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 一 部 分(1-4题 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7分)
【甲】“推进廉洁文化建设,(hán yǎng)崇廉拒腐清风正气”,任丘市着力建好廉洁文化阵地,充分汲取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讲好廉洁故事,传播廉洁文化。
【乙】作者认为,中美两国存在“宁死也不愿放弃的不可调和的差异”。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制裁与讹诈始终延续,不会因为其正府首脑变更发生改变。
【丙】在河北冀州招待处的文化展厅,一幅幅主题鲜明、质朴生动的剪影作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丁】学生上网课选择视频工具要 (遵循 遵守)“宁大勿小”的原则,选择依次为投影、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
(1)根据甲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乙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①(hán yǎng) ②调和
(2)乙段中的“裁”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 部,再查 画,查到这个字读“cái”。(2分)
(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剪”有四个常用义项。你认为该字在丙段“剪影”中的意思是( )(2分)
A.剪刀 B.形状像剪刀的器具 C.用剪刀等使东西断开 D.除去
(4)从丁段文字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空缺处。(1分)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每空1分,共5分)
【甲】“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其喜洋洋者矣。”春和景明之时,登楼的心境变得超脱和挥洒自如。
【乙】月和酒也常常联袂出现在诗词里。比如李白的《把酒问月》就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丙】1632年12月,西湖大雪,张岱在更定之时出发,前往湖心亭观雪,与两个南京人不期而遇,盛情难却便饮了三大杯酒。其实,三者皆为“痴人”。
(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句子。
(2)乙段文字中,李白的诗句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
(3)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更定”所指的时间是 。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①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红岩精神的政治灵魂。
②红岩精神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革命志士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和优秀品格的集中反映。
③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领导人多次深刻阐述红岩精神。
④无论是“宁可坐牢而死,决不跪着爬出去”的张文彬,与“魔鬼”打交通的红色资本家卢绪章,还是在失去丈夫、离开幼子的巨大悲恸中继续革命,被捕后经历各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的江竹筠。
⑤在风雨如磐的革命战争年代,红岩先辈们为什么能在恶劣的斗争环境中战胜前进征途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应对一个个难以想象的风险考验
⑥他们都以平凡之躯铸造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的永恒和不朽丰碑。
⑦是因为他们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A.③②①⑤⑦④⑥ B.③②①④⑥⑤⑦
C.②③①④⑥⑤⑦ D.②③①⑤⑦④⑥
4、观察下面表格,回答问题。(共5分)
(1)请你阅读下面表格,综合调查数据,写出两条信息。(2分)
答:
(2)小明同学在整理一副对联时,抄录了下联,请你取“君子自强不息”之意,补写上联。(3分)
上联:
下联:劳动常记学生朝夕挂怀
第 二 部 分(5-22题 5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各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①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②鲁叟:指孔子。③桴(fú)小筏子。④轩辕:即黄帝。
