也就有价值了。文章写得多了,也会有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助之时;这时你奋笔疾书,刷刷刷刷,耗时不多,你渴盼已久的美文出现了。瞧,那美妙的句子,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立在你的眼前,看着看着,她们仿佛摇摆起来,对着你点头,冲着你微笑呢。你读着她,赏心悦目;你嗅着她,满嘴芬芳。于是你陶醉在自己用文字营造的氛围中,陶醉在自己用文字塑造的意象里。一篇成功的作文简直就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你,幸福着你;又像一滴圣洁的水珠,滋润着你。不由得让人想起朱熹的诗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不错的,好文章总是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读读这清新的诗,与自己的作文对照,或许你会觉得“诗中有文,文中有诗“,再修饰修饰,让文字再顺畅一点,再生动一点,岂不成了一篇可人的佳作?

点评:这篇短文模仿课文第九段的词语组织、句式选择、修辞运用、叙述中融入感情等诸多因素进行写作。如开通“是……的时候。那时……可是……就算……因为(也)就……”句子的组合形式与课文是一样的。后半部分,将拟人、比喻、引用、反问连用,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也是模仿课文的。但是我们读来,一点也不觉得生硬别扭,因为融入了作者的感情,有作者独特的感悟:“瞧,那美妙的句子,一排排……对着你点头,冲着你微笑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作文满意和欣赏的心态,这里不着“乐”字而将“乐”真切地体现出来了。

3、整篇的训练,也可以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

阅读美文后,学生头脑中有鲜活的形象,这时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写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个性化的人物,让学生笔下的人物活起来,赋予人物独有的个性特质和生活气息,一直是初中生写作的一大难题。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泥人张》、《好嘴杨巴》时,让学生探究课文写作技巧。­

归结起来有四点:一是,选材单纯集中。每篇短文只摄取生活中一两个精彩的镜头,在短时间里集中矛盾冲突,形成“焦点”,让所有的“光束”都对准主人公,从而透视出主人公性格的某一点。二是,故事曲折丰满。大多用渲染法和悬念法来写故事,故事就好看了,就吸引人。还有,侧面衬托法。泥人张的冷静干练是用海张五的张狂、愚蠢来衬托的;杨巴的“聪明”,是用其他官员的“糊涂”来烘托的。三是,语言凝练准确。我们看《泥人张》中这样一个细节:“他(泥人张)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这一个“戳”字道出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对海张五的鄙夷与不屑。如果换用其他词,就没有这样的意味了。­ 四是,适当使用口语。使作文接近我们的生活,使文章富有生活气息,语言的运用上,是可以考虑口语的恰当使用的。­

通过引导,同学们写出了不少优秀作文,其中朱晓煜同学的《铁嘴张婶》和申维同学的《凌巧儿》在《作文周刊》上刊登出来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