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政治期中考试卷2023(初二上册政治期末试卷2023到2024)

八年级上册政治期中考试卷2023(初二上册政治期末试卷2023到2024)

首页政治更新时间:2024-09-02 10:10:57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退(kuì)红(fěi) 仁(cí) 惊心动(pò)

B、息(zhì) 光(yíng) 形(jī) 精竭虑(dàn)

C、刻(xié) 蒙(mèi) 侏(rú) 屏息声(liǎn)

D、亮(zènɡ) 冽(lǐn) 酷(sì) 藏污纳(ɡòu)

2、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短视频创作与传播应坚决抛弃那种盲目追求数量、粗制滥造的粗放型发展思路,自觉把用户的审美体验放在首位。

B:每次同学遇到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C:事实也不断证明,评论家“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且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D:庚子年前后,四川连年灾祸,地主土豪为富不仁、巧取豪夺,竟然逼迫我们退租搬家。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在党的光辉历史中,使无数优秀共产党人胸怀坚定信仰,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只为让中国拥有“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只为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

B. 尽管何时何境,他们都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

C.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D. 用忠诚坚守初心,以奋斗托举梦想,把生命乃至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4、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海面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

①有时又像远处的人声嘈杂

②继而又像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

③以至完全寂静

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

⑤像森林呼啸

A.②⑤①④③ B.④⑤①③②

C.①⑤③④② D.⑤①③②④

5、古诗文默写。(8分)

(1)《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

(2)《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3)崔颢《黄鹤楼》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4)王绩的《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4分)

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中华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学校开展“人无信不立”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班委会准备出一期小报,要求每人写一句关于“诚信”的宣传标语,请你积极参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2)同学们已设计出两种活动方式,请你再设计一种。(2分)

①开展“信守承诺最美”诗歌朗诵会

②举办“寻觅身边的诚信”黑板报评比活动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歌比较阅读(6分)【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①,千里暗黄尘。

【注】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也传达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上的血腥和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中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严,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8、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3分)

2.古代散文阅读(12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选自《水经注·江水》)

【注】①成就:轮廓。 ② 信宿:两三日

9、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B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

C乘奔御风 途迳信宿

D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

10、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B.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C.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D.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②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重点写水的湍急

B、乙“朝发黄牛,暮宿黄牛”,重点写水的纡回,这在写法上属于正面描写。

C、甲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D、甲乙两文都表达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名著阅读(9分)

选段一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晴富于热情。然而大家都对我说,他的相貌并不动人个沉着、谦恭、说话温和的人,大眼睛(老是“非常柔和的眼睛”),身材矮胖但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他对弟兄的忠诚是尽人皆知的,自从当红军总司公以来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有一个冬季专吃南瓜过活,另一个冬季专吃牦牛过活,从不诉苦,难得生病,度量很大万事采用民主方式,永远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   

 选段二“一九二二年为着找寻中国共产党而离开四川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怎样同该党发生关系,不过已经决心要同它取得某种联系。事实上,该党刚在几个月前组成,这是我后来知道的。我对于共产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兴趣,是在我自修俄国革命史时被引起的。跟法国留学生的几次谈话,也给我相当的影响。我停在四川的时候,凡是我能够得到的关于欧战和俄国革命的书籍,我都读过。那时以前,我把全部精力都费在保卫民国的战斗上,费在孙中山的民主政治的建立上。但一“一九二二年为着找寻中国共产党而离开四川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怎样同该党发生关系,不过已经决心要同它取得某种联系。事实上,该党刚在几个月前组成,这是我后来知道的。我对于共产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兴趣,是在我自修俄国革命史时被引起的。跟法国留学生的几次谈话,也给我相当的影响。我停在四川的时候,凡是我能够得到的关于欧战和俄国革命的书籍,我都读过。那时以前,我把全部精力都费在保卫民国的战斗上,费在孙中山的民主政治的建立上。但一九一一年革命的失败,全国形成军阀混战,使我大失所望。我知道中国苹革命必须更进一步,必须像俄国革命一样彻底,俄国革命的不断胜利,又给我以希望。    (节选自埃徳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

13、对《红星照耀中国》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

B·在去延安前,斯诺就已经结识张学良,张学良助其到延安,帮助斯诺成功到达延安还有王牧师、邓发。

C·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记录的,描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壮举。

D·埃德加·斯诺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去苏区,完全出于他对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拜和对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向往。

14、(4分)两段选文中的“他”和“我”都指的是______________用他的夫人康克清的话来说,他是一个_________的人。你在书中还读到了那位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比如_____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15、(3分)结合阅读体验,谈一谈我们可以从《红星照耀中国》中学到些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19题(14分)

父亲的脚印

①父亲的军功章里,有一枚奖励行军“走路”的奖章,当年母亲提及此事时,我们颇感好奇,追问父亲才知原委。那是解放战争时期苏中战役中,为了实现运动中歼灭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战略目的,父亲与战友们一起日夜兼程连续走了一百多华里,因其表现出色而获得的。

