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诗是pīng ①______ 婷的女子,是轻盈的精灵,是落在心头的呢喃。“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凝练了中国语言文字之美,是诗人内心情感与生命境界的外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优秀的诗篇可以洗涤心灵,驱走内心的怅wǎng ②______ 和精神世界的阴霾。诵读优秀诗篇,不仅能让我们润泽心灵、hán yǎng ③______ 品格,还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一切文学艺术都有着诗的特质,如果对读诗没有兴趣,那么欣赏小说、戏剧、散文的妙处时也不免有些隔膜。许多优秀诗人还将诗歌与绘画相融合,如唐朝诗人王维、现代诗人艾青等。诗与画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我们在读诗时,不能言不及义,要顾及全篇、深味妙悟,感受诗歌中的美学境界与生命哲理。还可以尝试进行诗歌创作,“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将外在景物情事内化于心,并用诗歌表达出来。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言而喻 B.洗涤 C.相得益彰 D.言不及义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②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树树皆秋色,________。(王绩《野望》)
④________?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
⑤烈士暮年,________。(曹操《龟虽寿》)
⑥庭中有奇树,________。(《古诗十九首》)
⑦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抒发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B.雨果是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
C.《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的作者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文学家。
D.《乡愁》的作者余光中,当代诗人、诗评家,主要诗作有《乡愁》《等你,在雨中》等。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列名著片段中的“他”指的是( )(3分)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就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A. 《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 B.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
C. 《儒林外史》中的虞育德 D. 《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
7、人的一生有很多选择,有的选择因时代和社会而受限,有的选择则开启了全新的人生。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写出他(她)做出的重要选择及其原因。(2分)
(二)现代文阅读
停下来,仰望春天① 明前茶
三月,47岁的梁姨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她负责清扫的路变成一片轻柔明亮的粉色花海,沉甸甸的樱花花枝垂下来,一不留神就会扫到那些高个子男生的脑门上。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条樱花长廊的穹顶逐渐变得密实,停在半空中的粉色云朵,色彩也从茁实的玫粉色,变成轻灵的浅粉色,再变成浅淡而朦胧的灰白色,最后,一场细密纷繁的樱花雪就会簌簌而落。这种极为轻薄的花瓣嵌在砖石缝里,播撒在冬青树篱里,在紫荆树和梅树上像雪一样落满枝头。要是再遇上一两场毛毛雨,花瓣就像拓印在砖石和树篱上,是极难清扫的。环卫所的老姐妹们都取笑梁姨:“看花一时爽,扫花万分难。抬头望花冠,低头来出汗。”
②入行好多年的环卫工人都有自己的经验:雪松路遮阳效果差一点,但好在松针的更新很慢,清扫任务便不重;国槐路只有槐花落下那个阶段比较难扫,但槐花是立体的,犹如洁白的蝴蝶收拢了翅膀,它并不像樱花这样会紧紧地贴附在石板路上,清扫起来也便当;悬铃木遮阳效果虽好,但秋天扫出的落叶经常要论吨,能累出人一身汗,春天又飞舞着金褐色的毛絮,沾上皮肤,吹进眼睛,刺痒难耐,恼人得很。
③与之恼人程度相仿的,就是那些景观路了。秋天,银杏大道挤满了游人,环卫工费时费力扫拢的落叶,被游人捧起来往空中抛掷,为的就是拍摄那金蝴蝶飞扬的小视频;春天,雪一般的落樱铺满了樱花路,扫到尽头,还没来得及把花瓣装到车斗里,又有游客以手掬起花瓣,在地上撒出一个超大的落花爱心,自己撩起汉服袍子,站到里面去照相。
