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做电大的专科行政管理的学习任务了,上班族的我们,找个答案太费劲了。本着方便大家的原则,分享给你们。
下面加粗的就是正确答案。自己看!后面【专科—行政管理】的题,我会慢慢更新出来。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5分)
试题 1 正确 得分 1/1 分 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 )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宪政
试题 2 正确 得分 1/1 分 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 )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政治合法性
试题 3 正确 得分 1/1 分 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政治( )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合法性危机
试题 4 正确 得分 1/1 分 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 )。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统治
试题 5 正确 得分 1/1 分 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 )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答案: 反馈 正确答案是:权力制约
试题 信息 标记试题 信息文本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试题 6 正确 得分 2/2 分 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 )。 选择一项: A.布丹 B.霍布斯 C.孟德斯鸠 D.马克斯·韦伯 反馈 正确答案是:马克斯·韦伯
试题 7 正确 得分 2/2 分 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 ),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选择一项: A.责任性 B.一致同意 C.公开性 D.自愿 反馈 正确答案是:自愿
试题 8 正确 得分 2/2 分 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地是通过( )的形式来实现的。 选择一项: A.宣传教育 B.重叠共识 C.国家强制 D.意识形态 反馈 正确答案是:重叠共识
试题 9 正确 得分 2/2 分 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宪政制度于17世纪在( )确立以来,到今天已经发展形成了稳定和完备的制度体系。 选择一项: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反馈 正确答案是:英国
试题 10 正确 得分 2/2 分 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 )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 选择一项: A.契约 B.服务 C.平等 D.善治 反馈 正确答案是:契约
试题 信息 标记试题 信息文本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试题 11 完成 满分5 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公开性 公开性名词解释: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利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 反馈 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试题 12 完成 满分5 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政治秩序 政治秩序,政治系统的主体或公共机构按照某种普遍性的价值原则对社会关系进行有效协调、整合所形成的一种良好的政治状态 反馈 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试题 13 完成 满分5 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政治共识 政治共识包含有程序性共识和实质性共识两重含义:“程序性共识指的是一种通过政党之间或政府与主要的利益集团之间的磋商和讨价还价以作出决定的意愿;实质性共识则是指两党或多党之间在意识形态取向上的重叠,表现为它们根本政策目标上的一致”。(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1页)当然,这种共识,即使是实质性共识,也不排除差异。只要社会利益是多元的,共识就不是绝对的。共识也有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在利益分化严重的情况下所能够达成的共识,往往是最低限度的共识,即人们通常说的“最大公约数”。 反馈 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试题 14 完成 满分5 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政治合法性 政治合法性,是对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评价,它是政治权力及其遵从者证明自身合法性的过程.就是在价值或事实上,社会大众对政治秩序和政治体系的自愿认可、认同、同意和服从.其维度有二:价值的与事实的;公认的理想类型有三:意识形态合法性、程序合法性以及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认同信仰的"社群认同合法性".不过,现实的合法性是上述合法性类型的不同程度的混合或综合的作用;要重视有效性在现代性的政治合法性中的地位,重视经济基础的合法性对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性地位. 反馈 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试题 信息 标记试题 信息文本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试题 15 完成 满分5 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是什么? (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反馈 (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 (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 (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 (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试题 16 完成 满分5 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善治的精神是什么? 1)契约观念,契约观念的要素:第一,自愿;第二,一致同意;第三,责任性;第四,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2)效率精神,包括的内涵:第一,管理效率;第二,制度效率;第三,回应性。 反馈 (1)契约观念,契约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 (2)效率精神,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它对效率的强调则不局限于管理效率,同时还关注制度本身的效率。
试题 17 完成 满分5 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其模式可称为统治模式,。 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第一,政治色彩浓厚; 第二,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 第三,政府职能包罗万象; 第四,治理方法单一。 反馈 (1)政治色彩浓厚; (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 (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 (4)治理方法单一。
试题 信息 标记试题 信息文本 五、论述题(10分)
试题 18 完成 满分10 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善治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除了政府之外,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人的)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中心。公共权力不再被政府所垄断,使得政府与其他公共权力中心之间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依赖互动的新型关系; (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与市场、社会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织等具有许多联系。存在于私人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治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与政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独自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后者包括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性团体,它们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任。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限便日益变得模糊不清。但这种模糊与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未分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代社会的模糊说明利益整合和聚合的程度,其前提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发达,而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模糊却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发生的; (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善治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它所拥有的管理机制主要不依靠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善治组织的产生不是来自于授权,而是来自于协商,是由成员平等协商产生的。组织内部的议事规则、办事程序又经过成员协商约定。决定事项的过程由于通过了彻底的民主协商,成员的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具有非常灵活的利益表达机制,能够更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 (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而善治模式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该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 反馈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善治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除了政府之外,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人的)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中心。公共权力不再被政府所垄断,使得政府与其他公共权力中心之间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依赖互动的新型关系; (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与市场、社会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织等具有许多联系。存在于私人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治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与政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独自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后者包括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性团体,它们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任。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限便日益变得模糊不清。但这种模糊与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未分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代社会的模糊说明利益整合和聚合的程度,其前提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发达,而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模糊却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发生的; (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善治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它所拥有的管理机制主要不依靠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善治组织的产生不是来自于授权,而是来自于协商,是由成员平等协商产生的。组织内部的议事规则、办事程序又经过成员协商约定。决定事项的过程由于通过了彻底的民主协商,成员的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具有非常灵活的利益表达机制,能够更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 (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而善治模式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该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