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顶撞老师,是老师最难以容忍的事情。而这样的问题在绝大多数学校都会存在。有这类问题的学生往往意志薄弱,情感脆弱,常常躁动不安,时常摆出一副目空一切的架势,他们经常故意和老师对着干,以顶撞老师来表现自己的“能耐”。能否做好这类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对教师修养与智慧的检验。
“老师,老师,教室里又打起来了,您快去看看吧。”我正在食堂吃早餐,碗里的米线还没吃到一半,班长就气喘吁吁地跑来找我。我知道肯定又是小伟带的头。放下手中的筷子,我三步并作两步冲向教室。
刚到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里乱哄哄的一片,还夹杂着“打”“用力打”“打得好”的叫喊声。我冲进教室一把拉开小伟,大声喝道:“住手!”起哄的学生被震住了,大多数孩子都退回到自己座位上。我正想把打架的两个孩子带回办公室问话,没想到小伟冲着我就喊:“我不是你的学生,我不要你管!”说完转身就冲出了教室。看着小伟怒气冲冲的背影,我不禁想到第一次见他的情景。
第一次接手这个班,我走进教室时,一个矮矮壮壮的男孩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其他的孩子都睁着无邪的大眼睛,好奇的打量我这个新老师,只有那个男孩看起来功于心计、少年老成,非常淡漠地看着我,那眼神分明有一种“挑衅”的东西在闪动,他就是小伟。
以后小伟的这种表现让我不得不更加注意他了,因为他的故意顶撞常常让我心里堵得慌。一次,我走进教室,看到地板上赫然躺着几张揉皱了的纸团。我问谁扔的?一个男孩说是小伟扔的。我转向他,顺口问是不是他扔的?为什么不扔到门口的垃圾桶里?我话音刚落,小伟马上喊起来:“是我扔的,怎么样?”还有一次,正在听写,其他学生都在低头写着,小伟还不紧不慢的玩弄着手中的圆珠笔。我走到他身边,用手敲了敲他的桌子。没想到他一抬头就瞪着眼睛冲我大声喊道:“你干什么,神经病!”他的大嗓门吓了我一大跳。
在学习上,他从来都是应付了事。尤其在书写方面,我只能把他写的字叫做“天书”,每次批改他的作业,就像是考古似的很费眼力。我在他的作业本上没少写“书写不工整”这几个字,他却把我的评语作为描红的字帖,很细心的把那几个字描了一遍。我指着他描过的字责问他,他可是很大方的说:“老师,您的字很潇洒,我这是在练字呢!”
在我们老师心中,他实在不是招人喜欢的孩子。可他却特别有号召力,身边总有一群“仰慕”他的孩子跟随左右。今天的打架事件,仅仅是因为同学之间一个小小的玩笑,小伟为他的“哥们”打抱不平,而那些起哄的孩子也多是他的“仰慕者”。
事情过后,小伟变得更加沉默寡言,除了他的“弟兄”,谁的话他都不听,谁叫他都不理。我决定对这件事情“冷处理”,对他的这种行为暂时不追究,这会儿我和他说什么,他都是听不进去的。暗地里我开始多方了解小伟的情况。
我还找到他以前的班主任,知道小伟属于那种经常无故顶撞老师的学生。只要能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哪怕带来的是同学的起哄,老师的惩罚,他都感到很满足。所以,他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班主任心中的一块“顽石”。从学生口中我知道小伟的成绩一直不理想,老师们都不喜欢他,只要他一闯祸,老师们除了惩罚还是惩罚,班里的活动老师也不愿让他参加。可是小伟在男生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因为他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看来这个孩子的心地并不坏。要转化他,还得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真切关怀。而我,平时对他的关怀就不够,和其他老师一样,只要他一犯错,同样也是简单的说教加没得商量的惩罚。何况教育好他,就等于带动了一大片,他毕竟是男孩子心中的“老大”。
从其他同学口中,我知道小伟家是卖鸭蛋的。我叫一个孩子带我到市场,找到了他家的鸭蛋摊,见到了小伟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正躬着腰给客人数鸭蛋。老奶奶见老师来了,感动地说:“谢谢老师对小伟的关心!这还是老师第一次上门啊!这孩子从小就不服管教,性格倔强。父母又没文化,还要打理家里的养鸭场。这孩子让我们一家人操碎了心啊!”望着老奶奶的白发,听着她颤颤巍巍的话,我心里不是感动,而是多了一份自责——对小伟的关心太少了、太晚了。
故事中的小伟经常故意顶撞老师。这种情况在班级管理中并不少见,有这类问题的学生常常无缘无故地顶撞老师,出言不逊,遇事不轻易认错,难以沟通。这类学生虽然只是少数,但如果不注意引导,他们对老师的敌对情绪和顶撞会越来越严重,进而影响师生关系和班级正常秩序,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阻碍和困难。同时,也会使这类学生在行为规范和人格修养方面出现障碍,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上学后,家长认为孩子既然送到了学校,孩子不听话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所以从来不会主动和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各种表现。因为缺少了家长的配合,也造成了老师对小伟教育的不力。
2.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