④每次,只有梁姨这种实诚人,才会自愿到景观路上去工作。早上5点半,就有穿婚纱的新娘披着大衣,带着服装师和摄影师,在等云霞镀亮樱花树的那一刻了。日出时分的光线、阴影、薄雾,都是办喜事的人千方百计要捕捉的浪漫瞬间。
⑤梁姨一面工作,一面要给拍婚纱照、拍艺术照的人让道。一开始,她委屈得很,别处的环卫工5点钟才开扫,她4点钟就要赶来了,这样,才能赶在游客大批到来时,给他们留下一条洁净、敞亮的大道。她任务重得很,急得很,偏偏一扫落花,还有游客跑出来反对。他们提着礼服的下摆走来说:“阿姨,仰头看看这‘花吹雪’,手上捉一把落花,体会下它的轻柔,你舍得扫吗?”梁姨正打算告诉他们,清扫工作是要讲求效率的,落下的花瓣若没有及时清扫干净,她下午还要出来加班。
⑥一肚子委屈还没有说出口,素不相识的汉服姑娘不管三七二十一,拉过梁姨的手,将一把落花放进她的掌心。这是梁姨头一回触摸花瓣,它像梦一样,散逸了颜色也消散了香气,吹去了花粉也模糊了轮廓,只剩一点点植物的清气。这柔软细碎的落花,一年一度的落花,清淡腼腆的落花,不知为什么撞击了梁姨的心,让她粗糙的心裂开了泉眼,涌出了汩汩的温泉。谁都知道,马上,这条樱花路就要变得朴素了,就像婚礼过后,新人褪去华服,回归到平凡的生活中,与漫长的责任相伴。落尽繁花的樱花树,也要与周围千千万万的乔木一样,成为安宁质朴的行道树。这是每一棵花树的命运,也是每个人必经的生命旅程。梁姨想了想,把这把花抛向空中,笑道:“你们定定心心②拍照好了,扫这条路,我不急。”
⑦于是,晨光中,你可以看到一个中年阿姨,穿着环卫工人特有的橘红色马甲坐在小三轮车的车斗边缘,拿着个饭团慢慢咀嚼。她喝着保温杯里的热茶,缓缓张望这个春天。这可能是她这辈子第一次从埋头劳作中抬起头来,只是闲闲地看花。在她肩头,一场花瓣之雪正在落下,世界因此失去了劳作的分量感,变得浪漫、舒徐又静谧。
【注释】①选自《西安晚报》2023年3月 29期第8版。②定定心心:方言,意为不慌不忙,安心。
8、下列场景未在文中出现的一项是 ( )(3分)
A. 景观路上,纷繁细密的樱花雪簌簌而落
B. 各种特色美食,正在花树下售卖
C. 晨光里,办喜事的人们正捕捉浪漫瞬间
D. 天还没亮,环卫工人已开始工作
9、文章第⑦段写“梁姨想了想”,根据文章内容推测,她的想法最不可能的一项是 ( )(3分)
A. 原来这落下的樱花是这样柔软这样香,真的好美啊!
B. 算了,一年就这么一次落花,就由着他们慢慢拍吧。
C. 等他们走了,我得快点打扫,不然下午还要来加班。
D. 趁着这条路上樱花还没有落尽,我也好好看看花吧!
10、第②段用大量的笔墨交代环卫工人的经验,看似多余却别有深意。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4分)
11、联系全文内容,分析标题“停下来,仰望春天”的含义。(4分)
对不起,贵州菜在全国鲜有对手了 西武
贵州菜正在悄悄占领成都。川菜重镇,如今流行的吃食却是贵州菜,这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似乎是一夜之间,贵州菜馆子就开遍了成都,成为了美食界的新顶流。大街小巷里,来自安顺的夺夺粉、贵阳的肠旺面,毕节的汤圆、遵义的羊肉粉等,成为了人们相约体验的美食,贵州菜能在成都爆火,除了两地在地缘上的接近,成都人与贵州人对嗜辣一事的相同爱好,也促成了这一盛况。稍有不同的是,川菜偏爱麻辣口味,贵州菜则专注于酸辣。
首先来谈:酸。
贵州有一句俗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说的就是贵州人对于吃酸一事的痴迷,依赖。如果饮食中没有酸食,贵州人就会像菌子季里吃不到野生菌的云南人一样,生活都没有了盼头。
(A)作为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无论是东部及南部的侗族、布依族、水族,还是北部及西部的苗族等,在吃酸这件事上,他们的意见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贵州人日常生活中万物皆可入酸:以米酸为代表的禾酸、以酸菜为代表的菜酸、以虾酸为代表的荤酸、以柠檬酸为代表的果酸……可以说但凡能吃的东西,贵州人都把它们塞进缸里发酵了。
至于做酸食的手法也是五花八门,主流的就有酵酸、泡酸、腌酸、糟酸、沤酸等。
最令外地人大开眼界的可能是沤酸。《酸食志》介绍:“沤,是将食材,无论菜蔬还是肉禽河鲜,长时间在坛子里沤,且随吃随沤。沤出来的食材腐败酸化,不要说细嫩、嚼劲,拿都拿不起来,全成汁水。
都匀四酸中的臭酸便来自于沤酸这一做法——从坛子里取出时就是一勺暗绿色浓汁,味道熏人。这种令本地人胃口大开的酸食,外地游客往往敬而远之,有的人连走近都不敢。
当然游客到了贵州,吃酸的首选自然是酸汤,最著名的当属毛辣酸和米汤酸。用汤色区分,一个呈乳白色,一个呈鲜红色,因此它们也分别被称作红酸汤和白酸汤。
其中,红酸汤是用毛辣果——一种贵州野生西红柿制作、发酵而成,这种酸汤也因此烙印下了当地特色。
这一锅红色,正是贵州菜的绝对C位——酸汤鱼的灵魂所在,而生活在贵州凯里的苗族人,又拥有制作这一道菜的绝对权威。过去,当地甚至还有“做不了酸汤嫁不了人”的说法。
除酸汤之外,有着糟辣酸风味的糟辣脆皮鱼、醋酸风味的丝娃娃、以及黔西特色的酸笋鱼,都是贵州酸食的经典人气菜,代表着一方水土的特色。
(B)贵州高原多山,交通受限,外贸多有不便。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任何盐资源的省份。清代嘉庆九年,张澍来到此地,在《续黔书》中云:“黔介滇、蜀之中,独不产盐,惟仰给于蜀,来远而价昂。”