5、《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苏轼回顾自己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而作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作者 (人名)也追述了自己被贬巴山楚水的经历。(1分)
6、两首诗歌虽然背景不同,但诗句中流露的诗人的情感有共同之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了诗人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也表达了诗人的 。 (3分)
7、古人写诗,多用典故,含蓄地抒情达意。《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一联借用了黄帝演奏《成池》乐曲的典故来发表议论,说明自己对实现政治抱负仍然抱有信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颔联借用 的典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13分)
从庙侧石转而上,仄径缥缈,石磴垂接,悬崖巨壑,不敢旁瞬。十步九折,气填胸臆,盖攀云扪天,若斯之难也。午乃至半山亭,亭去岳庙十五里,五峰背拥,云海荡漾,亦胜境也。饭僧舍,少憩,复十五里,乃至祝融。初行山间,望芙蓉、烟霞,石廪、天柱诸峰,皆摩霄插云,森如列戟,争奇竞秀,莫肯相下。而祝融乃藏诸峰间,才露顶如髻。及登峰首,则诸峰顾在屐底,若揖若退,若俯若拱。
登上封观海,日初出,金光烁烁,若丹鼎之方开。少焉,红轮涌于海底,火珠跃于洪炉。旋磨旋莹,苍茫云水之间。徘徊一刻许,乃掣浮埃而上。噫吁嘻! 奇哉伟与! 山僧谓此日澄霁,实数月以来所无。往有好事者,候至旬日,竟不得见,去。而余辈以杪秋山清气肃,乃得快睹,盖亦有天幸云。
嗟呼,人生几许时得了此尘事,唯当乘间求自适耳。余用不肖之躯,弱冠登仕,不为不通显。然自惟涉世,酷非所宜,每值山水会心处,辄忘返焉。
(节选自张居正《游衡岳记》)
注释 ①垂接:形容石级的陡直。②旁瞬:向旁边看一眼。③扪:抚摸。④背拥:背靠背相拥立。⑤祝融:传说中的古帝,这里指衡山最高峰祝融峰。⑥上封:上封寺,寺庙名。⑦红轮:比喻太阳。下文“火珠”也指太阳。⑧浮埃:漂浮的尘埃。⑨澄霁:清澈无云。⑩杪(miǎo)秋:秋末。⑪通显:得志,办事顺利。⑫酷:甚,极其。这里指自己不适于做官。
8、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亦胜境也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B.及登峰首 及下船(《湖心亭看雪》)
C.若丹鼎之方开 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D.辄忘返焉 饮少辄醉(《醉翁亭记》)
9、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的“而”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而余辈以杪秋山清气肃
A.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D.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十步九折,盖攀云扪天,若斯之难也。
(2)往有好事者,候至旬月,竟不得见,去。
11、作者游览衡山,到了哪些地方看到了怎样的景象(3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9分)
正确对待人生的“阴影”
①阳光和阴影总是相伴相随,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生路上的常态。
②俗话说,人生不知意事十之八九。人生路上,总会遇到顺逆之境、进退之间等各种情形与变故。如果对功名利禄放不下,生命就会在功名利禄中打转转;对是非得失放不下,生命就会在是非得失里受折磨;对悲欢离合放不下,就会在悲欢离合中苦苦挣扎。久而久之,心情就会变得阴郁,心灵深处便会因此形成一定范围的“阴影”,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打不起精神。见到不顺眼的人、遇到不顺心的事,心头便生出无名之火,搞得身边的人无所适从,从而对你敬而送之。
③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阳光和阴影总是相伴相随、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生路上的常态。没有谁脚下的路,能够一直平坦;没有谁头顶的天,能够永远蔚蓝。阴云密布、风吹雨打,承载的是生命的厚重;阳光灿烂、风和日丽、体现的是岁月的美好。正因如此,世界万物才会绚丽多姿,人类生活才会丰富多彩。然而,我们承认和接受阴影的存在,却不能任其长期存在。如果阴影总是充斥我们的心灵空间,生活的负荷便会变多加重,人生之舟即使不沉没,也难免要搁浅。
④当我们为生活的烦恼感到困惑、承受不住压力时,不妨试着给生活打开一扇窗,常给郁郁寡欢的情绪晒晒太阳。苏轼被贬谪到海南时,人生境遇已达谷底。天气闷热潮湿,他挥毫泼墨经常汗流浃背、但他从来不以为意。“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便很好地表明了他的心境,后人称赞苏轼,“用最差的砚台,写出了最好的诗词”。相反,如果我们紧闭心门,总是一腔怨天尤人的悲观情绪,不仅难以走出生活的困扰,还可能把生活的小阴影变成生命的大阴影,让工作中的小困惑变成事业的大跟头,给人生种下失败的种子。
