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
班次: 姓名: 得分:
【测试范围:1-3单元】
第一部分 积累与应用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这篇小说记述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以及在日本弃医从文,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真挚的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B.《列夫·托尔斯泰》中,作者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的刻画,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列夫·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列夫·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C.《答谢中书书》这封书信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D.《黄鹤楼》描写了古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怀古思乡的思想感情。
2.下列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②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③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④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⑤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A.①⑤④③②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
阅读下面语段, 回答问题。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甲】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乙】动作急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 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_______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丙】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撩乱中_______过来,【丁】“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这时,整个游泳场沸腾了,________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翘首而望(qiào) 急如流星
B.屏息敛声(bǐng) 眼花撩乱
C.悄然不惊(qiǎo) 震耳欲聋
D.刹那(shà) 潇洒自如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容不迫 反映 恍然大悟
B.从容不迫 反应 如梦初醒
C.慢条斯理 反应 如梦初醒
D.慢条斯理 反映 恍然大悟
5.将“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一句还原文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6.下面句子运用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比喻)
B.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比拟)
C.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比喻)
D.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拟人)
7.阅读下面语段, 回答问题。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 yǒu 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 quán 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 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rǎn liǔ B.rǎn lǚ C.rán liǔ D.rán lǚ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yǒu( )黑 quán( )发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8.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自从当红军总司令以来,他的衣食住行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有一个冬季专吃南瓜过活,另一个冬季专吃牦牛过活,从不诉苦,难得生病,dù量很大,万事采用民主方式,永远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
【乙】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在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练,他们自己。他们凭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
(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dù 量( ) 跋涉( ) 脊梁( )
(2)下面短语结构类型和“少年时代”相同的一项的是( )
A.衣食住行 B.徒步跋涉 C.艰难困苦 D.志同道合
(3)语段有一个错别字,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 。
(4)【甲】【乙】两个文段选自 国作家 的《红星照耀中国》,【甲】段中的“他”是 (人名),“他”的妻子康克清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 ,【乙】段中的“他”是 (人名),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他” 的品质。
9.请将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作者是 国的 。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还在书中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10.默写。
(1)柴门何萧条, 。(曹植《梁甫行》)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馨香盈怀袖, 。(《庭中有奇树》)
(6)在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中,“ , ”以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7)《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诗句是: , 。
11.八1班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资料收集】请你写出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各一个。
①名言警句:
②成语:
(2)【新闻点击】请你给下面的消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
以“诚聚力量信赢发展——共建网络诚信新时代”为主题的中国网络诚信大会于7月15日至16日在长沙举行,八方来宾齐聚,共话诚信,共襄盛举。为期两天的大会,9场活动硕果满满,500余位行业嘉宾共谋新时代网络诚信之道,助推网络诚信建设破浪前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当这场网络诚信建设的年度盛会落下帷幕,全国各地进一步校准网络诚信“风向标”,汇聚网络诚信“正能量”,织密网络诚信“防护网”,画好网络诚信“同心圆”,共建共享网络诚信新空间。
(3)【评议诚信】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从用户和平台的角度谈谈如何提升网络诚信度。
【材料一】
近日,有不少网友发帖更博反映:部分小红书博主使用滤镜过度美化景点,去过后大失所望,“买家秀”和“卖家秀”区别很大。网友吐槽:再也不相信小红书了。小红书对此作出回应,承认存在部分用户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并致歉。
【材料二】
小红书一直以来严厉打击社区数据作弊行为,此前已配合公安机关调查破获多起刷量事件。为了维护小红书社区内容的真实性,小红书社区早已建立几十人的反作弊团队,形成了独立于业务体系的诚信风控体系。专业风控和反作弊团队通过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甄别在小红书上的刷量行为,并通过大数据不断优化模型。
1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蓬”常常被误写成“篷”。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蓬”。
知识卡片 蓬:①本义: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中心黄色,叶似柳叶,子实有毛(亦称“飞蓬”)。②引申为:散乱;茂盛,旺盛。③量词,用于类似成丛飞蓬的东西。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开头两句句式工整,“亭亭”“瑟瑟”相互映衬,具有音韵美。
B.第三、四句反复使用“一何”,分别强调风之“盛”和松之“劲”。
C.诗中用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展示出松柏傲雪凌霜的姿态。
D.诗歌以山上松为描写对象,语言典雅,风格清婉秀丽,读来情深意长。
14.这首诗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盖竹柏影也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值冬初,寒意森森,“解衣欲睡”,看到月光,便“欣然”起行。“欣然”二字,写透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寂寞抑郁之情。
B.“念”字写出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作者也许在想:在这贬居的寂寞中,又有谁能与我共同赏月、不至辜负如此良夜呢?
