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健壮 酝酿 僚亮 花枝招展
B.慈善 烂漫 宽敞 呼朋引伴
C.吝啬 化妆 骄媚 咄咄逼人
D.决别 沉寂 憔悴 翻来覆去
2、下列词语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瘫痪tān 捶打chuí 侍弄shì 莅weì 临
B.粗犷guǎng 棱镜líng 干涩sè 静谧mì
C.着落zhuό 贮蓄zhù 澄清chéng 抖擞sŏu
D.烘托hōng 窠巢kē 高邈miǎo 菜畦wā
3、下列语句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C.六一儿童节那天,小朋友们都花枝招展的。
D.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C.大家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D.张桂梅让山区约1800左右贫困家庭的女孩走进大学。
6、下列语段中横线处所填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的行李和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探访古村落,__________;梦游江南,__________;游走大漠,__________;探访名山,__________。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在路上!①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 ②坐在老房子前发呆,阳光温柔抚摸③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长河落日 ④感受杏花春雨、聆听渔歌互答
A. ②①④③ B②④③① C. ③①②④ D ①④③②
7、按要求默写: (12分)
⑴《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挺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朋友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⑶《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
⑷《天净沙·秋思》中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
⑹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⑺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⑻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8、名著知识填空: (4分)
⑴《朝花夕拾》原名《 》,最初发表在《 》半月刊上。
⑵《<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的故事,进而引出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探究: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幼苗。学校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完成下列任务。
1、为活动气氛,请结合这次活动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分)
2、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种不同的活动形式。 (2分)
示例:演唱“吟诵母亲”的歌曲
3、仿照例句,写出你对“母爱”的感悟。母爱是一首诗歌,悠远清新;母爱是一幅画卷,自然优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你想报名参加晚课社团活动,母亲怕耽误你完成作业,影响学习成绩,不让你参加,你如何劝服母亲? (2分)
3、阅读理解:
(一)古诗赏析:下面对《次北固山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题目中的“次”字是“再次经过”的意思。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在描写景物和时令的变化中,揭示了自然规律和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C.“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D.诗的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句中加线字的词语。 (2分)(1)去后乃至: (2)元方入门不顾: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
3.你认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中有什么启发?(3分)
(三)现代文阅读:
秋 韵
①秋雨牵引着秋风,滴滴答答的雨声,打破了秋的寂静。人们还来不及做好准备,秋天踏着岁月的行板,扑面而来。漫步在秋意渐浓的街头,目之所及,皆是秋的韵味。
② 田野里,金黄的玉米、火红的高粱、沉甸甸的稻穗,像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画卷铺展在地上,令人赏心悦目;而果园里那散发着阵阵馨香的果实,沉甸甸地压弯了树枝,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人们的心情一下舒展了起来。
③太阳把柔和的光芒倾洒在大地上,空气也格外纯净,深深地吸上一口,凉凉的,像醒脑提神的薄荷糖般清爽舒心。蔚蓝的天空,蓝得深邃而纯净, 当你抬头仰望天空,几朵纯洁又轻盈的白云,很随意地飘浮在天空上,悠闲而自在。
④我喜欢沐浴在秋日的阳光下,或漫步于林间小径,静静地享受秋天的丰厚馈赠。
⑤晨起漫步游园,任萧瑟的秋风擦拭着我的脸颊。一叶落知天下秋。一片梧桐叶随着一阵微风 轻轻地落在我的眼前,这叶子的绿色还没有完全褪去,却过早地离开了枝头,它舒展着身体,很坦然地躺在草丛间,静谧而安详。“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这是一种多么彻底的牺牲精神啊!
⑥其实,树叶从诞生到凋落,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不断地繁衍和更迭。生而为人,我们曾经拥有过春天,在温柔蓬松的草地上、在鲜花盛开的公园里、在杨柳依依的河岸边,尽情吮吸过春天的芳菲,然而,面对季节的变换,总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思绪萦绕于心。
⑦我想起我的童年,想起美丽苍凉的月光下动听的歌谣、开心的游戏;想起疏星下曾经豪迈的誓言,想起篝火边回荡星空的欢笑……这一幕幕离我们并不遥远呀。人生要经过多情的春天、热 烈的夏天,会收获成功也会有过失。令我欣慰的是,在人生昼夜如斯的轰鸣中,我曾测试过我的分贝,虽然我的音域狭窄、声音微弱,但它至少没有失真。
⑧多少属于我们的宝贵时光悄无声息地流逝, 当那陌生而又熟悉的眼神再次碰撞到一起, 当彼此都懂得了那声问候下蕴藏着的含义,一切都释然了。人生多一份坦然和从容,就少一些伤感与哀怨。从此,我要拨开心头的雾霭,捕捉旭日的光彩,用丰富饱满的音节谱写出人生优美的旋律。
⑨蓦然想起刘禹锡的《秋词》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热爱人生,热爱属于我们的每一个季节吧!热爱这秋色、秋光、秋声谱写出的秋之 韵律吧!愿我们每一页的日历上都写满希望!
⑩聆听秋韵,聆听一份旷然与豁达。
1、结合文章前五段,在下面句子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4分)
作者漫步在秋意渐浓的街头, 目之所及, 皆是秋的韵味:田野里,五谷丰登;果园中, ( );阳光十分柔和,空气 ( ),天空蔚蓝深格邃外,白云 ();园中落叶 ()。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6分)
(1)人们还来不及做好准备,秋天踏着岁月的行板,扑面而来。
(2)田野里,金黄的玉米、火红的高粱、沉甸甸的稻穗,像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画卷铺展在地上,令人赏心悦目。
3文章第⑥段画线句中第一个“春天 ”指什么?“挥之不去的思绪 ”又是指怎样的思 绪呢?(4分)
4、文章引用龚自珍和刘禹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3分)
四、作文:(50分)请以“成长路上,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开篇点题,结尾扣题。
2、文字书写工整,不要勾抹。
3、表达真情实感。
4、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月考测试题答案
一、1B、2C、3C、4B、5C、6B
7、(1)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落花时节又逢君。
(6)思君不见下渝州。
(7)遥怜故园菊
(8)不知何处吹芦管
8、(1)《旧事重提》 、《莽原》
2、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二、1、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朗读“歌颂母亲”的诗文 描绘“赞叹母亲”的图画 讲述“最美母亲”的故事
3、母爱是一首歌曲,婉转深情。
4、妈妈,您放心,我参加社团活动,不会耽误完成作业的,我会合理安排时间,不会影响学习成绩的,况且参加社团活动,还能提升我的素质和能力,您说是不是?
三、(一)A
(二)1、(1)才 (2)回头看
2、(1)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2)友人感到非常惭愧,下车拉元方。
3、元方是一个聪慧懂礼、能言善辩、直性率真的孩子。 启发:做人要讲诚信,与人交往要有礼貌。
(三)1. 果实累累 格外纯净 纯洁轻盈(悠闲自在) 静谧安详
2、(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天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秋天来得快,来得富有韵律美,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到来的欢欣。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田野里的玉米、高粱、稻穗比喻成画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田野五彩斑斓、 美丽如画的特点,丰收在望,让作者喜悦,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春天 ”指人的美好的童年时光,“挥之不去的思绪 ”指对时光流逝、韶华不再的惆怅。
4、引用诗句赞美了落叶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 ;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文学色彩,给景物描写增添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