⑤其实,正确对待人生“阴影”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转化、自我释怀、自我解压的过程,也是一个锤炼自己、塑造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心中有景,才能春暖花开、花香四溢;心中有光,才能轻松洒脱、步履铿锵。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烦恼,我们须学会把雨湿衣襟当成平常事,把雪花飘零看作好风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成败得失,不为花开花落而感伤,不为云卷云舒而失意。如此,眼前的世界便会芬芳明朗起来,生活的挫折就会成为奋斗的动力,化为美轮美奂的光影,从而一身轻松地走向诗和远方。
12、“阴影”是如何形成的(3分)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提到的“阴影”,指的是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困境和烦恼。
B.选文所举出的事例典型、丰富、有力,具有感染力、说服力。
C.选文观点明确,充满正能量,能够给我们很强的生活力量。
D.同样面对人生“阴影”,有人泰然处之,有人难以自拔,这些都是常态,不必在意。
1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人生的“阴影”。(3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15分)
追光文学巨匠 吴思敬
①在20世纪中国新诗的地平线上,一个巨大的身影,穿过黎明的风,迎着太阳走过来了。他,就是当代中国有世界影响的大诗人——艾青。
②艾青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是当之无愧的诗坛泰斗。
③在民族危亡的年代,他没有失去对光明的信念,而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礼赞光明、礼贤太阳、礼赞人民,表达了对和平与尊严的热切呼唤;在蒙受屈辱与苦难的日子里,他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而是坚信“即使是磷火,还是在燃烧”。在新时期到来之际,他又焕发出诗的青春,以诗人的良知,把亲身的经历,以及自己的反思,凝结为诗的意象,向自己的读者和时代诉说。
④他以辛勤的诗歌创作,抒发内心燃烧着的博大的爱。
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艾青写下的这两行诗句,正是屈原以来历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长太息以掩涕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⑥1937年的冬天,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山河,正像风雪在肆虐着中国的大地。诗人悲愤的情感奔涌而出,把赶着马车的农夫、蓬头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等真实的人物形象置于北方冰封的大地上,并与他们亲切地对话。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反复地出现,如同一段乐曲的主旋律,给人一种悲怆、回环的美感。
⑦1938年初,艾青有两个多月的北方之行,看到大好河山满目疮痍,人民蒙受深重苦难,他的心在流血。他选取北方常见的景象,运用象征手法写出了这首《手推车》。诗人把手推车置于寒冷而贫瘠的北方土地上,它的唯一的、单独的轮子穿过广阔的大地,留下了深深的辙印。诗中明写的是手推车,暗写的是推手推车的人。诗人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完成了对北方农民的礼赞。
⑧他以开放的姿态,打磨自由诗的光芒。他说“诗与自由,是我们生命的两种最可宝贵的东西。”艾青堪称是自由的使者,在《向太阳》中,诗人憧憬地写道,太阳让他想起博爱、平等和自由。
⑨拜伦说“假如诗的本质是谎言,那么将它扔了吧,或者像柏拉图所想做的那样将它逐出理想国。”艾青对此亦有共识。他复出后的第一本诗集《归来的歌》的自序就叫《诗人必须说真话》。艾青对诗坛中的那些“跟风”写作、失去自我的诗人予以尖锐的批评:‘不倒翁’只能当玩具,却不宜作为做人的样板。”归来的艾青,敢于一吐胸中块垒,他最好的作品,触入了他的人生体验,融入了他的深刻反思,说的都是真心话。
⑩他通过独特而坚实的意象,展现诗歌“思”的内涵。艾青是诗人,也是哲人,他的诗不单是感情的宣泄,也是思想的升华。诗人的激情与哲学家的智慧,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⑪艾青晚年写的《鱼化石》与他早年写的《煤的对话》有异曲同工之处。鱼化石和煤都被深埋在地下亿万年,但前者成了化石,而后者则成了一点就着的煤。艾青新时期的标志性作品是《光的赞歌》。这首诗写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早年歌咏“太阳”的热烈与单纯,《光的赞歌》则丰富多了。诗人的笔下,光的来源也不再限于高空中的太阳,而且也来自人类自身。这表明,真理不是由别人恩赐的,而是要从人类的实践中去寻求。这里表现出来的对个体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应当说是艾青晚年在思想上的一种飞跃。
⑫在艾青的诗学中,诗不是简单的情绪抒发,也不是简单的哲理书写,而是把生活的经验通过诗人的构思,凝结成象征性的含义。所以艾青最好的诗,都是用意象说话的。艾青对诗的智性强调,使我们的新诗能够进入新的水平、新的阶段,而非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抒情上。
