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范文,收藏备用
范文:
1
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有一位叫孟姜女的女子。
一天,她正在院子里晾晒衣服,发现树荫下藏着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子,孟姜女刚要呼喊,只见那名男子连连摆手,哀求道:“我叫范喜良,因惧怕官府抓丁才逃难到这儿,希望姑娘给我留一条生路。”原来秦始皇为了修筑万里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善良的孟姜女和她的家人可怜范喜良的悲惨境遇,就把范喜良留了下来。后来,孟姜女的家人发现范喜良一表人才、知书达礼,于是决定撮合孟姜女和范喜良。范喜良和孟姜女在相处的过程中,彼此也暗暗产生了感情,因此都欣然同意。
然而,就在孟姜女和范喜良成亲三天之后,四处抓丁的官府听说孟姜女家有成年男子,立刻上门找到范喜良,根本不解释直接用铁链一锁,就把范喜良抓到修筑长城的工地去了。坐卧不安的孟姜女和家人商量后,毅然决定带上自己为丈夫做的御寒棉衣去工地寻找丈夫。
孟姜女一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等她来到长城脚下找到丈夫所在的工地后,却得到了丈夫去世、尸骨已经被埋在长城里的噩耗。孟姜女只觉得眼前一黑,号啕大哭起来。她整整哭了
三天三夜,连天地都被她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刮得越来越猛烈。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一段长城轰然倒塌,长城脚下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骨。孟姜女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丈夫,但范喜良却再也看不到妻子了。
2
白蛇传(节选)
清明时节,西湖岸边花红柳绿,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西湖上有座断桥,这天,断桥之下驶来一艘小船。船头伫立着两个妙龄女子,一位身着白色纱衣,仿佛天仙下凡;另一位则穿着一身水绿色的衣裳,灵动可人。
这两个女子其实是修炼成人形的蛇精。她们来到人间并非想要为非作歹,只是因为在山中修炼了千百年,觉得烦闷,便到人间散散心,没想到一下子就被人间的美景吸引住了,迟迟不忍离去。她们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
不久,船家靠岸,两人便上了岸,一边说笑,一边四处闲逛。谁知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困住了。她们既没带伞,又不便在大庭广众下变为原形,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一把纸伞撑在了她们的头顶,为她们挡去了风雨。倍感诧异的白素贞抬头一看,只见一位年纪轻轻、温文尔雅的白面书生正在为她们撑伞。
那位年轻书生轻声说:“两位姑娘用我的伞吧。”白素贞一愣,小青眼尖,一把接过伞撑在头顶。这下好了, 白素贞和小青不用淋雨了。她们对此十分感激,约好第二天到年轻书生家还伞。
第二天,白素贞和小青按照年轻书生留下的住址,找到了他的家。原来年轻书生姓许名仙,父母双亡,寄居在姐姐家,在一家药铺当伙计。白素贞见许仙忠厚老实、心地善良,对他的好感越发加深了。
从此,他们常常见面。不久,在小青的撮合下,他们结为了夫妻。
3
田螺姑娘
从前,有个年轻人,独自种着几亩田生活。
一天,年轻人从田里捡回一个大田螺,看它漂亮就养在灶边水缸里。第二天晚上,他耕作回来,发现饭菜都已做好,屋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次日早上,又见满桌丰盛的早饭,却找不出一个人影,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年轻人以为是隔壁老太太为他做的,但最终发现不是。
第四天耕种时,他特意提早回家了,发现一个姑娘在做饭。姑娘一看见他,便逃进了水缸里。年轻人把这事告诉了隔壁老太太,得知那是田螺姑娘,只要在她出来后,拿走田螺壳,她就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为拿到田螺壳,年轻人放弃耕田在家等待,但连等六天都找不到机会。他只得又卖力地去干活,回家时发现所有家务又做好了。原来,田螺姑娘要试试他的心,她可不愿意嫁给懒汉,年轻人从此不敢懈怠。
又一天,年轻人起得早了,听到水缸里有声音,就趁姑娘出来后拿走了田螺壳。田螺姑娘发现后想逃回壳里,但为时已晚,她只好答应嫁给年轻人。
就这样,年轻人和田螺姑娘做了夫妻,过着男耕女织幸福安乐的生活。
4
梁山伯与祝英台
古时候,祝家庄有个祝员外,他有一个女儿叫祝英台。她天资聪颖,从小在家读书识字。
祝英台十六岁那年,想到杭州城求学,被父亲拒绝了。于是,祝英台带着丫环女扮男装就出发了。途中,祝英台结识了同去杭州城求学的书生梁山伯。两人因志趣相投,结拜城“兄弟”。
在杭州城求学的三年中,祝英台与梁山伯一起读书识字、谈诗论文,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感情日渐深厚。
三年后的一天,祝英台收到一封家信,父母催她回家,祝英台舍不得梁山伯,委托师母将自己的玉佩作为信物转交给梁山伯。回去那天,梁山伯去送她,祝英台多次暗示自已是女子,可梁山伯始终没有领会,祝英台便谎称家中有一位九妹,想许配给他,叫他七夕去提亲。
师母将玉佩交给梁山伯,梁山伯才恍然大悟,于七夕到祝英台家提亲。但是,当他赶到祝英台家时,得知祝英台已被父亲许配给别人,还不许他们两人见面。
梁山伯回到客栈,伤心悲痛,感染了风寒,不久去世了。祝英台得知梁山伯去世,伤心不已,她出嫁那天来到梁山伯的坟墓前放声大哭。这时,雷声大作,坟墓裂开了一个口,祝英台跳了进去。
又过了许久,坟墓里又裂开了一个口,两只蝴蝶飞了出来,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形影不离。这两只蝴蝶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5
孟母三迁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他有这些成就离不开小时候他母亲对他的教育。孟子小时候非常调皮,他的母亲为了让他受到好的教育,可花了不少心思呢!
