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试卷推荐书(八年级政治卷子及答案 图片大全)

八年级政治试卷推荐书(八年级政治卷子及答案 图片大全)

首页政治更新时间:2024-09-02 12:49:02

读书当有路径,好书需要分享。

今天为大家分享10本好书,来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荐,一起读读收藏吧!

1.《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在民族危机最为深重的抗战时期完成,系统研究中国古史传说的重要著作,中国上古史研究的典范,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重建起中国传说时代的历史

徐旭生 著

编辑大意及例言

是书凡六章:“我们怎样来治传说时代的历史”论方法问题,自应列于首章。“我国古代部族三集团考”为全书的中心,必须此问题明而后他问题才可以明白,故列在第二。此后读者可按时代次序,先读附录二竺可桢先生的《论以岁差定〈尚书·尧典〉四仲中星之年代》,次读第三章“洪水解”。第四章关于徐偃王的问题已经超出传说时代的范围,但因为它是三集团问题的余波,所以也收在书里面。第五、第六两章所研究的问题按时代似应列在前面,但因问题的出现仅在战国或以后,所以列在最后。

——徐旭生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是徐旭生的学术代表作。本书以文献中保留有古史传说而当时并未留存直接史料的时代为传说时代。中国的传说时代,上限起自炎黄时期,下限暂定于盘庚迁殷以前。至于炎黄以前,作者认为所留遗的或属完全神话,或是战国及秦汉人所做综合工作的结果,大约皆不可靠;盘庚迁殷后,因为有甲骨文的出现,已进入历史时代。本书廓清了古史传说的迷雾,将传说时代中国文明的起源、发展、兴旺之路行诸纸上。

2.《国学概论》:一部了解中国两千年学术思想发展史的入门书,钱穆经典著述简体字版,认识千百年来“中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势”,掌握中国国学思想之精义

钱穆 著

学术不熄,则民族不亡。

——钱穆

在钱穆先生这部经典之作里,中国学术两千年来从没有消亡,而是一直在除旧布新,生生不息,与时代共进并行

钱穆先生的《国学概论》写于1926—1928年,1931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对不同时代的儒学、子学、经学、佛学、理学、考据学等方面进行介绍论述,阐释每一时代学术思想主要潮流及其演变。

3.《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晚清以降迅速崛起的演说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章变革,陈平原教授人文史研究新近力作,复原一个“有声”的现代中国

陈平原 著

“大抵国民识字多者,当利用报纸;国民识字少者,当利用演说。”

——梁启超

“现在的中国人,大多数是不识字,不能读书,然而他们的耳朵,是可以听的;吾人如果想要引这大多数的中国人,入到正轨,非先说服他们不可。”

——余楠秋

作为“传播文明三利器”之一,演说在晚清的兴起,令人瞩目。整个20世纪中国,但凡有效的思想启蒙或广泛的社会动员,都离不开“演说”这一利器。正因此,对于现代“演说”的研究,不仅涉及其具体内容,更牵涉演讲的立意、文体、姿态、听众反应及传播效果等诸多视角。而所有流传久远的“伟大的演说”,不仅系于演说者的个人才华与诉求,更与整个时代的风尚与精神相契合。正如作者陈平原教授所言:“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乃一时代社会是否活跃、政治是否开明、学术是否繁荣的重要表征。”本书亦希望借助那些隐匿于寂静深处的“演说”,寻找触摸历史的入口。

4.《经典儒学核心概念 A Conceptual Lexicon for Classical Confucian Philosophy》:国际汉学大师又一力作,正本清源,纠正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厘清近百条核心概念,跨文化视角会通中西,由小见大,了解儒学精华所在

安乐哲

本书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角度出发,收录了94个儒学关键术语,每一词条先给出英文对应词,再以《说文》等为依据训诂,最后结合儒学经典用英文进行阐释。

要使西方人恰当地理解中国儒学,就必须顾及中西思想传统各自文化语义环境的不同结构,采取比照彼此语义文化环境的阐释方法,“使翻译与阐释相结合,以阐释为主,翻译为辅”。用这一方法,将不同思想传统的重要哲学语汇、概念框架,放到各自文化语义环境中去进行二者差别的比照阐释,用各自非哲学性的自然语言阐释彼此的一套特有哲学语汇;以此较为恰当地表达中国儒学和中国思想文化,进而完成从中国向西方传达思想的工作。

5.《朱子全书廉洁章句辑要》:上起《周易》,下迄《朱子语类》,目前最系统全面整理中国传统廉洁章句的书籍

林月恩 主编

《朱子全书廉洁章句辑要》以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的《朱子全书》(修订本)、《朱子全书外编》为蓝本,从《周易本义》《诗集传》《仪礼经传通解》《四书章句集注》《朱子语类》《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等30部典籍中探骊、淬炼出5000余条的廉洁章句。本书是朱子廉洁思想的集成读本,为研究中国传统廉洁文化提供了一部新的工具书,也为人们行世以廉、修身为洁立规矩、树铭箴、作教材提供了一种新的维度。

