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高考政治试卷(1981年高考政治试卷及答案)

1980年高考政治试卷(1981年高考政治试卷及答案)

首页政治更新时间:2024-07-24 19:47:12

1980年高考揭榜,莱阳发生一个大事件:莱阳二中应届毕业生Z同学的高考政治试卷丢失了!

时间回到42年前,1980年的高考依然是千万人关注的大事。

恢复高考后的兴奋虽然已经有些平复,但一批又一批的知识青年依然在小心翼翼地‬巴望着通过这座独木桥改变自己的命运。

特别是对于祖祖辈辈修理地球的农民来说,家里面能有一个大学生,那可是相当光宗耀祖的事情。

对于更多的父母,是希望孩子通过考学带出农业户口,过上月月发工资的好生活,不用再像自己一样从土里面刨食。

Z同学家在大夼,贫瘠的黄土地也有聪明机灵的好后生,他考上了位于灵湖边上的莱阳二中。

那个年头,莱阳二中还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不但有很多名教,还出了很多后来很有成就的学生,在一中还没有全市招生的年代,是可以傲视其他中学的。(另一个是柏林庄的八中)。

在这样一所学校,学理科的Z同学平日里学习成绩优异,按理说上个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家里面也对他寄予厚望。

盛夏的三天炙热过后,他一身轻松收拾好行李回到家中,兴奋地等待自己的成绩,同时迎接自己的未来。

几十年后,Z同学才知道,之后两个月在他身上发生的这件事竟然会成为当地教育界一件空前绝后的大事件。

那‬时‬技术落后,高考分数只能通过学校传达。而且只有达到分数线的才告知。

一个多月后,按理说成绩应该出来了,但那一年村里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没得知成绩,大家都觉得落榜了,没有任何其他的怀疑,只是觉得Z同学考不上有些意外。

Z同学沮丧之中也是心怀疑惑:自己没有大的失误啊,怎么会考不上呢?

某一天,一个陌生人带着一群熟悉的人的来访,印证了他的怀疑。

这‬一‬群‬人‬中‬有‬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学校教务主任、班主任、政治老师等‬,‬他们突然来到村里,以调研的名义组织所有参加高考的人座谈。

从考场座次位置,到交卷时是否按规定用统一发放的小石头压在试卷上;从试题的的难度及自己对分数的预估,到具体一些题目的作答情况,所有的细节都一一询问,一人不落。

当所有的人都问了一圈后,最后一个才问的Z同学,而且对政治试题问的特别详细,几乎每一个题都被问到如何解答的。

整个调查设计缜密,过程扎实,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为Z同学一个人组织的调查。

两天后,教育局副局长、校长和班主任光临家中,Z同学和家人才知道事实真相:高考出分后,发现Z没有政治成绩,Z的政治试卷丢失了!

农村的孩子不知道发生了这些事意味着什么,调查组的人同时郑重的告诉Z同学:因为各种原因,你的高考政治卷子丢失了。经客观评估,你的政治成绩最差也在70分以上,加上去应在录取线30分以上。

那个年代,超出30分,录取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是,‬Z‬同学被‬告‬知‬:‬由于缺一门成绩,所以不能被大学录取。经过县里讨论决定,给你两个选择:一是录取到莱阳师范上学。‬二是可以选择在莱阳任何一所高中复读。‬

来‬人‬帮‬助分‬析:‬莱‬阳‬师范‬虽‬然是中专,但是你的户口就带出去了,两年后你就是国家干部,参加工作就能挣钱了。‬

如果不‬愿‬去‬师‬范‬上‬学‬,‬那‬么‬复读是‬免费的,‬并且复读期间公家提供粮票。

“只是你又要努力一年了”,班主任略带遗憾地说。

Z同学的父亲高兴得不得了,他高兴的是儿子可以去师范,这就成了国家干部,而且两年后就能挣钱,这样的好事简直是划算的不得了!

而且,当时也是很多毕业生孜孜以求的目标。

但Z同学的意见与父亲截然相反,他的志向是上大学,是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虽然家境贫寒,上高中的费用也是父母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但想到免费复读和每个月都能发粮票,这就意味着自己不用再过之前三年高中那样只能吃地瓜干和饼子的生活,这意味着自己可以在未来的一年中起码一天可以吃上一顿馒头!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复读。怀揣着一天能够吃上一顿馒头的美好憧憬,Z同学由时任教育局副局长的张心久亲自送到了鼎鼎有名的莱阳一中复读。‬

接应他的是薛习之校长,薛校长爱怜地看着这个其貌不扬的农村娃说:你连政治成绩都没有,干脆到文科班复读吧!

要么说当年的孩子单纯,就这样,他听从老师的安排,来到了文科复读班。‬

面对着已经学了2年历史地理的同班同学,几十年后他也感叹:我一个学理科的学生为什么没有一点心理压力呢?因为我的数学成绩可以吊打全班同学!

吃了一年白面馒头的脑瓜果然不一样,第二年的1981年,Z同学考出了396分的文科成绩。

那个年代报志愿都是老师帮着参考,因为Z同学的老师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他建议Z也报考这里。

就这样,Z同学兴高采烈地到了济南府,成为山师中文系的一名学生。

试卷丢失成为之后多年莱阳高考监考宣讲的典型案例,Z同学工作后参加的多次监考工作都有领导言之凿凿提及此事,台下的他只是会心一笑。

如今的监考流程相当清晰,环节缜密,此类事情不可能再发生了。

此后,再也没有任何人提及1980年高考中那张丢失了的政治卷,Z也是偶尔在喝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会提及这件当年的“小事”。

其实,这就是人生吧,你当年错过的那些人不是遗憾,因为这是命运安排你要融入到另一个群体中,遇见另一些人,发生另一些事。

写‬在‬后面‬:‬

也许冥冥中注定Z会成为一名教师,后来他带出了一个班有13名同学考取了清华北大,创造了当地教育界的奇迹,同时也是一个难以超越的巅峰时代。

一张失踪的卷子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但他依然书写出了属于自己的满分答卷。

今年的12月27日,老Z同学就退休了,作为Z同学工作后所教的第一届学生的家人,我谨以此文,向那个火热的年代充满激情的一群人致敬!

原创作者:腊月。

注:Z同学去的一中文科复习班,正是胶东旧事本人所在班级。我们同窗共读一年整,感谢小女子腊月翻腾出了这段难忘的记忆,我们那个班,故事很多,Z同学的大学生活也很精采。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