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做了很多遍还是错题(考试时明明写对的答案又改错了)

试卷做了很多遍还是错题(考试时明明写对的答案又改错了)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15 18:21:37
引言

每次考试结束之后,老师一般都会让学生认真的分析试卷,然后把错题整理在错题集上,方便以后及时复习。

但把错题整理在错题集上,并且有针对性的加强练习,就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前几天就遇见过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在下课的时候,过来找到我,对我说:“老师为什么我按照你的要求,认真的整理的错题,并且每一道错题都做了针对性的练习,但是在下次考试的过程中,遇见同样的题目或者类似的题目,我又做错了,甚至有些时候我在考试的过程中,根本就不知道这道题目之前我曾经做错过了呢?”

错题本

这名学生的困惑并不是个例,有不少学生在整理错题时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这些学生错题集整理的非常清晰、整洁,每个科目都有厚厚的一本错题本,可是勤劳并没有换来预期的效果,成绩也没有因为不断的纠错而提高。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又该怎么做才能让错题集真正发挥应该有的价值呢?

错题集其实是问题集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先要从错题本的功能说起。

有不少学生认为错题集就是整理错题的地方,整理错题是为了形成良好的记录习惯,方便以后学习和复习。

但实际上,真正会学习的学生,真正的学习高手,他们并不是简单的把错题题当做以后复习的工具,而是把错集当作媒介,通过错题来反思过去一段时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调整自己下一阶段学习的方向。

也就是说错题集,其实是一本问题集,它记录的不仅是你不会的知识点,不会做的题目,而且是你对自身学习的反思和总结。

这意味着错题集要从问题开始,在你把题目抄录到错题集之前,就一定要反思一下这个问题。

错题集其实是问题集

而大部分学生,和刚才上面讲到的那位学生一样,在整理错题集时直接忽略掉第一个问题,只要是错的题目全部抄录到错题本上,而整理完错题之后,要么是针对所有的题目都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的练习,要么是只看错题集,没有任何针对性的练习。

接下来就从上面三个问题开始,依次分析下,该如何整理错题才能够让错题达到应有的效果。

1、整理错题,要从会问问题开始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老师一般都会告诉学生,不懂就要问,有不会的问题要及时的提出来,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并不会问问题。

学习就是从问问题开始,要想快速提高学习成绩,就需要学会问问题。

问问题之所以能够提高学习成绩,主要是因为问问题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通过问问题,能够帮你快速找到你在学习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整理错题也是问问题,只不过是你平时的问问题,对象非常明确,要么向老师问问题,要么向你的同桌同学问问题,而整理错题是向自身问问题,通过问问题来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

学习从问问题开始

问问题最能够分辨出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有些学生会有问题,他们能够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的问题在哪个地方,有些学生问的问题是一些“假问题。”

举个简单例子。

假设现在在考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道函数题目,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

此时第一类学生做错之后,会认为:“自己函数这一部分知识掌握的不熟练”,因此他们就给老师说:“老师我函数学的不好”。

老师就问:“你函数哪个地方学的不好,他说是我感觉可能我做的题不够多,或者是我感觉我这一部分没听懂。”

因为这样的问题太笼统了,老师也不知道他到底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并且他用的都是“可能”,带有猜测成分的词语,所以老师也没办法给出具体的方案,此时老师只能说你下去好好复习,多做点题。

整理错题要从问题开始

然后这名学生感觉自己获得了灵丹妙药,课后之后把这道函数题目整理在错题集上,并且有针对性地做了大量函数相关的题目。

但是效果呢,肯定是没有任何效果,一段时间之后,他还会问老师同样的问题,我感觉我函数没学好,学不懂。

而另外一名学生呢?

老师把试卷发下来之后,他看着这道错题认真的思考了一下,这道题目考察的知识点,这道题目考察的知识点自己都会,但在考试的过程中没有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并且这道题目是一道典型的综合性题目,函数和数列结合在一起考察。

然后这名学生就找到老师,给老师说:“函数和数列这部分综合性的题目我掌握的非常不好,在考试的过程中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老师有没有相关的常考题型整理,或者是有没有类似的题目?

当老师看到学生这样问问题,老师即便是没有整理过相应的题目,没有对该考点进行过系统的整理,此时,老师也会专门为这个学生进行梳理,给他找相应的题目。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这两名学生都有整理错题的习惯,都积极地主动地向老师问问题,但一个学生问的是“真问题”,另外一个学生问的是“假问题。”

要学会问“真问题”

如果你问的是“假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给你一种假象,让你认为你已经找到你学习中的bug,但实际上真实的漏洞还在那里,上一次考试犯过的错误,下次考试还要重新犯一次,成绩还是原地踏步,不会有提高。

要判断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有两个简单的标准。第一,你问完这个问题之后,能不能得到明确并且可行的答案?第二,这个问题能不能进一步的细化?