多重限制下,贵州人民缺盐成了常态。可偏偏这里气候潮湿,烟瘴弥漫,本地人容易患上腹泻、痢疾、食欲不振等毛病,在缺盐的条件下,只能另辟蹊径,用酸食来提高食欲,帮助消化和止泻,促进新陈代谢。
久而久之,对于贵州人来说,吃酸成为了吃盐的代餐。没想到,这种“曲线救国”的做法,却在日后形成了无可替代的酸食文化,也成为了中国饮食中的一朵奇葩。
(C)再讲辣,鲜为人知的是,贵州是中国最早广泛食用辣椒的地区。这种原产于美洲的作物,自明代隆庆、万历年间传入中国后,一开始并未被人们发掘其食用、调味用途。在沿海地区,辣椒原本只是观赏作物。这一现象在明神宗万历十九年的《遵生八葵》可以找到记载:“番椒,化生花白,子俨突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当辣椒从沿海地区来到内陆后,贵州人提炼出了它的调味价值。辣椒产量高,贮存方便,因此成为了重要的调味料。
贵州人食用辣椒,除了能祛湿外,更重要的原因跟此地偏好酸食一样,也是缺盐的“副作用”。早在康熙年间,《思州府志》就有记载:“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黔书》也持相同观点:“当其(盐)匮也。代之以狗椒。椒之性辛,辛以代咸,只逛舌耳,非正味也。”
可以说,贵州是中国食辣地图的中心和源头,而这一格局早在嘉庆年间就已形成。
与辣椒相互成就的,还有贵州菜里的蘸水。
蘸菜吃的蘸料,也叫做“辣椒水”,因为几乎每碗蘸水都会加入辣椒,没有辣椒的蘸水也就没有了灵魂。仅以辣椒区分,就可以有干辣椒面、糊辣椒、油辣椒、剁辣椒、糟辣椒蘸水等。每种辣椒做的蘸水,搭配的菜还都不一样,例如干辣椒面一般拿来蘸烙锅洋芋、烤豆腐,油辣椒拿来蘸豆花,剁辣椒和糟辣椒一般当作火锅的蘸水。
吃个蘸水都能吃出满汉全席的架势,足见贵州人对待它有多认真、着迷。
不过,蘸水原料里,也有一些食客唯恐避之不及的。其中,折耳根当最受争议。它也叫鱼腥草,人们对折耳根的感情可谓冰火两重天。贵州人离不开它,但外地食客却并未能全盘接受。(D)一方水土,一方饮食,贵州菜里,藏着这一高原山区丰富、多元的历史与人文况味,而酸与辣,正是当地饮食文化的灵魂所在。
选自《新周刊》(有删改)
12、下列选项不符合文章内容一项是( )(3分)
A. 贵州人制“酸”的品类多样,但究其原理便是食物在封闭空间发酵而成。
B. 酸发酵的最高境界是“沤”,即菜蔬、肉禽河鲜高度腐败酸化成汁液状。
C. 贵州人对蘸水“满汉全席”般的高要求,体现了对“辣”的认真和着迷。
D. 早在清朝康熙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贵州为中国食辣地图中心和源头的格局。
13、文中有“贵州人食用辣椒,除了能祛湿外,更重要的原因跟此地偏好酸食一样,也是缺盐的“副作用”。选出“副作用”相关内涵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A. 贵州人食用“酸辣”的原因是高原多山,交通受限,外贸不便,无更多口味可选。
B. 贵州高原缺盐是常态,当地气候潮湿,多烟瘴,本地人易腹泻、痢疾、食欲不振。
C. “酸、辣”口味作为吃盐的代餐,是贵州人在多重限制下、另辟蹊径的一种选择。
D. 选用“酸、辣”口味除了祛湿,还能提高食欲,帮助消化和止泻,促进新陈代谢。
14、“贵州人嗜酸,如今已成为一种割舍不去的生活方式;但在过去,这却是当地人不得已的选择。”这句是从文中截取出来的,你觉得应该放回ABCD哪处,为什么?(4分)
应该放回( )处,因为:________________
15、贵州菜中酸与辣,是本地饮食文化的灵魂所在。结合你的生活经历,也可从文中的语段寻得思路,试举一例,介绍你熟悉的有“酸与辣”灵魂的一道小吃。(4分)
所谓一方水土,一方饮食,我最喜爱的美食(小吃)是: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文阅读
西山十记·记六① [明]袁中道
背香山之额,是谓万安山,刹庵绮错之中,有寺不甚弘敞。而具山林之致者,翠岩也。门有渠,天雨则飞流自山颠来,岩吼石击,涛奔雷震,直走原麓,洞骇心目。刹后石路百级,有禅院,四周皆茂树。左右松柏千株,虬曲幽郁,无风而涛。好鸟和鸣于疏林中,隐隐见都城九衢,宫观栉比。万岁山及白塔寺, 了了可指。其郊之林烟水色,山径柳堤,及近之峰峦叠秀,楼阁流丹,则固皆几席②间物。出门,即为登眺;入门,即就枕簟③。虽夜色远来,犹可不废览瞩。有泉甚清,可煮茗,遂宿焉。风起,松柏怒号,震撼冲击。枕上闻其声,如在扬子舟中,驾风帆破白头浪也。予遂定计,九夏④居此, 以避长安尘矣。
【注释】①选自《珂雪斋集》。②几席:几和席,古人凭依、坐卧的器具。③枕簟(diàn):意思是枕席,泛指卧具。④九夏:夏季,夏天。
16、下列声音未在文中出现的一项是 ( )(3分)
A. 飞流声 B. 松涛声 C. 鸟鸣声 D. 破浪声
17、请将文中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摘抄下来。(4分)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3分)
A. 天雨则飞流自山颠来 手自笔录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 了了可指 钩画了了 魏学洢《核舟记》
C. 有泉甚清 可爱者甚蕃 周敦颐《爱莲说》
D. 如在扬子舟中 庭下如积水空明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岁晚 (宋)王安石