⑬艾青一生追求光明,把自己的生命与诗歌融合起来。他对土地的热爱,对人民的深情,对光明的向往,永远不会过时。
15、选文借用“黎明”“太阳”开篇,有什么妙处(3分)
16、请对选文第③段进行简要赏析。(3分)
17、文中多处引用艾青的诗句,有什么作用(3分)
18、为什么说艾青是“当之无愧的诗坛泰斗”(4分)
19、选文表达了对艾青怎样的情感(2分)
五、阅读下面从《艾青诗选》中摘录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7分)
摘录一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节选自《黎明的通知》
摘录二
紫蓝的林子
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
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选自《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20、两则摘录文字共同的意象是 。(1分)
21、托尔斯泰说“愈是诗的,愈是创造的。”请你结合摘录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2、摘录二中描绘了怎样的黎明景象请简要概括。(3分)
第 三 部 分( 50分)
23、作文(50分)
培根说“知识是一种欢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穆勒说“青年的朝气倘已消失,前进不已的好奇心已衰退以后,人生就没有意义。”陆游说:“放翁百念俱已矣,独有好奇心未死。”
请根据自己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观点要明确,议论要言之有据③不要套写、抄袭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1)①涵养 ②tiáo hé (2)衣 6(或“六”)(3)C (4)遵循
2、(1)皓月千里 把酒临风 (2)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3)晚上八点左右
3A
4、(1)沧州有一半学校重视劳动教育,学生也能积极参与。但是劳动教育的形式单一,绝大多数都是班会和在家劳动拍照这两种形式
(2)自强不息君子日夜体念
5、刘禹锡
6、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7、向秀听到邻人吹笛作《思旧赋》和王质砍柴下山却过了一百年
8C
9B
10、(1)路途曲绕,十步九折,战战兢兢,原来攀云扪天是这么艰难啊!(2)先前有一些好事的人,(在这里)等候日出十天甚至一个月之久,最终不能看到,只好离开了。
11、(1)五峰争奇竞秀,莫肯相下; (2)祝融藏诸峰,露顶如髻;(3)上封观日出,云海澄霁
12、生命在功名利禄中打转转,在是非得失里受折磨,在悲欢离合中苦苦挣扎。时间长了,心情就会阴郁,心灵深处便会形成阴影。
13、A
14、①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要承认和接受阴影的存在,但不能任其长期存在; ②我们要转变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让自己变得旷达起来; ③面对人生“阴影”时不气馁,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 ④正确对待人生“阴影”,在此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塑造自己、提升自己。
15、(1)黎明和太阳是艾青诗歌中主意象,充满了博大的爱和激越的情感,开篇使用,可以为全文定下情感基调,从而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以时间为轴,阐述了艾青在人生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崇高人格和诗学光芒。用排比的句式,气势恢宏,语句凝练,骈散并用,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折射出艾青伟大的一生。
17、(1)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2)增添了文本的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
(3)使用艾青诗中的经典名句,更有利于表达艾青的思想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18、(1)以辛勤的诗歌创作,抒发内心燃烧着的博大的爱
(2)以开放的姿态,打磨自由诗的光芒
(3)在美学原则上,确认诗歌是真善美之间最好的联系
(4)通过独特而坚实的意象,展现诗歌“思”的内涵
19、通过对艾青一生的诗学和思想的回顾总结,表达对艾青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20、黎明
21、托翁的意思是,诗歌贵在创造。诗人写黎明,另辟蹊径,把黎明拟人化,借助新视角给了黎明这一意象以新的姿态,开拓了审美领域。
22、描绘了一幅色彩丰富,薄雾笼罩,初阳蒸融的黎明景象,画面朦胧充满色彩,给人极为温馨的感受
23、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