比如,第一名同学认为自己函数这一部分掌握的不好,这个问题明显能够进一步的细化,就单从知识点来说,函数这一部分掌握的不好,还可以具体细化到某一个知识点。除了可以细化到某一个知识点之外,还有可能因为你对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存在着偏差,导致考试过程中失分。

2、选择有代表性的错题

通过上面的方法,可以找到了问题所在,接下来才是整理错题集的环节,也就是说,在整理错题集之前都已经要进入到学习的环节了,而不是把题目整理到错题集上,才算开始学习。

在找到真问题之后,接下来整理错题集相对就比较容易了。

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不要把每一道做错的题目都整理到错题本上,而是要有针对性的分类,尽量优先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这样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看一道错题,才能够产生做10道题的效果。

要学会对错题分类

举个简单例子,如果这道题目,你在考试结束之后,发觉这道题目失分,是因为看错数字,或者没有审清题意,那么这道题目你就没有必要整理到错题本上,而是要思考一下,应该采取哪种方式来提高审题效率?有哪些方法能够降低在考试的过程中非知识性失分?

如果你对自己的学习有新的见解,可以把这些见解整理到错题本上,而不是把原来的题目抄录到错题本上,并这些题目的答案也抄录一遍。

针对理科性的题目,关键是要选取一些代表性比较强的错题,比如这道题目涉及的知识点的比较全面,再比如这道题目的解题思路比较新颖,有代表性等。

而针对文科性的题目,最好不要一道题目,一道题目的去整理,而是看这套试卷中哪些题目相似度比较近,把这些题目整体整理到一起,也就是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要重点做好总结。

在整理完错题之后,接下来就进入第3个环节,就是有针对性的练习。

3、在针对性练习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在“问题区”

现在有不少初中生和高中生都听过刻意练习这个词,所谓的刻意练习,就是上面说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要找到你的问题关键点,然后集中力量进行突破。

针对练习不在量的多少,而在于质的保障

但大部分学生对于刻意练习存在着误解,认为只要是做错的题目,我就反复不断的练习,反复不断的练习,大量的做题,那么这个知识点就能够掌握透彻,考试的时候就不会再失分。

但要注意的是,大量重复性的练习的确有助于提高成绩,但也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因为在大量重复性的练习过程中,随着这类题目出现频率的增加,大脑会认为这类信息比较重要,在潜意识中会把这些信息储存在大脑之中,但是储存了之后,如果没有反思,你对知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这也就导致你感觉自己会了,但是在下次考试的过程中,已知条件稍微变化一下,你又手手无策了。

那么如何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有效练习呢?

有两个简单切实可行的办法。

交叉练习就是不同类型的题目,或者是不同知识模块的题目,相互搭配在一起来进行练习,不要针对某一类型或者某一知识点的题目,反复不断的进行大量重复性的练习。

交叉练习与间隔练习很关键

举个简单例子,在考试中函数这一部分和向量这一部分,你都掌握的不是很好,那么这时候,就可以今天做一部分函数题目,明天做一部分向量题目,后天再做一部分函数题目,再或者是你每天都做5道函数题目,5道向量题目,这样搭配在一起练习。

如此一来,就不会因为大量的练习给自己造成一种假象,随着练习频次的增加,让你认为你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点。

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之前你会的问题,可能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你会发觉你理解的并不全面,而这些不会的问题,可能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你发觉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

因此这就要求你在整理错题时,要对错题本进行不断的修正,比如每一隔一个月,或者每个半学期都要对错题本重新梳理一遍,看哪些掌握了,哪些没有掌握没有掌握的,把它重新迁移到一个新的错题本中,然后再以这个错题本为基础,在考试前可以把所有的错题本拿出来再看一遍,如果时间紧张,那么只看你最新整理的这本错题本。


总结一下,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要从问题开始,要寻找真问题,根据问题的类型把错题分类,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整理在错题本上,文科还要注重总结,在整理完错题之后,做针对性练习的过程中,要适当用交叉练习和间隔练习,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错题本进行修正,让自己的练习处在“问题区”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这是“怎么办?”的第一个问题,如果您在家庭教育或者学习过程中,遇见一些难题,不知道该怎么办?欢迎留言。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