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政治期末试卷主观题(八下政治2024期末试卷)

八下政治期末试卷主观题(八下政治2024期末试卷)

首页政治更新时间:2024-09-02 06:59:59

一级重点复习题

1、影响价格的因素P11—P13

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生产成本)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③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会引发商品价格的异常波动。(市场上囤积居奇)

④流通环节成本的高低也会影响商品的销售价格。(蔬菜运输)

⑤货币的超额发行也会导致物价上涨。

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是引起商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人们对商品房上涨的预期)

2、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产的影响P15

一般来说,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需求法则(价需反)

②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需求弹性理论(必小窄、高大宽)

③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需求量也有影响。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且会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替正补反

(2)对生产的影响P16

①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增加这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就减少这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P17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未来收入越乐观,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③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有密切联系。人们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其他因素:物价水平、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消费环境等

(2)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③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完善分配制度⑤稳定物价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⑦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4、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P21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P29

人们的消费,根本上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6、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P40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企业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⑤企业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

⑦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其生产的积极性。

⑧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⑨坚持“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⑩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7、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P44

(1)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和合法权益?

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③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③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增强劳动者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2)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国家政府角度: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

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劳动法,规范劳动合同制度,依法惩处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从企业、用人单位角度: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执行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依法诚信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从个人角度:

①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珍惜自己的权利,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要认真履行劳动义务, 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基础

③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④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应通过正确途径解决(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 院起诉等),不能采取过激的做法。

8、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①根本上: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②制度上: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保合),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增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扩中),调节过高收入(调高),清理规范隐性收入(清隐),取缔非法收入(取非),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⑤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9、国家财政的作用

一是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改善民生作用)

二是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资源配置作用)

三是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作用)

10、如何维护市场秩序?

①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以及自愿、平等 、公平、诚信的交易规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④企业要诚信经营,开展争当竞争,遵守职业道德,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12、为什么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通过价格涨落的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生产者在利益杠杆作用下,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技、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③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

④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坚持公有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13、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是: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1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一: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第二: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第三: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6、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⑴利: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①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②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③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⑵弊: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不断加剧。(不平衡性)

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不稳定性)

17、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18、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措施?

①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开放型经济体系。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③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④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⑤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

二级重点复习题

19、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股份制改造的积极意义?P34

(1)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

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股份制改造的积极意义

通过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0、企业兼并意义

是有利于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有益于减少失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21、就业的意义P41—P42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得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④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2、如何实现就业P43

①根本途径:发展经济

②从党和政府的角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完善劳动力市场,为人们的就业和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③从劳动者的角度: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④从企业的角度:制定合理的用人政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3、创业的意义、如何创业P55

(1)创业的意义

①自主创业可以给自己造饭碗,而且可以给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

②自主创业有利于劳动者充分发掘潜能,促进自我完善,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如何创业

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

24、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P62

(1)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矛盾性。强调不同方面。效率强调生产方面,公平强调分配方面。

25、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①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