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概述
不清楚高考命题的组织细节
不知道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价体系的落实机制
很多问题只能在真题中找感觉
高考真题质量相对最高
覆盖面难易度都有斟酌
不要迷信高考
不要误认为高考会有什么规律
更不要把高考中的某些新东西误定为是规律
所谓重难点不要轻易确认
不能在平时教学和命题中凭感觉乱指导
考到才是重点
不会就是难点
关键是怎么考
千万不要认为一线教书的就比高位命题者差
各有特长
核心素养这个东西名堂太多
官方组织的试题评价
没有一份试卷不体现核心素养的
可为什么均分50和均分80都一样体现呢
怎么教如何学
还是押宝课本基础和大量精准训练
博学加精学更靠谱
如果老师能四两拨千斤
那就更好
教、学、练、考衔接好,效率会更高
典型分析
2024年高考政治安徽卷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情境材料很新但常见
不偏不怪无坑
读起来很舒服
考查的所有知识
严格遵循课标
政治认同
法治思维
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
这四种学科素养要求一样不少
智力正常想考大学的学生
只要扎扎实实地学懂弄通课本
应该能考到较高的分数
这张试卷拉开差距的地方
应该是必备知识的准确理解
以及快全准的境界
总体感觉
安徽卷命题者想着课标盯着课本
心态健康
2024年吉林高考政治卷
选择题第10题漫画题
命题借助传统龟兔赛跑的故事
讽刺兔子面对失败的错误反思
让学生寻找兔子反思的错误之处
其中第三个选择支
兔子只看到事物的实在性
没看到事物的生成性
命题的意思应该是
只看结果不看原因
问题是什么呢
什么叫实在性
实在性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概念
无特别说明
特指物质唯一特性
就是万物最本质属性
全称客观实在性
也可理解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可以通俗理解为客观性
这个选择支想表达的意思
只看结果事实
不看事实背后的原因
客观实在性绝不是简单的现象事实
而是万物背后的本质共性
各类命题
不能因求新求异
而弄巧成拙
2024年吉林高考政治卷
选择题第15题
质量还是不错的
综合程度较高
其中第4个选择支过度超标
考查复合判断中的负判断真值问题
负判断是一种特殊的复合判断
负判断及其真值问题
课标和教材均未做要求
另外判断的矛盾关系涉及到对当关系
这个事情越来越复杂
考查学生素养要科学
有些知识不学习学生是很难掌握的
一味地超标考查会误导教学
2024湖北高考题
选择题第10题
考查合同知识
题干涉及
赠予合同关系
日常情谊表达
这两块知识
新课标未提要求
新教材未做介绍
教育部课程方案说的很清楚
高考以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为依据
高考命题时
教育部的文件还有用吗
另外课本那么多知识可考
为何非要找一个不做要求的知识呢
高考不必拘泥于课本
但这种只考查课外知识
不考查核心素养的命题思路
纯属现代孔乙己
2024年湖北高考政治卷
选择题第8题
国务院颁布综合性行政法规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选择支1
为审判相关案件提供依据
不选
选择支4
为行政监管提供依据
选
猜测命题者认为
行政法规不能成为审判依据
命题者认知应该有误
国务院行政法规效力及于全国
属于法的渊源
能成为法院审判案件的依据
2024年湖南高考政治卷
选择题16题
涉及到自相矛盾的理解问题
知识和能力要求超出课标
课本只是字面介绍
相互矛盾的思想(概念或判断)
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并对相互矛盾的概念提要求
相互矛盾的判断超出课本要求
判断等值问题对于高中生过于复杂
本题要搞清楚下面两个判断
甲或丁是劳动能手
劳动能手不是丁也不是甲
为何是矛盾关系
涉及到判断等值问题
命题要求高不应随意高
理念到文件到变现,认准了,就要盯紧了、压实了
2024年湖南高考政治卷
第7题组合式选择题
“自然山水是客观实在”入选
有误
客观实在是物质唯一特性
是万物最高抽象的共性
是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客观实在性表现为物质具体形态
即共性表现为个性
如表现为山水
不能说个性是共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