C.作者写月色,不着一“月”字,只通过巧妙设喻,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阅读下面《回忆我的母亲》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哩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里留有深刻的印象。
18.文中“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是如何体现的?
19.比较下面两句的句式,原句有什么作用?
原句: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
改句:到八九十岁还要耕田。
20.根据选文内容,谈谈“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21.这是一封现藏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朱德写给当时在四川泸州的好友戴与龄的信。请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与龄老弟:
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虽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恢复了许多名城,一直深入到敌人后方北平区域去。日夜不停地与日寇打仗,都天天得到大大小小胜利,差堪告诉你们。昨邓辉林、许明杨、刘万方等随四十一军来晋,已到我处,谈及家乡好友,从此话中知道好友行迹,甚以为快,更述及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唯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是如此。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百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你作捐助吧!望你收到复我。
此候近安
朱德
11月29日于晋洪洞战地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父亲(小传)
①父亲出生于1978年,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汉族。7岁时,他就要学着帮父母分担家务。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要光着身子下河捉鱼摸虾,因寒冷而直哆嗦,更常被虾夹得哇哇大叫。谁能想象,这是一个7岁孩子的生活?
②可艰难困苦的环境和不幸的生活并未打倒他,反而更加激励着他不断追寻自己的梦想。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不灰心,不放弃,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梦想,生活就会有美好的明天!于是,他一直努力着……
③那时候过年,虽然没有如今这么丰盛的饭菜,没有干净舒适的新衣,但也十分热闹。大人们忙着准备食物,孩子们打打闹闹,捉迷藏,做游戏。唯独他,一个人躲在家中认真地看书。
④可是老天爷似乎并没有看到他的努力,也没有体谅他的艰辛,反而将更多的不幸抛给他。
⑤那是一个明媚的春天,万物复苏,台阶上也长出了碧绿的青苔。12岁的他去水塘打水,满满的一桶水压得他那黝黑而瘦弱的身躯不住地摇晃着,一不小心踩到青苔上,“砰”的一声摔倒在地,后脑重重地磕在坚硬的地面上,满桶的水也打翻在地,就像他的梦想一样瞬间倾覆了。
⑥摔倒之后,他一连几天都感到恶心,想吐,吃不下饭。但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的限制,他并没有就医。可是他和爷爷奶奶都明白,那应该就是脑震荡。
⑦这件事曾让他一度伤心不已,倍感沮丧,可是,他并不甘心,不想就此放弃!强大的自尊和顽强的意志驱使他重新站了起来。学习变得更加吃力——不知道是不是那次摔跤的后遗症,但是,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努力,努力为人生拼搏。父亲说:“虽然我不一定做得最好,但是我发誓一定要做到最认真、最刻苦!”
⑧老天爷终究还是看到了他的努力!
⑨20岁的他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30岁的他考研成功;如今,他走上了学校的领导岗位,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⑩他,就是我41岁的父亲,我那倔强而执着的父亲!
22.为了刻画父亲倔强而执着的性格,文章选取了哪四件典型事例,请简要概括。
23.结合语境,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要光着身子下河捉鱼摸虾,因寒冷而直哆嗦,更常被虾夹得哇哇大叫。
24.在传记中,直接引用父亲(传主)的话“虽然我不一定做得最好,但是我发誓一定要做到最认真、最刻苦!”有什么好处?
25.文章的第④段有何作用?