由于小伟的成绩不太理想,又没有很明显的长处,很难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而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因此,小伟只能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得到老师的关注,甚至不惜伤害师生之间的感情。另外,教师的“恨铁不成钢”加“浮躁”的心理和做法反倒加剧了小伟的叛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教师必须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正确施教。
3.师生之间产生误会
如果是学生误解了老师的好意,就会认为老师是故意为难自己,产生抵触情绪,顶撞老师会一触即发。如果是老师误解了学生的本意,老师就会作出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判断,有时候言语过重,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会有一种冤枉的感觉,十分委屈,情绪低落,甚至怨恨老师。由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处理问题也不够理智,容易冲动发怒,不能忍受别人的误解,特别不能忍受老师的误解。
4.老师偏爱特定的学生
有调查显示,学生最不喜欢偏心的老师。偏心是一种歧视和不公平。比如好学生犯了错,老师一般和风细雨,耐心教诲,而问题学生犯了错,老师则大声训斥,恶语相向。这种对学生的不同态度,会使问题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他们认为老师很不公平,不尊重他们,内心很不服气,所以当老师批评他们时,他们会借机顶撞老师。
5.学生性格过分偏执
偏执的学生大多意见过火,思想偏激,言语狂傲,情绪激动。这类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爱表现自己,喜欢出风头,脾气犟,傲慢,爱找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经常刁难老师,尤其爱捉弄女教师和老教师。当老师的观点和他们不一致时,这些学生就会轮番轰炸,让老师难堪,甚至下不了台。
6.老师冤枉了学生
有些教师有一种很不好的习惯,自以为看见了学生的缺点,不问青红皂白,不调查研究,上来就批评制止。有时无中生有,有时张冠李戴,有时主次颠倒(“主犯”逃脱,“从犯”挨批),有时甚至是非颠倒(做了好事反挨训)。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教师开口之前,先询问一下,调查一下,就可以避免很多师生冲突。可惜很多老师就是做不到,他们的借口是时间来不及,我看这个理由站不住。比如一位老师因为缺乏调查研究冤枉了学生,学生不承认,师生就吵起来了,一吵就是半堂课,你能说他没有时间吗?这半堂课的时间若用来查清事实,完全够用。可见,教师不去调查研究,主要原因并不是时间不够,而是主观上缺乏科学态度。他的意思是:只要是我说的话,不管对错,你给我好好听着就是了,怎么敢顶嘴!这不是民主作风。有这种作风的老师今后会越来越多地碰钉子。
7.老师不公平
教师处理事情不能一碗水端平,胆大的当时就要反抗,胆小的不说话,但是心中有数,聚集起来,总有一天要爆发。注意,有些不公平是非常明显的,有些不公平则是教师自己都很难意识到的。比如好学生答错一道题教师表示遗憾,而差生答错同样一道题,教师就会生气,这叫做习惯性不公平。教师应该经常反思各种不公平,尽量减少它。
8.老师提出了学生做不到的任务
比如教师留的作业把多数学生搞得夜里11点才能睡觉,这会使学生非常焦虑。当然,多数人敢怒不敢言,然而也可能有敢怒敢言者,他们就会顶撞老师。教师以为这个学生捣乱,其实他的态度代表了很多学生的态度。不信你观察学生的表情,会很明显地看出,顶嘴者替他们说出了心里话,使他们有些快意。
9.老师讽刺、挖苦学生,伤了学生自尊
这也是学生顶撞老师的常见原因之一。有些老师自己非常爱面子,却不给学生留一点面子,说话非常尖刻,几乎让学生无地自容。这样确实可以使很多学生害怕老师。但是,这是一种语言暴力,很不文明。教师当然有权批评学生,但是不能侮辱学生人格,正像学生不可以侮辱教师的人格一样。
不尊重学生人格,是教师素质不高的表现,也是教师思想懒惰的表现。他们遇事懒得调查研究,以为用语言暴力一压,就可以使学生就范,殊不知这只是掩盖了问题,甚至加剧了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
10.老师要请家长
经验告诉我们,有些学生你怎么批评他都能忍受,但只要一谈到请他的家长,他就好像失去了理智,跟老师大吵大闹。为什么?可能孩子的家长是暴力型的,学校只要一请家长,家长就会不由分说痛打孩子。对孩子来说,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他一定要拼力改变老师的决定。而且他心里很明白,老师再厉害也不敢轻易打我,闹一闹或许能免掉回家这顿打。还有一种可能是,这是一个孝顺孩子,非常心疼家长,在他看来,学校请家长,等于往家长心上捅刀子,他当然也要拼命抵抗。还有一种可能是,家长刚刚承诺要给他买一件他向往已久的东西(例如名牌自行车、优质手机,答应带他出国旅游等),一旦教师向家长告了状,家长会以收回成命作为惩罚,他的希望必然落空。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保持理智是很困难的,他会急疯的。
所以我对教师的忠告是,尽量少请家长,少告状。不得已非请不可的时候,也要跟学生商量。再说,很多家长对孩子已经失控(特别是中学),请来家长也没有什么用处,徒然增加学生对教师的怨恨,绝非明智之举。频繁请家长,是教师无能的表现。
11.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教师误以为是顶撞