6.《解词说法:机关工作词义考》:以行政法学理论知识解读机关实际工作中的常用语词,实用性与专业性兼备的机关用词指南,从“日用不知”到“有理有据”的公文理解与写作进阶手册

潘波 著

《解词说法:机关工作词义考》是一本考察机关工作中常见用语之内涵的著作。作者从事中央层面立法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十余年,在实践工作中发现了不少值得加强阐释、深化研究的问题,并以常见的党政机关日常工作实践和法律法规条文中的关键语词为主题,从行政法角度进行分析解读,形成三十余篇文章,并按照主题分为组织人员、法律政策、行为性质、词义辨析四个部分,内容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建设各环节。

7.《现代科学的诞生》:一本书轻松读懂现代科学如何诞生,深刻理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详述哥白尼、第谷、笛卡尔、伽利略、牛顿等重要人物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意]保罗·罗西 著;张卜天 译

现代科学从何而来?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人们对价值体系的调整和重新认识。作为一部讨论科学革命的普及读物,本书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本书广泛考察了现代科学诞生的背景,为我们呈现了各种传统思潮及价值体系间的复杂互动,如何在17世纪孕育出现代科学。书中描述了现代科学的种种特征,呈现了这种独有的知识究竟“新”在何处,详细介绍了笛卡尔、伽利略、牛顿等重要推动人物的影响,纠正了“科学是枯的”、“科学与文化互不相关”等偏见。

8.《改变人类历史的植物》:葡萄牙国宝级植物学家跨越四大洲,寻觅58种植物的前世今生,一次植物学的发现之旅,一部植物改变人类历史的史诗

[葡] 若泽·爱德华多·门德斯·费朗 著; 时征 译

每一个故事都记录了一种植物与人类历史的交错。

在《改变人类历史的植物中》书中,作者查阅了大量文献,更结合了许多旅行、航海故事,让文章的可读性大大提升同时又充满趣味。除此之外,作者还经常关注那些在当时最早编写有关新发现领土的植物、药剂及医学等方面内容的作者及其著作和手稿,这里面囊括了很多对于植物迁移产生巨大影响的“大人物”。伴随大量文献和资料,结合旅行、航海故事,本书将做到“从事实出发,以文献为引”,力求为读者还原一个生动有趣又科学严谨的植物世界和历史之旅

9.《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全景式记录九十四年风雨历程,一个中国学者上下求索的学术人生。一部意味深长的口述历史

冯其庸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历时三年访问整理,录音后转换成文。

冯其庸先生五次修改、最终定稿,并附加大量彩色、黑白图片。

执教人民大学,没有大一国文教材,亲自研发《历代文选》;

与郭沫若结缘《再生缘》,共研红楼梦中事;

主持《红楼梦》校订,开创学术研究的新阶段;

十赴新疆,三上帕米尔高原,穿越罗布泊、楼兰、龙城、白龙堆、三陇沙 入玉门关,查实玄奘取经东归之路,填补重大历史空白;

创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提出“大国学”新概念;

交游甚广,结交文学家、戏曲艺术家、书画艺术家、文博专家、工艺大师, 故事鲜为人知。

这部口述自传,主要是叙述我个人的经历,没有涉及学术界、文化界、艺术界的许多朋友,更没有涉及海外的友人,真正只是叙述我个人几十年来坎坷的经历。这部口述自传又经过了我五次的增删和修改,现在终于定稿了。但现在的定稿,大量是我修改和增补的文字,所以已经不是纯口语化的记录了。我所以同意出书,只是为了存留一些历史的记忆。本书的图版,全是高海英挑选制作的。

——冯其庸

10.《古今名人读书法》:采集古今三百余位名人读书心得,列为八百余则,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适之,以时代为序,依次罗列,便于检索

张明仁 编著

“曾、胡、左、李”读书法

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曾国藩

读史第一须有判断,第二须有抉择。

——胡林翼

读书时,须细看古人处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气象?及自己处事接物时,又细心将古人比拟。设若古人当此,其措置之法,当是如何?我自己任性为之,又当如何?然后自己过错始见,古人道理始出。断不可以古人之书,与自己处事接物为两事。

——左宗棠

读文之法,可择爱熟诵之。每季必以能背诵者若干篇为目的,则字句之如何联合,篇段之如何布置,行思坐思,便可取象于收视反听之间。

——李鸿章

《古今名人读书法》采集三百余位名人读书心得,列为八百余则,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适之,以时代为序,依次罗列,便于检索。书末附相关书目数十种,并介绍其作者、版本、存佚,乃至内容之优劣,尤便查考。

每日一书

《风俗论》

每日一词

《辞源》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