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些读者让我写写教育部发布的新课标改革。毕竟这是十年一遇的,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有着风向标的作用。
我也仔细研读了,其实结论就一个:
家长不用费心研究
新课标改革是给教育工作机构和老师的,从实施到落地,到各省市乃至各学校,都是不同的,也需要一段时间的。
新课标9月开始逐步推进实施,教材可能明年会开始有所改动。但这都是学校的事,而学校是专业的教师团队,一定会把这些一一落实。
如果家长非要做什么,就两件事:
1、配合学校,让孩子高质高效完成校内各项教学任务;
2、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和期许,合理规划自家娃。
要知道,新课标改革是针对全国的,是考虑到国家教育平均水平和人才储备而制定的。
但是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实际情况,每个孩子都是喜好性格完全不同的独立个体,未来的方向也因人而异,所以每个家庭规划一定各不相同。
说白了,不管课标怎么改,咱作为家长,该干嘛干嘛。
打个比方,课标里英语的学习时长降低了,教学比重也降低了,甚至全国统一都是三年级开始学习(部分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一二年级开始)。
这就说明英语不重要了吗?其实学不学,怎么学,看家庭规划和各自目标。
好比我,希望孩子未来能不受语言能力的限制,无论是读书深造,还是工作选择,都能多个技能,多些机会,所以咱就该好好学。
这和课标改不改,真没关系。毕竟世界是动态发展的,全球一体化虽然在疫情的形势下有了新的变动和挑战,但兼容并包一定是大势所趋。
而实际上,看起来英语的时长短了,比例低了,但实质上对于词汇量和灵活运用的要求是加强了,换句话说:更难了。
我在网上找到一张图,感谢制图人,非常清晰的把英语新课标的特点都总结出来了。
而在具体的指导上,就更细节了,比如要学会阅读策略,要多听多读等等。
经常看我文章和视频号的老读者,尤其是我们家庭英语通识大课里的学员家长们,完全可以放心了吧!
这些都是我一直带着大家在做的,我们通过日常沟通和阅读,以及正确的规划就能轻松做到的事。自信的说:跟着我们方法走的原版娃,还怕什么考试?
学习从来都不是单线条的
通识教育、多学科和思考并行
这是我带娃做一篇英文阅读
会从自由讨论开始
到自行资料查找
中英文同主题书知识点检索
同主题动画等
帮助娃深度理解,解决问题
知识点和语言能力自然在此过程中增加
再说语文,这个比例图可能很多家长都已经见过了。
语文比例一如既往是最高,其实这是大家老早就认同的事实。对于咱中国人来说,把自己的母语学好,是天经地义的事。
不仅仅是流利的说话,还包括有深度有思考的阅读,清晰有条理的表达,最好还有自如流畅的行文。
看,这目标多明确,虽然做到者寥寥吧。但即使没有新课标,也是必须是咱广大家长的目标啊!
看看新课标里怎么写的,非常清晰:
一二年级打好字词基础,养成阅读习惯和积累习惯;三四年级提升字词运用能力,丰富语言储备;五六年级品鉴优秀诗文,能运用到读写中;7-9年级深刻感受文字内涵,阅读名著,课外阅读量达到260万字。
这不就是我一直在和大家强调的么?怎么读,怎么积累,如何打好基础,公号文、视频号、直播讲座,都一次次给大家举例。别一味追高追难,基础第一,兴趣第一!
不是我多牛什么的,而是万事万物都不离其宗,把握住本质,就是抓住根本,不管怎么变,都不会跑偏。
接着说数学。
虽然我并非数学专业,但育儿也好,教学也罢,原理是一致的。数学是生活里的科学,一定不要只谈计算,而是要让孩子学会应用,尤其是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
我给大家的家庭英语启蒙通识课里,第一个月的内容就是数感,有大量的生活里的数学实践,我自己带娃也是这个方法。
我们来看看新课标里对于数学的一些教学实例建议,非常实用特别好!
我建议每个家庭都可以做起来!当然,你要没时间精力也没事,学校老师会做的!所以咱踏踏实实配合好学校就行!
看到没,其实教育专家们,已经给了各学校各老师非常明确的教学指导。这些都是学校一定会去逐步落实的!
包括先先学校,还有我身边不少娃所在的学校,校内其实做的非常好了。老师做的,也远远超过大部分家长的想象。真正能做到慢即是快,把原理掰开揉碎给孩子们讲清楚的。用各种实践来帮助孩子们理解、认知、巩固基础知识。
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一定是孩子未来能走得远的坚实基础。
所以家长们要做的,不是各种高难度题型,而是跟好校内!把基础和原理落到实处!
本来还想写写艺术和体育,已经又熬到凌晨5点半窗外早起的鸟儿都叫唤半天了。简单说说吧。
其实还是同一个原理。
艺术是美育,让孩子学会欣赏,既然课标给了这样的方向,那学校一定会有相关课程。家长不用担心自家没有学乐器学画画是不是就无法应付考试。
拿报班的时间,带孩子去听听音乐会,看看画展,舞台剧表演,这才是真正的艺术美育。
上周末在国家大剧院包场
和大家一起看给孩子们的国乐音乐会
全场互动嗨翻
孩子们问的问题都特别有水平
是一节绝佳的音乐启蒙课
而体育更是简单,不管课标是什么,不管怎么考怎么改,加强基础体能训练,养成运动习惯,保持运动频次,再有那么1-3项自己喜欢且擅长的项目。肯定不会错。
我家俩娃运动日常
就这兴趣度和活动量
我真不担心他们应付不了考试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
与其花很多时间在校外,费力研究各项政策,削尖脑袋去想报什么班,不如踏踏实实在家里做好陪伴。
每天保证高质量的中英文阅读时间,亲子游戏沟通时间,再扎扎实实的把校内跟上,翻翻孩子的课本和课内教辅练习册,做好查漏补缺。平时带娃多锻炼常运动,比什么都靠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