这种情况不少。老师讲课文,提到某种看法,学生却拿出反对意见;考试卷子判分学生有异议;教师要组织某个活动,有学生不赞成,等等。学生并没有对老师无礼,只是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些老师心胸狭窄,或者满脑子师道尊严,认为学生只要敢说半个“不”字,就是不尊重老师。
12.学生心情不好,迁怒于老师
现在的孩子往往任性,这与独生子女被娇惯有关。有了不愉快的事情就要发脾气,胆子小的向妈妈发,胆子大一点的就可能在失控的时候对老师出言不逊。古人把这叫作迁怒。如果师生之间关系一直不错,没有什么过节,老师又没说错什么话,学生还顶撞老师,那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遇到这种事,教师千万不要以为学生是跟自己过不去,冲上去迎战,那就正好撞在学生枪口上了,成了自觉自愿的出气筒。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可以乱来,到时候只要一认错,你就只能原谅他,但是教师被他气个半死,就太不值了。
13.学生想压住老师,好为所欲为
这就是所谓“给老师一个下马威”。一个乱班,换了一位新老师,新老师看起来比较和气,或者比较年轻,捣蛋鬼们就可能故意顶撞老师,给老师好看,让老师不敢管他们,他们好为所欲为。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被学生抓住任何把柄,然后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把捣乱分子的气焰打下去或者冷却下来。至于具体怎样做,要根据具体情况,并没有公式可套。处理这种事情,最能看出班主任的应变能力。
14.学生想表现自我
这种学生顶撞老师,主要是为了自己出风头,引起他人注意。你观察他的表情,如果他顶撞老师之后,脸上透出一丝得意,或者眼睛不时察看周围的反应,那可能就是这种情况。他们出风头给谁看呢?有的是给哥们看的,意思是说:“怎么样?我敢顶老师!”也有的是给异性看的,“早恋”状态下的学生有可能用这种方式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实力”。这种学生,你若戳穿他的目的,一般他就会有所收敛。当然,只要他不过于猖狂,就不要当众戳穿,个别谈一谈为好,给他留点面子。这种事当众说破,小心他恼羞成怒。
15.和老师套近乎
说来有趣,有些同学顶撞老师正是因为他喜欢这个老师。你老不注意他,他心中恼火,于是成心和你对着干,来吸引你的眼球。鉴别这种孩子的办法是,如果你发现一个学生总是注视你的一举一动,可是你看他的时候他却躲开你的目光,那可能就是这种情况。这有点类似撒娇。对这种孩子,要适当亲近,同时又保持一定的距离。
16.学生对教师业务水平有看法
如果学生总是挑老师的错,那很可能他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看不上。这种孩子多数都自视甚高,或者对前任老师十分崇拜,或者有一位目空一切的家长。这种学生也不可压服,可以诚恳地向他征求意见,说得对的要采纳,说得不对的也不要迁就。平等对话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最佳方案。
17.学生缺乏教养
这种学生说话好像很少有陈述句,不是反问句,就是感叹句,口气都是戗茬的,似乎跟谁都逆反,见谁都满脑门子官司。你接触他的家长就会发现,家长说话也是这样的口气。家长缺乏教养,孩子自然很难有教养。在一般人看来很失礼的语言,在他们家里属于日常用语,他习惯了。这种孩子不要和他较劲,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也不要企图通过几次教育就改变他,多年形成的习惯比教育更有力。但是如果他过于放肆,要找机会给他点颜色,让他知道,此处不是你们家,此处是文明之地,此处不可撒野。
如何有效的避免学生与教师的直接顶撞?作为教师,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应该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民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所谓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在思想感情和个人性格方面所具有的非凡的品质和魅力。老师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与同事、学生关系的性质、程度,为了广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我们要优化教学活动中的个人形象。
教师的人格魅力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呢?第一是示范作用。教师是学生心中景仰的道德标杆,学生都有“向师”的模仿心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教书育人的老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
第二是激励作用。尊重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无一不是信任、尊重和热爱学生的。这样的老师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怀。这样就会牢固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精神父母”高尚而可亲的形象,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靠人格魅力实现的。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做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呢?