月映林塘澹①,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净②,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菂③,扶衰④坐野航⑤。
延缘⑥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注释】①澹:安静。②绿净:指水。③菂(dì):莲子。④扶衰:支撑着衰老的身体。⑤野航:停泊郊外的船只。⑥延缘:徘徊流连。
19、班级开展“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根据诗歌情感判断,本诗最适合归入的一类是( )(3分)
A.思亲怀友 B.离别愁绪 C.家国情怀 D.感叹年华
20、本诗首联和颔联中的景象有声、有色、有味。请你结合诗歌内容描绘这一景象。(4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进班级开展“自强不息”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21、在撰写“自强不息”主题演讲稿时,有同学收集了下列素材,这些素材中能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典故和名言诗句有( )(3分)
①闻鸡起舞 ②庄周梦蝶 ③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④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⑤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2、班级响应号召,将要开展演讲比赛,请你完善各项活动环节。(6分)
赛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撰写演讲稿;②小组比赛,推荐选手;③A______________。正式比赛 ④选手依次上场,发表演讲;⑤B_____________;⑥获奖选手发表感言,评委点评。
【开场白准备】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激昂的音符,能谱写出催人奋进的乐章;C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继续传承这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当代青年自强不息的精神吧!(仿照画线的句子,在C处补写句子)
23、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围绕此次活动撰写活动心得。下面①-⑦的内容共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6分)
①自信、自立、自强是人生中最耀眼的三盏明灯。②自信,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拥有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自立,让我们学会独立,不再过分地依赖父母;自强,让我们努力向上,发愤图强,勇敢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③可以说,这三盏明灯,照耀着我们长大、成才,照耀着我们走向未知且充满坎坷的人生之路……④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⑤作为承载未来的中学生,我们应当建立远大理想,永远奋发向上。⑥同时,在学习上,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不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开辟新境界。⑦让我们行动起来,把自强不息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五、写作能力(60分)
24、同学,在生活中,你有一定遇到过又惊又喜的事情。带给你惊喜的,或许是一块蛋糕、一本书,也或许是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温暖人心的举动……在这些惊喜当中,意料之外的事可能会让你更激动、更惊喜,但意料之中的事往往与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信念紧密相连,使我们心中最真挚的期待得以实现,是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点缀,也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请以“意料之中的惊喜”为题,写一篇600-7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1)明确因为什么而“惊喜”,写清楚“意料之中”和“惊喜”之间的关系。
(2)详略得当,充分表现“惊喜”的过程。
(3)有逻辑地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发现、感悟、思考等。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