起初,他们住的村边不远处有一块墓地,小时候的孟子就对出殡的事充满了好奇,他和邻居的小孩一起模仿送殡人的样子。孟子的母亲看到这个环境对孩子没好处,于是,他们就搬到集市中居住。
到了集市中,孟子又和邻居的孩子学起商人做起生意的样子,表演得像级了。孟子的母亲看到这种情况,觉得这个环境也对孩子没好处,于是搬到了学堂附近。学堂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深深的吸引了孟子,他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了。孟子的母亲对这里的环境非常满意,觉得这里才是适合孩子居住的地方,从此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此后,孟子在母亲的悉心教育下,倍加努力,最终成为一代大儒。
6
神笔马良
从前呐,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名叫马良的小男孩。马良特别喜欢画画,可是他穷得连一支画笔都买不起。
但是,马良可没有因为穷就放弃画画的梦想哦。他每天都用树枝在地上画呀画,无论是天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还是村里的房子、田野里的庄稼,他都画得栩栩如生。
有一天晚上,马良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梦里有一个白胡子老爷爷,他送给马良一支金光闪闪的画笔,并对他说:“孩子,这支笔会帮助你实现心中的梦想,但你一定要用它来做善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马良高兴极了,从梦中醒来后,发现自己的手里真的握着那支神奇的画笔。
马良迫不及待地想要试试这支笔的魔力。他来到村外的山坡上,对着一块大石头画了一只大公鸡。刚画完,那只大公鸡就“喔喔喔”地叫了起来,还从石头上跳了下来,拍拍翅膀跑走了。马良兴奋得又蹦又跳:“哇,这支笔真的太神奇啦!”
从此,马良就用这支神笔为村里的乡亲们画画。谁家没有耕牛,他就画一头耕牛;谁家没有房子,他就画一座漂亮的房子。乡亲们都非常感激马良,大家的生活也因为马良的神笔变得越来越好。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一个贪心的县令耳朵里。县令心想:“要是我能得到这支神笔,那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啦,哈哈哈!”于是,他派了几个衙役把马良抓到了县衙。
县令假惺惺地对马良说:“马良啊,听说你有一支神笔,能画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你要是能为我画一座金山,我就重重地赏你。”马良心里明白县令是个坏人,他才不会帮县令做坏事呢。于是,马良拿起神笔,在墙上画了一片大海,海中间有一座金山。县令高兴得眼睛都放光了,他连忙说:“快,快画一条大船,我要去运金子。”
马良又画了一艘大船,县令带着几个衙役迫不及待地跳上了船,催促马良赶紧画风,让船驶向金山。马良画了几笔风,大船就向大海深处驶去。看着船越走越远,马良又在海面上画了几笔巨浪。顿时,海浪翻滚,大船在海浪中剧烈摇晃,县令和衙役们吓得脸色苍白,拼命地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可是,没有人来救他们,最后大船翻了,县令和衙役们都掉进了大海里。
马良又回到了村子里,继续用他的神笔为乡亲们画画,帮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他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开来,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小朋友们,你们说马良是不是很聪明、很勇敢呀?我们也要像马良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哦!
7
木兰从军
南北朝时期的花木兰是一个聪明、懂事,也很孝敬的女孩子。她很小就没有了母亲,跟着爹爹长大。后来爹爹年岁大了,弟弟年纪却还小,所以家里的重活都落在了木兰身上。但是木兰从没有怨言,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
一天晚上,木兰正在织布,忽然,一个军官骑着马来到她家门前,递给她一份公文,说:“边疆正在打仗,皇帝命令征兵。你们家有一个名额在公文上,必须有一个人去边关打仗。”木兰赶忙翻开看,果然爹爹的名字在上面。
木兰回到屋里,左思右想:爹爹年岁大了,弟弟还小,怎样为国出力呀?
木兰急得一夜没有合眼。怎么办呢?聪明的木兰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决定要扮成男人的样子,代替父亲出征。
第二天一早,木兰上街买了一匹马,赶做了一身战袍,又剪了头发装扮成小伙子,就告别家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
大军流血牺牲,打了十二年仗。机智勇敢的木兰始终没让人发现她是个女孩。她和战友们一次次地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并且时常冲杀在战场的最前线。她一次又一次地立功,直至做了将军。
胜利归来之后,皇帝给了木兰很多赏赐,还劝木兰留下来做大官。但木兰什么也不要,她非常想念亲人,就和几个一起打仗的好伙伴回家了。木兰一回到家,就关上房门,开始梳妆打扮。她摘下金盔,脱下战袍,换上以前的青布衣裙,戴上以前的珠花头饰。等到木兰再出门的时候,和她一起打过仗的伙伴们个个都看呆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和自己相处了十二年的木兰原来是个漂亮的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