1.要有高尚的品德
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不断提高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人类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不断磨练意志。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所以,身为教师应有献身教育的精神,淡泊名利,心态平和。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
2.要有渊博的知识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系统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渊博的学识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学和科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所以,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专博相济,一专多能的人。
3.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准确生动,清楚明白,表达得体,使学生愿听并能引起共鸣,此时的语言就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教师,有的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有的却言辞干瘪、词不达意,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学生纷纷逃课。因而,“学会说话”也成为教师塑造人格魅力的重要内容。
4.要有诚挚博大的爱心
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平等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不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心中要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还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间。
5.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信任和宽容
在课堂上不能一味灌输,包办代替,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要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不要把学生看做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在人品上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也要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不能光看到学生的现在,更应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既要做学生现在的引路人,也要做学生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6.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要从容面对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具备成熟的理智感,正确的挫折观,积极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绪排泄方式,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教师只有通过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才能为成功的教育创造健康的环境。
7.要有美好的自身形象
一个人风度翩翩,俊逸潇洒,能产生使人乐于交往的魅力。不修边幅、肮脏、邋遢的人是不会吸引学生太多注意的。衣着服饰能反映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如果一个人的服饰能与自己的气质、职业一致,与自己的形体、年龄协调,与当时的气氛和场合相符,那将使他显得更潇洒精神,更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8.要有一颗“平常心”
用“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要热爱教育工作,为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自己;要期望适度,步步落实目标,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来源于《你的教育为什么失败:30个典型案例分析与对策》,作者隋恒臻、王文芳。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到版权等问题,联系必删。
后语:
版权声明 | 本文部分观点源于网络。如涉及到版权等问题,联系必删。
进一步,想更上层楼,请来山的另一边:桃李微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