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行天下周测卷高一政治

卷行天下周测卷高一政治

首页政治更新时间:2025-03-06 04:10:00

君为天下大害 明清之际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命题。黄宗羲谴责封建君主专制的罪恶,分析、列举了中国近两千年的君主专制的弊害,说秦以后之人君“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明夷待访录·原君》)。认为他们未得天下之前“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既得天下之后则“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同上)。结论是“为天下为大害者,君而已矣”(同上)。并指出,君主专制下的君臣关系只是主仆关系,臣只是为君“奔走服役”的“仆妾”(《明夷待访录·原臣》)。揭露君主专制之法是“藏天下于筐箧”的“一家之法”而非“藏天下于天下”的“天下之法”(《明夷待访录·原法》)。并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论断。这种“君害”论对清末以至近代的反封建民主运动曾起了思想上的启蒙作用。

君臣共治 明清之际黄宗羲的政治思想。认为“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明夷待访录·原臣》)。肯定君臣之间的正确关系,变“仆妾”为“师友”,复活了先秦君臣对等论,冲破了秦汉以后的“君为臣纲”论。并对理想社会中的君臣职分、君臣关系作了规定。认为立君的原意是为了“治天下”,但“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明夷待访录·置相》)。指出臣的职分是“为天下,非为君”,“为万民,非为一姓”。因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明夷待访录·原臣》)。臣为天下而设,非为君而设,君与臣的关系不是主仆关系,而是师友关系。

工商皆本 明清之际黄宗羲的思想。见于《明夷待访录》。战国后期以来的重本抑末思想,到南宋时叶適首先表示异议,说:“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习学记言序目》卷十九)也只是说反对“抑末”,但尚未否定工商为“末”。黄宗羲在承认农业为本的同时,否认工商业为末业,把工商业也提到“本”的位置上来。指出:“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他将传统的“崇本抑末”的所谓“末”,作了另外解释,不是传统所指的工商,而解释为耗费资财之作业和佛、巫之迷信以及奢侈之习俗。提出工商与农业并为本,实从整体上看待国民经济。农、工、商相互促进,无工则农单一而不可能富裕,无商则工农业不活又不可能繁荣。只有农、工、商均在本的位置,才可互相促进,国家经济才能富裕繁荣。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