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30 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 分)
yōu yǎ fěi cuì kū wěi bō xuē
( ) ( ) ( ) ( )
jīng yíng kū long wǔ mèi dàn shēng
( ) ( ) ( ) ( )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6 分)
勉强(qiáng qiǎng) 模样(mú mó) 提供(gōng gòng)
尽管(jǐn jìn) 附和(hè hé) 勉强(qiáng qiǎng)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8 分)
( )七八碎 ( )然不同 ( )灯结彩
( )堂大笑 ( )拥而至 ( )然起敬
春节到了,中华大地上到处( ),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这些题目十分简单,我做起来( )。
(四)按要求写句子。(8 分)
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句)
他非常着急。(改成比喻句)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仿写夸张句)
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修改病句)
二、积累运用(20 分)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 分)
《草原》一课的作者是 ,文中表现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的句子是 “,!”
《伯牙绝弦》中,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从 “,” 这两句可以看出。
《詹天佑》一文通过 、 、 三个方面来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 “√”,错的打 “×”。(5 分)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文中的 “我” 就是鲁迅。(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伯父生前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
《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诗。( )
《月光曲》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
《京剧趣谈》一文介绍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和动作造型方面的特色。( )
(三)选择题。(5 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轻于鸿毛 精兵减政 死得其所
B. 落荒而逃 鱼贯而入 与世隔决
C. 游手好闲 见微知著 天涯海角
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句诗描写了春天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B.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句诗写的是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
C.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句诗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景色。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行,太少啦。” 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
B. 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C.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演讲稿要有针对性,做到 “心中有听众”。
B. 写文章时,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C. 在与人交流时,不需要注意说话的语气。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苦头,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B. 《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这本书讲述了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意外地骑在一只雄鹅背上,跟着一群野鹅走南闯北,饱览了瑞典的秀丽风光。
C.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贝琪在山洞中迷了路,他们靠敲石头听声音找到了出口。
三、阅读理解(25 分)
(一)课内阅读。(10 分)
《穷人》(节选)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2 分)
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 分)
从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 分)
桑娜 “心惊肉跳” 的原因是什么?(3 分)
(二)课外阅读。(15 分)
《最美的书包》
每当看到现在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
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7 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
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哪块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有一个花格子书包!
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
“家里没有碎花布。” 妈妈平静地说。
“我要!” 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
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碎花布。
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 —— 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地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
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然后抬头看看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适。
“好好学习。” 她依然平静地说。
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书包意味着什么: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第二天上学时,我郑重地背上了这只书包。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后来,它一直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中学,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着它。因为我知道:这只书包里装的不只是书本和文具,还有妈妈的爱和希望啊!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3 分)
