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末政治试卷及答案2023(2024高一期末政治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期末政治试卷及答案2023(2024高一期末政治考试卷及答案)

首页政治更新时间:2024-09-02 10:33:44

湛江市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中调研考试

高二思想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D

【详解】D:材料“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说明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D 正确。

A:材料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A 不选。

B:与材料无关,B 不选。

C:材料不体现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 不选。

故本题选 D。

2. C

【详解】①③:通过一系列的空间试验和技术试验,研究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运行状况等,以便更好地揭示地球乃至宇宙的运行规律,这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①③入选。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②错误。

④: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错误。

故本题选 C。

3. C

【详解】②③:取名“进宝”体现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也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③符合题意。

④ :意识源于客观事物,不是源自于人的能动创造性,①错误。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彼此独立”割裂了二者关系,物质可以脱离意识单独存在,因此二者不是相互依赖,④错误。

故本题选 C。

4. A

【详解】①②:要实现社会的发展,必须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说明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①②正确。

③: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而不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③错误。

④:材料没有体现发展的曲折性,④错误。

故本题选 A。

5. B

【详解】A D:与材料无关,不选。

B:“其实痛苦谁都有”,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只是有的人用放大镜看,有的人用望远镜看”,说

明不同的人对痛苦的看法不一样,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B 正确。

C:痛苦受自身主观感受的影响,而不是取决于,且该表述也不是哲学表述,C 不选。

故本题选 B。

6. D

【详解】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次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决定事物的性质,①错误。

②:材料强调的是矛盾的特殊性而非矛盾的普遍性,②排除。

③:“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正确。

④:“资本市场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说明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要学会抓重点,④正确。

故本题选 D。

7. C

【详解】②③:高铁网和互联网的交织,促进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快了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这告诉我们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也启示我们要学会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②③符合题意。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①说法错误。

④:无论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存在谁比谁更能促进事物发展的问题,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8. A

【详解】①②:科学家斯万特·佩博的团队通过比较遗传基因差异,证明了欧亚大陆的古老型人类也对现代人起源有所贡献,使主张现代人只源自非洲的“夏娃假说”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体现了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通过战胜谬误不断向前发展,①②正确。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不是循环往复,③错误。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材料中不能体现。④不选

故本题选 A。

9. A

【详解】①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阿曼吐尔·依沙木丁,努力为人民服务,化身农牧民的“电管家”,这体现了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①③入选。

②:材料体现的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阿曼吐尔·依沙木丁努力奉献的故事,没有体现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②不选。

④:正确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正确的导向作用,④不选。

故本题选 A。

10. D

【详解】①:一定的文化影响一定的政治、经济,但文化不起决定作用,①错误。

②:通过引入文化元素建设特色渔村,促进了村民富裕,这是文化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表现,②符合题意。

③: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说法正确,但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④:建设具有洞庭地域特色的美丽渔村吸引了各地的艺术家,并带动经济发展,体现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促进农村振兴,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11. A

【详解】①:材料中“冬奥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主体建筑的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

把‘如意’的 S 曲线揉入跳台赛道剖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作‘雪如意’”,可见这种表达具有继

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①入选。

②: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如意”的 S 曲线揉入跳台赛道剖面,形成了对冬奥赛事独到的中国文化表达,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符合时代特点和文化发展实践的需要,②入选。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③不选。

④:材料强调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未体现坚持共性融合,④不选。

故本题选 A。

12. D

【解析】①:“天宫课堂”活动旨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提升科普教育效果,而不是进行知识创新,排除①。

③:“丰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优势”不是“天宫课堂”活动的目的,排除③。

②④:“天宫课堂”活动旨在发挥航天精神的引领作用,提升人们追求真理的勇气,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13. C

【详解】①: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排除。

②④:材料中“是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也是传给后世的文化宝藏。这是一个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等各项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收藏机构,将古今中外所有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资源尽收馆中”体现了推动了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有利于赓续中华文脉,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②④正确。

③: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能说中华文化优越性,③排除。

故本题选 C。

14. C

【详解】①:卡塔尔世界杯中“中国元素”如满天繁星,说明了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①观点符合题意。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②说法错误。

③:多种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趋同,③说法错误。

④:世界杯中场馆、裁判、周边商品、赞助商、“最萌使者”大熊猫,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④观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15. B

【详解】①: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说明了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树立中华文化自信,①观点符合题意。

②:要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说法错误。

③:引进外来文化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要体现继承性,在文化交流和交融中要保持民族性,③说法错误。

④: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④观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16. D

【详解】①:材料体现的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没有体现文化产业的发展,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发展要重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由从前的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到西藏近 500 个基层电影放映队共放映公益电影超6.6 万场。从胶卷放映机到电子放映机,从“有啥看啥”到“点啥看啥”,如今,农牧民有了越发丰富的观影选择,这表明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故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 (12 分)①袁隆平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投身当时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研究,这体现了人能够能动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4 分)

②袁隆平在实践和研究中推翻了权威观点,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

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这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4 分)

③在杂交水稻的后续研究中,不育率低、制种产量低、杂交种子成本太高等问题接踵而至,袁隆平坚持以基本科学原理为基础,将问题一一解决,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4 分)

18. (12 分)①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4 分)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把握契机,助推中国和东盟关系提质升级,实现双方关系新的跨越。(4 分)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对双方关系长远发展充满信心,并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4 分)

19. (12 分)①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1 分)

②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趋势。在老旧小区的改造中,既要注重“面子”,又要注重“里子”,才能更好地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4 分)

③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改造老旧小区,“面子”和“里子”各有侧重,各有

不同。(3 分)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老旧小区在改造过程中,在不断的解决“面子”和“里子”的过程中,越来越好。(4 分)

20.(12 分)(1)①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节目立足当下,再造流行,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4 分)

②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诗词以音乐为媒,穿越古今、跨越国界,实现中西方文化互动和交融。(4 分)

③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民参与传唱,成为一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声名片。(4 分)

①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文化。(2 分)

②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2 分)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从青年学生角度围绕如何传播中华文化作答即可。)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