②父亲42码大的脚上长着老皮、鸡眼、厚指甲,不修脚走路,一瘸一拐的,每次让师傅修脚没有半天工夫好不了。一双新袜子穿不了几天,袜底就要打补丁了。幸亏部队生涯让他练就一手好针线活,缝补的袜子针脚细小、整齐,穿起来蛮舒服,分量却有些重,洗起来有点费劲,有时母亲也会唠叨几句,父亲便会摆起脚的功劳,让我们对他这双脚肃然起敬。

③父亲的双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跟随部队行军十余年。1942年,他在茅山加入新四军参加抗日战争,打游去的时候爬山、这坎、穿越树林,这双脚从未掉过队。新四军在江苏延陵与侵华日寇战斗,他担任通信员,来来回回冒着敌人炮火传递作战命令。战斗大捷,父亲说自己的脚没少出力,还被首长口头表扬了。每次参加战斗,父亲都冲锋在前,事情抢着做,首长和战友们都说他脚头勤快,1943年,父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④在解放战争时期,父亲跟随部队从苏南到苏北再山东,全靠这双脚赶路,不仅白天走,晚上还要走,甚学会了边走边睡的本领。最长那次,连续行走两天一夜,父亲的“走路”奖就在这次行军战斗中所得。行军,常常是上有敌机盘旋、俯冲,后有敌军追赶。为此,队行军往往选择崎岖不平的山路、沟沟坎坎的小路低不平的石头路、泥泞打滑的烂泥路。

⑤赶赴抗美援朝战场时,几天几夜在火车里盘腿而坐,父亲和战友们都双腿浮肿,到站后无法马上行走。进入朝鲜境内又逢严冬,走时匆忙穿了单鞋就上前线,父亲和战友们的脚不是冻伤就是生冻疮,在恶劣环境下长久行走,父亲的双脚留下了伤痕累累的纪念。

⑥双脚落下毛病,父亲无怨无悔,还充满自豪。他曾经讲过,在投身革命之初跟着部队行军走路是为了能吃饱饭。父亲小时候,家里田少孩子多,比较穷,他13岁就给地主家干活,当了放牛娃,知道挨饿滋味;经过部队教育后,进一步懂得行军走路打仗,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吃饱饭。这也是他和战友们无论刮风下雨、冰天雪地、酷著炎热,还是遭通敌军国追堵截,都能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原因所在。

⑦在行军走路中所建立起来的战友情感更是不一般,有次行军途中父帝发起高烧,浑身无力,无法行走,是两位战友架着他走了几十里才到了目的地。在行军走路中倒下去的战友,则是父亲心里永远的痛苦怀念。

⑧跟着共产党,才能吃饱饭,这是父辈那代人的梦想和追求。父亲生前常说自己是幸运儿,不仅吃饱了饭,还过上了这么好的生活。

⑨而在我们心目中,父亲脚虽不美,留下的脚印却是如此坚定美好。

1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本文开篇交代了主要人物父亲和其行军“走路”奖章的来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文中描写了父亲行军途中的环境,体现了路途的艰难,衬托出战士们不畏艰险的精神。

C.文章围绕“我”的感受行文,通过“我”的叙述塑造了一个勇敢勤快、意志坚定的父亲形象。

D.文章句式富于变化,长短句相结合,善于运用修辞,细腻地描绘出战争年代的艰难与不易。

17、按要求赏析下列词句。(6分)

(1)父亲42码大的脚上长着老皮、鸡眼、厚指甲,不修脚走路,一瘸一拐的,每次让师傅修脚没有半天工夫好不了。(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新四军在江苏延陵与侵华日寇战斗,他担任通信员,来来回回冒着敌人炮火传递作战命令。(“冒”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8、简述第⑥段中“双脚落下毛病,父亲无怨无悔,还充满自豪”的原因。(3分)

19、选文标题能否换成“我的父亲”?请说明理由。(3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共9分)

人类的“黄金体温”

①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实人类的体温会因为身体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②然而,恒定的体温并非理所当然。当体温高于环境温度,身体因为热传导与辐射持续丧失热量,且温差越大,热量损失越快。若要维持体温不变,就必须在体表建立有效的隔热层,同时在体内源源不断地制造热量,才能平衡损失。这意味着人类必须频繁地进食、进水,才能保证体温不会大幅变化。相比之下,对体温不那么讲究的变温动物,在相同的体重下,对能量的需求只有恒温动物的1/10,这让它们更加容易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③这样看来,变温动物的生存策略似乎更加高明。但实际情况是,奢侈消耗热量的哺乳类和鸟类,反而完全占据了大地与天空、高山与两极,它们才是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物种。

④这是因为,恒温动物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⑤当气温太高,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的变温动物必须躲藏起来,防止体温过高导致死亡;当气温太低,它们又需要寻找外部热源,或者进行休眠。恒温动物受气温影响更小,因而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抢占更多生态位。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南北两极有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却没有爬行动物。

⑥变温动物在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还会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这是因为动物体内控制所有生化反应速率的酶,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相差10摄氏度,都会带来2到3倍的变化。而恒温动物总是保持在自己的最佳温度,生化反应速率更高,因而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

⑦然而问题还没有解决,虽然恒温具有这些优势,人类为何会停留在37摄氏度?