26.本文与《列夫·托尔斯泰》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第三部分 作文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她的散文《我喜欢》中如是写:
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充满愉悦。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而当中午,满操场坐着晒太阳的人,那种原始而纯朴的形象总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以“我喜欢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A 2.D 3.C 4.B 5.D 6.A
7.(1)C(2)黝 鬈(3)比喻 夸张
8.(1)度 bá jǐ (2)B (3)炼 (4)美 埃德加·斯诺 朱德 天性极端温和 毛泽东 吃苦坚韧,自立自强
9.西行漫记 美 埃德加•斯诺(或:斯诺)长征
10.狐兔翔我宇 芳草萋萋鹦鹉洲 老骥伏枥 大漠孤烟直 路远莫致之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11.(1)言而无信,不知其可/言必信,行必果。 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2)示例:中国网络诚信大会在长沙举行
(3)示例:用户应在网上发布客观真实的信息,不用虚假信息欺骗网友;平台应通过科技手段和人力协助的办法帮助鉴别网络虚假信息。
12.“征蓬”指飘飞的蓬草,诗人以“征蓬”自喻,暗含漂泊之感,所以写成“蓬”。
13.D
14.借松柏挺立风中不倒、历经严寒不凋,表明诗人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
15.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 大概是
16.(1)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7.A
18.祖父坚持劳动,祖母分派工作,全家各行其事,相处和睦。
19.改句为一般陈述句,而原句为双重否定句,表肯定的意思,强调祖父热爱劳动的习惯终生不可改变。
20.勤劳俭朴,任劳任怨,性格和蔼,宽厚仁慈(意对即可)
21.这封信体现了朱德无私无畏的坦荡胸怀和廉洁清正的高贵品质,也深蕴着朱德牵挂热爱母亲的情深。
22.7岁捉鱼摸虾;过年读书;打水摔倒;发愤苦读。
23.细节描写,“直哆嗦”“哇哇大哭”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童年生活的艰苦,培养了父亲倔强而执着的性格,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心疼。
24.①言为心声,用父亲的话,表现了他执着努力的精神。②通过引用,更全面地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现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③变换文章的叙事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灵活,叙事更加真实可信。
25.承接上文,他的努力——唯独他,一个人躲在家中认真地看书;又启开下文,更多的不幸——打水摔成脑震荡;还和第⑧段形成呼应,使结构更严谨。在内容上,流露出对父亲的心疼。
26.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列夫·托尔斯泰》则通过外貌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本文通过叙述7岁捉鱼摸虾、过年读书、打水摔倒、发愤苦读等事件来表现父亲的倔强而执着的品格;《列夫·托尔斯泰》通过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的外貌与不平庸的眼睛,来突出他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27.我最喜欢读书
书是知识的宝库,书是知识的源泉。
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每天读书给我听。上学后,妈妈仍然每天坚持陪我读书,渐渐地,我读书的兴趣与日俱增。现在,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
在我的家里,有好多地方都放着书,书房里、客厅里、卧室里、厕所里,到处都有我喜欢看的书。每当闲暇时,我会随手捧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贪婪地允吸着书中的营养。
如今,读书已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小到现在,我已经读过好多本书:有《十万个为什么》《爱的教育》《苦儿流浪记》《窗边的小豆豆》《笑猫日记》全集、《青铜葵花》《猎犬冰狐》《屋顶上的小孩》……从这些书中,让我领悟到: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让我们走出困境,引导我们走上新的道路;它为我们解开难题,让我们获得新知;它给以我们启示,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它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让我们拥有一颗美好的、善良的、积极向上的心……
说起我读书的感受,就像是一个心情的口袋,变化无穷,有时害怕、有时担心、有时高兴、有时伤心。就拿《苦儿流浪记》来说,读完这本书,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书中的小主人公雷米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动了。他从小无依无靠,流落街头,生活的磨练铸就了他刚强的性格,面对人生,小雷米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他从未轻言放弃过,最终,幸福、快乐齐向他而来。在学习中也是一样,只有战胜种种困难,勇敢的去面对,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读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还让我在心灵上获得了其他所不能给与的东西。书,好像是一艘非凡的战舰,带我们到浩瀚的天地间遨游;书,又好像是一匹神奇的坐骑,带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
读书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我喜欢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