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亘古(gèn) 深宵(xiāo) 揩油(kǎi) 锋芒毕露(lù)
B.呜咽(yè) 瑶言(yáo) 拖沓(tà) 锲而不舍(qiè)
C. 炽热(chì) 诘问(jié) 晌午(shǎng) 大庭广众(tíng)
D. 陡峭(qiào) 荒僻(pì) 竹蔑(miè) 千钧重负(jūn)
2. 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
①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②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③__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④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⑤__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⑦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⑧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名著阅读。(4分)
3. 《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海底之旅遇到了很多危险,请用短语的形式概括写出“冰山封路”之后他们遇到的危险,至少写出两个。
4. 有人说,小说《骆驼祥子》中人物的名字很多都具有讽刺的意味,例如祥子。请再写出一个能凸显这一特色的人物,并结合人物命运作简要分析。
5. 下列各项短语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记载历史 管理图书 提高境界
B. 露珠晶莹 目光炯炯 游戏规则
C. 跑了两圈 休息两周 玩得畅快
D. 飞快奔驰 高贵品质 理性思考
6. 下面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梦溪笔谈》是沈括的一部笔记作品,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B.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首民歌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她的儿女情怀。
C.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D.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小说的作者魏巍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杜绝人们横穿马路的不良行为,交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B. 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C. 他亲眼目睹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幕。
D. 新技术的使用,让这种产品的成本下降了一倍。
8. 补充下列句子,使之构成一组句式相同、语义通顺的排比句。
繁花是春天的笑脸,阳光是夏日的欢唱,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1948年朱自清当时患了严重胃病,却无钱治疗。②因为那时物价飞涨,他全家十二口人吃都不够,哪有钱去治病呢?③他看着来找他签名的吴晗,问道:“签什么名啊!”④吴晗展开折叠的大纸,只见抬头有一行醒目的大字:抗议美国扶日政策,拒领美援面粉。⑤朱自清只看了一眼,便用颤抖的手拿起笔来。⑥吴晗看见朱自清太贫困了,便凑过来说:“唉!这次您……”⑦“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⑧朱自清推开吴晗的手,在宣言上一丝不苟地签上了名字。
A. 第①句中“却”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B. 第②句中的“呢”是助词,第⑥句中的“太”是副词。“唉”是叹词。
C. 第⑤句中的“用”是动词,“便”是副词。
D. 第⑧句中的“在”是介词,“了”是助词。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一)(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_ ②但手熟尔_________
③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_ ④笑而遣之_________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但微颔之 何陋之有 B. 以我酌油知之 蒙辞以军中多务
C.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密布字印 D. 康肃笑而遣之 濯清涟而不妖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尔安敢轻吾射!
13. 联系生活实际,从“康肃公”的角度写出你获得的启示。
(二)(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③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官名,管理山泽、围猎的官员。③焉:何,哪里。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15. 结合文段内容,分析文侯是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14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宗月大师
老舍
①小时候,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
②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是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一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太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费、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③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刘大叔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他们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老师“嚷”了一阵,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④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⑤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⑥人们吃他,他甘心叫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这些,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⑦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太乐善好施了。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得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
⑧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⑨他自己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办粥厂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⑩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⑪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⑫他是宗月大师。
(有改动)
16. 本文题目是“宗月大师”,但作者在文中一直称呼他为“刘大叔”。只在最后一段点题,为什么?
17. 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
(1)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费、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
(2)这样苦修,他的脸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18. 选文第⑪段中画横线句子里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好处”分别指什么?
19. 你在“宗月大师”身上学到了哪些?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二)(14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姨的口罩
朱权
①刘姨祖籍湖北,十年前,一场变故让她孑然一身留在了客城。她是环卫所临时工,为了生计,还在小区做钟点工。
②原本,刘姨想春节回一趟久别的老家,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计划。看着确诊人数不断攀升的消息,刘姨内心焦急又难过。对于疾病、灾难与死亡,她在十年前就已撕心裂肺地感受过,那种情景,十年来一直在眼前挥之不去。她仿佛已身处湖北一个空旷的街角,身边有人在呼救,而自己眼睁睁地看着他将要窒息却无能为力……
③当人们不断传播着城区所有药店的口罩售罄的信息时,刘姨的鼻梁上还挂着戴了两天的一次性口罩。此时,刘姨是不缺口罩的,没有疫情之前,她每月在环卫所领取的30个口罩,几乎都省下过半,加上前些日子在一医药公司搞卫生时,老板送了她一大盒。刘姨心里在盘算,自己留在出租屋里的口罩少说也有三百多个,按照现时的价格,至少能卖一千多元,这可是一个月的收入呢!长年的体力劳累,使刘姨的日子过得节俭与精打细算。
④其实,刘姨几年前就开始在工作时戴口罩了,确切地说,这一习惯是从她为吴医生做家政开始的。记得第一天到吴医生家做家政时,刘姨就被吴医生要求戴口罩,按照吴医生的意思,“戴口罩做清洁时能防尘防菌,比较卫生和安全”。而在刘姨看来,戴口罩虽然呼吸不畅,但可以不与人说话,工作时会更加专心致志,也就是所谓的“少说话多做事”。因为“少说话多做事”,小区里越来越多人请刘姨搞卫生,有公务员、私企老板、教师、公司白领、房产中介等。
⑤刘姨将所有口罩摊在桌子上数了两遍,好家伙,每一个都有独立包装,一共326个。刘姨一边琢磨着怎么卖口罩,一边用力捏紧鼻梁上的口罩金属条,呼吸有点急促,手心一直冒汗……
⑥忽然,手机铃声响起!是吴医生来电。
⑦“刘姨!我下午要去湖北医院帮忙,这个月工资先付给你,你近期不用来家里搞卫生。对了,我留了个口罩在门卫处,你自己去取,外出记得要戴口罩……”
⑧放下手机,刘姨觉得眼睛一热,眼泪顺着口罩直往下滴落,耳根被口罩的松紧带勒得发烫。一瞬间,刘姨就作了决定,要将300个口罩给吴医生,湖北疫区医院比自己更加需要这些口罩。余下的26个,刘姨想留给身边需要的人。
⑨在去往医院的路上,刘姨给雇主们打电话,她想问问他们需要口罩吗?公务员张姐在统计社区外来人员,陈老板在筹集复产的物资,王老师在准备网课,李经理正用视频安慰在河南接受隔离观察的女友……他们都没有及时接听刘姨的电话。倒是房东叶女士的手机短信发了过来:刘姨,这两个月免收房租,祝安康!
⑩在医院停车场,几十位医生与护士整装待发,好不容易,刘姨才找到吴医生,并将300只口罩交到她手里。两辆满载医护人员的大巴车稳稳地开出,此时此刻,出征湖北的人们与送行的人们,都整齐如一地戴着口罩,口罩之上,一双双眼睛,是那么明亮,那么清澈,那么温暖!
20. 题目“刘姨的口罩有何作用?
21. 有人说,选文第①段删掉显得文章更简洁,请谈谈你的理解。
22. 赏析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
放下手机,刘姨觉得眼睛一热,眼泪顺着口罩直往下滴落,耳根被口罩的松紧带勒得发烫。
23. 第⑨段写其他人的行为,尤其是“房东叶女士给刘姨发来免收两个月房租的手机短信”,有何作用?
24. 分析选文第⑩段的作用。
四、作文(50分)
25. 请以“特别的周末”为题作文。
要求:①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②在记叙中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③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