倔强(jué juè) 愧疚(jiù jiǔ) 吞咽(yàn yān)
文中第 3 自然段中 “终于” 一词表现了 “我” 的心情。(2 分)
文中写 “妈妈开始串门了”,妈妈串门的目的是什么?(3 分)
书包做好后,“我” 的心情是怎样的?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2 分)
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中 “沉甸甸” 的含义是什么?(3 分)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为什么 “我” 称这个书包为 “最美的书包”。(2 分)
四、习作(25 分)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难忘的人或事。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要把内容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 450 字。
2024 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基础知识
(一)看拼音,写词语。(8 分)
答案:优雅 翡翠 枯萎 剥削 晶莹 窟窿 妩媚 诞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这些词语都是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本中要求会写的,通过拼音书写,旨在检验学生对字词的拼写能力和对字形的记忆。例如 “优雅”(yōu yǎ),形容人的举止、姿态等优美高雅;“翡翠”(fěi cuì)是一种珍贵的玉石;“枯萎”(kū wěi)指因干枯而萎缩;“剥削”(bō xuē)指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等。“晶莹”(jīng yíng)形容光亮而透明;“窟窿”(kū long)表示洞、孔;“妩媚”(wǔ mèi)形容女子姿态美好;“诞生”(dàn shēng)意为出生。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6 分)
答案:勉强(qiǎng√) 模样(mú√) 提供(gōng√) 尽管(jǐn√) 附和(hè√) 勉强(qiǎng√)
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读音。“勉强” 中 “强” 读 “qiǎng”,意为能力不够还尽力做;“模样” 的 “模” 读 “mú”,指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提供” 的 “供” 读 “gōng”,表示供给、供应;“尽管” 的 “尽” 读 “jǐn”,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附和” 的 “和” 读 “hè”,指声音相应;这里再次出现 “勉强” 还是读 “qiǎng”。这些多音字的读音在课本的字词学习部分有体现,学生需要准确掌握不同读音下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8 分)
答案:零七八碎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哄堂大笑 蜂拥而至 肃然起敬
解析:
补充词语解析:“零七八碎” 形容又零碎又乱;“截然不同” 表示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张灯结彩”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哄堂大笑”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蜂拥而至” 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肃然起敬”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这些词语都是课本日积月累或课文中出现过的,体现了对词语积累的要求。
填空解析:第一空,根据 “春节”“喜气洋洋” 可知填 “张灯结彩”;第二空,“题目十分简单” 所以做起来轻松容易,“轻而易举” 符合语境。
(四)按要求写句子。(8 分)
答案:
这是铁路干线。
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饿得能吃下一头牛。
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并认真克服学习上的毛病。
解析:
缩句解析: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原句 “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去掉 “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 这些修饰词,得到 “这是铁路干线”。这考查学生对句子基本结构的理解,课本中有相关的句子结构分析内容。
改比喻句解析:比喻句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这里把 “他着急” 的状态比作 “热锅上的蚂蚁”,形象地写出了他着急的程度。
仿写夸张句解析:夸张句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原句通过 “碗有千斤重” 夸张地写出了 “我” 心情沉重,仿写 “我饿得能吃下一头牛” 也是夸大了饿的程度。
修改病句解析:此句语病是语序不当,应该先 “发现” 毛病,再 “克服” 毛病,这涉及到课本中关于句子逻辑和语法规范的知识。
二、积累运用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 分)
答案:
老舍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 “人” 字形线路
解析:
《草原》相关解析:老舍的《草原》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是全文的中心句,体现了两族人民在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这是课本重点课文内容。
《伯牙绝弦》相关解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体现了伯牙和子期之间知音的默契,这是对文言文内容理解的考查,出自课本中的文言文单元。
《詹天佑》相关解析:文章通过詹天佑在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 “人” 字形线路这几个方面的事迹,展现了他杰出的才能和爱国精神,这些内容是课本课文主体部分的关键知识点。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 “√”,错的打 “×”。(5 分)
答案:
×(文中的 “我” 不是鲁迅)
√
√
√
√
解析:
《少年闰土》解析:《少年闰土》中的 “我” 是鲁迅塑造的一个文学形象,不是鲁迅本人,这涉及到对课文背景和文学体裁(小说)特点的理解,课本中在介绍课文背景和体裁时有相关提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解析:文中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如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等,体现了他爱憎分明、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这是对课文主题思想的考查,是课本重点学习内容。
《有的人》解析:臧克家的《有的人》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这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课本中会提及相关作品的背景知识。
《月光曲》解析:课文主要围绕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展开,包括他在莱茵河边遇到盲姑娘兄妹、为他们弹奏曲子以及受到启发创作的过程,是课本中一篇体现音乐与文学融合的课文重点内容。