⑧如果我们把常温、常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及其之间的温度,看作一条线段,那么就会发现,黄金分割的另一端是 38.2摄氏度,非常接近于我们的平均体温。大概这只是一个美妙的巧合。

⑨但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利发现,黄金体温确实存在,而问题的关键与毫不起眼的真菌有关。

⑩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杀手。尽管能接触到超过4000种真菌,哺乳类动物却只会感染其中不到500种,大部分也不会致病。

⑪除了免疫系统的功劳,体温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到30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

⑫提高体温可以杀灭更多真菌,但是更高的体温也消耗更多热量,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人类或是其他动物必须选择一个平衡点。卡萨德瓦利对这两者进行建模和计算,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收益的最优解:36.7摄氏度。体温低于这个“黄金体温”的哺乳动物,都更易感染真菌。

⑬于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数学原理之下,人类的体温就固定为37摄氏度。(摘编自《读者》2019年第9期)

2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类身体的各个部分在任何时间都是37摄氏度。

B.变温动物对能量需求更少、因而它们的生存策略更加高明。

C.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它们都是人与动物的致命杀手。

D.体温37摄氏度是人类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选择的一个平衡点。

21、从⑦—⑬自然段来看,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人类的体温固定为37摄氏度的现象?(2分)

22、⑤⑥两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2分)

23、根据全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下面信息整合任务。(每空1分,共3分)【链接】人体拥有很强大的调节系统和能力,对于普通健康人群来说,人体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体液酸碱度,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无论你吃的食物无酸过的还是碱性的,进入到胃部,在胃酸的作用下呈现酸性;随后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作用下会呈现碱性。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某某是酸性体质”“某某是碱性体质”,其实,酸碱体质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而对于食物,我们也大可不必太在在意它的酸碱,应该注意的是选择多样化的食物,营养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

人体在对待温度与酸碱度方面表现出的相同之处是:都能够依靠自身强大的(1) 能力,使体温或体液酸碱度处于(2) 状态。不同之处是:“黄金体温”有生物学研究和数学原理支撑,“酸碱体质”的说法却缺乏(3)

五、作文(50分)(选作一题)

24、(1)开端是(事情的)开头。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清晨,是一日生活的开端。万事皆有开端;开端蕴含着希望……

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开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的姓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任何人的生活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接受挫折,迎接未知的挑战。但或许是自已认知的升级,或许是他人温暖的鼓励,或许是在自我世界黑暗到极点之时的一丝丝的光亮,将我们的所有照亮。站立着接受暴风雨洗礼的我们,永远都是胜利者。

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023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1.D 2. B 3.C 4.D 7.C 9.C 10.C 12.B 13.D 16.C 20.D

5.(1)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6.(1)答案] 【示例一】如果说成功是一座险峰,那么诚信就是通往这座险峰的天梯。【示例二】诚信如灯火,指引我们前行。

(2) 【示例一】开展“人人知诚信,诚信我先行”征文活动 【示例二】开展“让诚信与我们同行”主题班会

8.广阔无垠的大漠上,烽火台上燃起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如带,一轮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上,显得又大又圆。

11.①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

②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

14.朱德, 温和或吃苦耐劳 毛泽东,质朴纯真。

15.示例:《红星照耀中国》描述了中国红军长征的经过,透过这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仿佛看到了共产党员们流下的鲜血,仿佛看到了他们无私的品德。前辈们经久不衰的一腔热血感染了我,我要学习他们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要学习他们为中华崛起克己奉公的无私,我更要学习他们在强大敌人面前不服输、勇敢克服困难的难得精神。

17. (1)通过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准确描写了父亲的脚经历磨砺后的状态,同时设置了悬念,引出下文内容。

(2) “冒”这一动词准确描绘出父亲不顾敌人炮火的危险,传递命令的情状,赞美了父亲作战勇敢的品质。

18. ①父亲投身革命之初是由于跟着部队行军走路能吃饱饭;②父亲后来懂得行军走路打仗的意义,即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吃饱饭;③行军走路中父亲与战友建立起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19.示例:不能。本文围绕“父亲的脚”回忆父亲行军走路打仗的经历,写作对象是“父亲的脚”,主旨是赞美父亲行军走路的出色表现,而“我的父亲”范围过大,文中并没有具体写父亲一生的经历.

21.从自然选择(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平衡点37)和数学原理(黄金分割38.2、建模计算36.7)两个方面来说明人类的体温固定为37摄氏度的现象。

22.⑤⑥两段中把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作比较,突出强调了恒温动物具有的生存优势——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具体深刻说明了人类的体温固定为37摄氏度这一特点。

23.(1)调节 (2)平衡 (3)科学依据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