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子面做冷面(上海卷子面做冷面视频)

卷子面做冷面(上海卷子面做冷面视频)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15 04:59:06

在上海人的记忆中,买米、买油、买酱料,就要去家门口的粮油店。上世纪80年代,仅老静安以数字排序命名的粮油店,就有100多家。作为当年的“旗舰店”,有着60多年历史的“第六粮油”在黄金地段经营至今。在商超便利店的影响下,老字号粮油店发展如何?请听报道。

红色清水墙面、落地玻璃格子窗,“第六粮油”的一家分店,就坐落在这条陕西北路老字号专业街上。临近中午,老主顾田阿姨、张阿姨来到店里,直奔柜台旁的面点区,不仅自己买,还帮邻居带货。店员戴着手套取下玻璃罩,抓了些皮子和面条上秤,三斤馄饨皮、两斤面条,不到20块钱。

“其实我本来只知道粗面、细面,它还有韭菜面、龙须面菜汤面,我就吃了一个夏天的冷面,芝麻酱、花生酱、绿豆芽都放在里面多方便,吃起来有嚼劲,价钱也很公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第六粮油”还开在南京西路凯司令旁边,店名叫做“上海市新成区第六粮油商店”,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粮油零售店。运营总监鲁光华曾是这里的老店长,他回忆,从那时起,自家工厂生产的碱水切面皮子销量就很火爆。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凭一斤粮票,可以买一斤二两半的面条。

“早晨开门以前6:00,就有顾客在等候,一直要排队到中午午餐以后。一天当时我们要卖两三千斤了,最便宜的时候就是2毛7分钱一斤。现在是卖到3块5毛钱一斤,利润肯定是比较薄的,但是我们觉得老百姓有需求,也是为百姓服务。”

由于老房动迁,许多居民搬到了青浦、嘉定,仍对这里的东西念念不忘,隔三岔五要回来。如今的货架上,传统粮油酱料仍然占据主要位置,自产自销的“古寺”牌糯米甜酒酿、水磨糯米粉,过节时卖得尤其好。根据附近南京西路商圈的白领需求,他们还推出了代餐的膳食米稀,搭起了小吧台,引入羊乳茶、咖啡。鲁光华说,“第六粮油”能从当时100多家粮店、油酱店突出重围,如今开出五家门店,一路做出不少尝试。

“连锁的业态起来以后,我们就及时地调整。根据不同的地区的消费群体特质,一店一策。以前我们引进过三林熟食,自己做过馒头、粽子、月饼。曾经还引进过菜店,因为周边正好是没有菜场,没有超市。现在引进了很多新的业态,网红的馒头、茶饮。”

一旁的80后店长程冬玲说,陕西北路的这家店,就曾经历了卖中西快餐、堂饮咖啡、门面出租的经历。由于周边老百姓的需求,他们把店铺重新开了回来。沿袭老传统,“第六粮油”每年还有300多次进社区的服务,从过去的三轮黄鱼车,到现在的小型面包车,把明星产品送到最后一公里。

“我父亲也是老粮油的员工,老字号也需要创新,也要跟上步伐,今后我们可能会网上也可以订,帮老年人解决送货的问题。改革总归是往民生方面,老百姓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往哪方面改进,老字号也能有新面貌对吧!”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曹梦雅

编辑:陈靓靓

责任编辑:金晓英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