《京剧趣谈》解析:文章确实介绍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如马鞭)和动作造型(如亮相)方面的特色,是对传统文化类课文内容的考查,课本中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京剧文化。
(三)选择题。(5 分)
答案:
C(A 精兵简政;B 与世隔绝)
C(描写的是边塞景色)
B(“三、四十岁” 中间的顿号应删去)
C(需要注意说话语气)
B(A 鲁滨逊没有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C 他们是利用风筝线找到出口的)
解析:
字词辨析解析:A 选项 “精兵简政” 才是正确写法,“减” 字错误;B 选项 “与世隔绝”,“决” 字错误;C 选项没有错别字。这考查学生对课本生字词正确书写的掌握。
诗句理解解析:“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描绘的是边塞大漠的景色,不是江南水乡景色,这涉及对古诗意境和意象的理解,课本中古诗学习部分有相关内容。
标点符号解析:B 选项中 “三、四十岁” 表示约数,中间不能用顿号,这是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课本中有标点符号用法的讲解。
语言表达解析:在与人交流时需要注意说话语气,C 选项说法错误,课本中有口语交际等相关内容强调说话技巧和语气的重要性。
名著内容解析:A 选项鲁滨逊的经历没有小人国、大人国,他是在荒岛上生存;C 选项汤姆和贝琪是利用风筝线找到出口;B 选项对《骑鹅旅行记》内容描述正确,这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内容的了解。
三、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10 分)
答案:
主要写了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出海未归的丈夫,同时描绘了渔家小屋温暖舒适的环境和孩子们安静睡觉的场景。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写出了屋外环境的恶劣,衬托出渔夫出海打鱼的危险。②与屋内温暖舒适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桑娜的勤劳能干。
体会到桑娜的勤劳,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桑娜 “心惊肉跳” 一是因为屋外环境恶劣,担心丈夫的安危;二是因为家境贫寒,生活艰难,丈夫若有闪失,一家人的生活将陷入困境。
解析:
主要内容解析:本题通过对段落内容的概括,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需要学生抓住人物(桑娜)、环境(屋外狂风呼啸,屋内温暖舒适)、事件(等待丈夫)等关键信息,这与课本中对记叙文要素的学习相关。
环境描写作用解析:环境描写在文中往往有烘托氛围、衬托人物、推动情节等作用。这里屋外恶劣环境与屋内环境对比,既体现渔夫打鱼的危险,又突出桑娜的勤劳,这些作用分析在课本中有专门的讲解和示例,如在一些课文分析环节会重点讲解环境描写的妙处。
句子理解解析:从对屋内环境的描写能看出桑娜把家收拾得很好,反映出她的勤劳,这是对细节描写理解能力的考查,课本中会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心惊肉跳” 原因解析:这需要结合上下文和人物的生活背景来理解,体现了对文本深层含义的挖掘能力,课本在阅读理解训练中会培养学生这种联系上下文解读人物心理的能力。
(二)课外阅读。(15 分)
答案:
jué√ jiù√ yàn√
渴望拥有书包的急切
妈妈串门是为了向邻居们讨要碎花布,攒够做书包的材料。
兴奋、惊喜、愧疚、不安
“沉甸甸” 既指书包里装的东西虽少,但有妈妈的爱和希望,感觉分量很重;也指 “我” 感受到了妈妈为做书包付出的艰辛,心情沉重。
因为这个书包是妈妈用她的矜持和尊严换来的,里面装满了妈妈的爱和希望,所以 “我” 称它为 “最美的书包”。
解析:
读音选择解析:“倔强” 的 “倔” 读 “jué”;“愧疚” 的 “疚” 读 “jiù”;“吞咽” 的 “咽” 读 “yàn”,这是对字词读音的考查,与课本中的生字读音学习相关。
“终于” 的心情解析:“终于” 一词体现了 “我” 长期渴望拥有书包,在获得上学资格后急切盼望有书包的心理,这是对关键词语理解能力的考查,课本中会训练学生通过关键词体会人物情感。
妈妈串门目的解析:从文中 “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碎花布” 可以看出妈妈串门是为了收集碎花布做书包,这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和理解能力,与课本阅读理解训练一致。
“我” 的心情解析:文中直接描述了 “我” 看到书包后的兴奋、惊喜,又因想到妈妈的付出而愧疚、不安,这是对文本内容的直接提取,体现学生对情感线索的把握,课本中会有类似通过文中语句分析人物情感变化的练习。
“沉甸甸” 含义解析:这是对关键词语深层含义的理解,需要结合全文妈妈的付出和书包所承载的情感来分析,与课本中培养学生理解文本深层意义的目标相关。
书包 “最美” 原因解析:这是对文章主题的理解,通过分析书包背后妈妈的爱和付出,理解 “最美” 的含义,这与课本中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要求相符。
四、习作(25 分)
《那盏温暖的灯》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有许多璀璨的明珠,它们熠熠生辉,每一颗都代表着一段难忘的经历或一个难忘的人。而其中最耀眼的那一颗,便是外婆家那盏温暖的灯。
外婆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每当夜幕降临,整个村子便被黑暗笼罩,只有外婆家那盏灯,总是亮着,为晚归的人们指引方向。小时候,我最喜欢在外婆家过夜。每到晚上,我总会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玩累了,一抬头,便能看到那盏温暖的灯,灯光从窗户里透出来,洒在院子里,黄澄澄的,仿佛给整个院子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那灯光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我瞬间忘记了疲惫,满心都是温暖。
记得有一次,我在外面玩耍时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大哭起来。小伙伴们赶紧把我送回了外婆家。外婆听到我的哭声,急忙从屋里跑出来,一把将我抱进怀里。她没有说一句责备的话,只是心疼地看着我的伤口,然后小心翼翼地给我清洗、上药。在处理伤口的时候,那盏灯就静静地在我们头顶照着,灯光柔和而明亮,让我渐渐止住了哭声。外婆那慈祥的面容在灯光下显得更加和蔼,她一边轻轻地吹着我的伤口,一边安慰我。那一刻,我觉得那盏灯就像外婆的爱一样,虽然无声,却无比温暖。
后来,我长大了,去外婆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那盏灯却一直亮在我的心中。每当我遇到困难或者心情低落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盏温暖的灯,想起外婆那慈祥的面容和无尽的关爱,它就像黑暗中的灯塔,给我力量,让我重新振作起来。那盏灯,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存在,它承载着我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外婆深深的爱。解析:本题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难忘的人或事的作文,这与课本中的写作训练要求相关。六年级上册课本中有多个单元涉及到写人、记事类作文的指导,包括如何选材、确定中心、组织语言、运用描写方法等,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写出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的作文。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素材,如难忘的一次比赛、一位老师、一次旅行等,通过具体的事例、生动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来展现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