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二学期学生素质中期评价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20分)
1.补全成语(2分)
( )( )皆知,
大庭( )( )。
2.完成注音(2分)
萦绕( ),彩棱镜( )。
3.默写(7分)
(1)《木兰诗》中,概括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_______,对镜贴花黄。
(3)《春夜洛城闻笛》中,以声传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晚春》的最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性学习(9分)
(1)选择出病句并修改(3分)
A.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通过官网下发通知,正式对外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B.去年以来,多部门开展隐私条款专项工作,督促相关企业明示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规则,并征求消费者的明确授权。
(2)完成对联(2分)
学子倾心昌国运,________。
(3)写4个关于“友谊”的比喻句形成排比,格式如“书籍是一眼清泉,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要求不少于80字。(4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古诗阅读(7分)
晚春次韵
戴复古
酒醒愁难醒,春归客未归。
莺啼花雨歇,燕立柳风微。
世路多殊辙,人生贵识机。
低头饱一粟,仰首愧云飞。
5.简要概述本诗的主旨。(3分)
6.翻译“酒醒愁难醒,春归客为归”。(4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①。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②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③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暝坐④,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①进士第: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②翕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③南:意思是向南。④瞑坐:闭着眼睛坐着。
7.解释引号内词语。(4分)
(1)笑而“谴”之:
(2)幼“颖异”:
(3)以“书”赴:
(4)“盖”年四十矣: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2)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9.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3分,不多于30字)
10.分别概括卖油翁与杨时的形象。(4分)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离花近一些
①祖母总能准确分辨出花中最美的一朵,步伐轻盈地走过去,弯下腰,陶醉在花的清香里。这时,她往往正挎着一篮猪草刚从原野里归来,或是正在扶着竹帚打扫庭院。无论晨昏,始终有一朵花开得正好,仿佛只为恭候这位鹤发童心的老婆婆。我觉得惊奇,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清澈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桐树下晾着的一碗清水,干净得能看到飘零的紫烟。
②祖母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的我还不到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上遍布的寒霜,不由一阵阵打颤。她哭得停不下来,直到双目失明。无法再去回忆年迈的祖母是怎样在黄昏里一步步蹒跚,摸索着为我做饭洗衣,送我到村小上学。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灯下写作业,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在柔风送来的阵阵幽香里,循着香来到院子中。“回来了,你们真的回来了……”祖母哽咽着,跟随着若有似无的花香来到墙边,只见一簇簇鲜花在月光下美如仙子,婀娜多姿。这些花默默地发芽,拔节,直到缀满花苞,祖母虽然看不见却也不曾错过花开。花香盈盈,勾勒出温暖,给了她一个满满的拥抱。淡淡清香扣开了祖母紧闭的心门,日子随着一朵花的盛开渐渐有了颜色。侍弄了一辈子庄稼的祖母,能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每个节气里感知到每朵花的气息。天气慢慢变热,花香愈加馥郁了,祖母在庭院里走动时甚至可以扔掉拐杖,被花香牵着悠然漫步。祖母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她在花丛中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盛夏光影里她莹白的发犹如栀子花开。
③秋风扫,落叶忙。祖母也忙。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来年春天,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他们从祖母安详的面容里看到了朵朵花开,心想那些花一定是美的。街坊邻里也会来要,去年花开满院,她们曾大把大把地抱花回去插在粗瓷敞口的瓶里,见过的人都晓得这些花是美的。
④祖母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祖母了,她成了大家的“花婆婆”。大人小孩儿都愿意围着她玩闹说笑,谁有了烦心事都要到她开满鲜花的院子里坐上一会儿,倾诉着心底的烦恼,像对祖母说又像是对花儿说。一年又一年过去,我们这条民风淳朴的小巷,有了个诗意的名字:花巷。我在花开花落中长大,就要离家上大学,乡里乡亲都聚拢来,叮咛嘱咐说,花婆婆是我们大家的祖母,彼此供养,相依相扶,我去了只管好好念书。不知谁在人群中低语,还有花。我哭了,眼泪一滴滴收藏进如水光阴,滋润开满鲜花的心田,四季不败。告别祖母出门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又轻轻放开。
⑤第二年暑假,回乡探望祖母。花香萦绕的睡梦里,祖母把用花籽为我串的第一条挂链重新串了一遍,又取出一包新花籽放在桌上,说原来的那串是她用一个个春天串起来的,以后要我也开成一朵花,结了果,留下花籽,给予每个人。满院的花开得正好,坐在树影花影里,祖孙俩说着一些珍重的话。我知道,祖母要走了,而从今后的每一个春天,花依旧还会开。
⑥整理遗物,看到父母生前从远方寄来的一摞信,其中一页上写着:要离花近一些。当花开放,它应付出生命里全部的能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从一封接一封的书信里,我断断续续了解到,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祖母的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这样的话竟成了永别留言。来春花开时节,父母因救助被山洪冲走的学生,双双殒命。望向窗外,秋色袭人,院子里的花不再芬芳繁盛,有的已经干枯凋谢,渐渐接近终结的尾声,却看不到丝毫颓败。
⑦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
11.分别概括文章所记叙的事件。(3分)
12.祖母在庭院里走动时甚至可以扔掉拐杖,被花香牵着悠然漫步。赏析“牵着”。(3分)
13.多角度品析题目。(5分)
14.品析结尾段作用。(3分)
15.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该句有何表达效果?(4分)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2分)
A.文章第②段加点词“颜色”,写祖母随着花开走出了失子之痛,生活有了起色。
B.文章借祖母百般阻挠“我”的父母去深山支教,批评了她没有大爱、不明大义。
C.文中祖母成了大家的“花婆婆”与“祖母”,表现出花巷淳朴友爱的友好关系。
(四)名著阅读(8分)
17.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
祥子的35元是如何来的?祥子已买过车,为何又要买?试概括其起因,并说出你的感受(5分)
18.对这个消息,他说不上是应当喜欢,还是不喜欢。
选文的消息指什么?对祥子有何影响?(3分)
三、写作(50分)
19.有一个女孩,行走于城市间,用画笔为大树上、电线杆上那些寒碜的缺憾着色。她走过哪里哪里就灵动起来:树洞里居然住着灵异的猫咪、憨顽的浣熊、俊美的鸟雀,甚至一泓春水、一轮朝日……一幅幅画面以诗意的亮相点亮路人寂寞的眼眸。一棵带着丑陋的伤疤活着的大树,只因为一抹色彩,竟可以瞬间变成堪为万人驻足、万人瞩目的绝佳风景。
女孩打扮这城市,就像晨曦里为自己涂一点心爱的口红,那么自然地俯下身,为城市“点绛唇”。她潜心为世界着色,用一种异乎寻常的抚慰,让世人重爱这憾迹斑斑的人间。
人生需要“点绛唇”,为人生着色,为世界添彩,为青史流芳……
要求:
(1)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2)不少于600字,不多于900字;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4)题目自拟,立意自选;
(5)不套作,不抄袭;
(6)回避市、区、校、人名等敏感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