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杉槲
以前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现在,“分”俨然也成了老师的命根、
学校生存的命根。
我校八(3)班里有个男生,名叫SHJ的,家长要求他去参加城里某学校的招生考试,如果达到该校的分数要求,就收他做插班生,正式转学。
我们学校要控辍保学,校长对班主任是下了死命令的,有奖有罚,特别是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决不能流失。八(3)的班主任把SHJ请到了办公室,询问转学的理由,他说是家长的意思,家长的决定。班主任便拨通了他家长的电话,家长说,因为今年班主任太温柔,没有去年七年级班主任那么厉害细致,他家孩子成绩下降了,特别是今年这个语文老师太人性化,作业布置不多,检查后也不严厉惩罚,导致自家孩子去年考100多分,今年才考80多分,所以要转学。
这个时候,我作为SHJ现在的语文老师,就坐在电话旁边,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我的脸像火烤了一样,像被人扇了一样,火辣辣的,无地自容。
当然,我知道SHJ的真正语文水平也就80分左右,去年七年级的100多分,主要是学校请人阅卷的标准问题。我问SHJ:你们去年语文老师有哪些好方法呀?SHJ说:去年的语文老师是班主任,抓住时间就检查背诵,啥内容都让背,在班内背不会就站外边背、到办公室背,人人过关,背不会就扣分、罚钱、叫家长;每次考过的试卷,只要有一点儿错误,就罚抄三遍!
其实,这些绝招我也是用过的,只是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也觉得这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更谈不上艺术含量,品味有点儿低,而且太单调乏味,太苦了学生,太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不愿做分数的奴隶,所以不屑于使用。
可是,分数高,一俊遮百丑;分数低,一低毁所有啊。
学生家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如果SHJ转学的原因被我们学校领导知道了,领导更生气,后果更严重:大会说,小会讲,当面批,背后斗;扣积分,罚绩效;不评先,不评模;不晋级,不涨工资……到时候,我这老脸往哪搁啊!
下午的作文课,我原计划让学生写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我都想好了,就是《越来越……我》,希望让学生反思自我、认识自我、把握自我,为将来的继续发展奠定基础。知道家长让孩子转学的原因以后,我改弦更张:作文课不再做作文,改抄作文范文,并且不会背会,以便考试套用――我知道,这是应试作文得高分的一个捷径。
唉,没办法,不得已而为之。
但忽然又想到了清末科举制的废除。科举制,据说非常公平,也是老百姓能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希望之路,不过最终还是废除了。原因何在?不得而知。
(不喜请勿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