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语文8年级期末考试试卷(2024语文8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2024语文8年级期末考试试卷(2024语文8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7-20 19:08:04

2024年春期期终八年级阶段性调研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1)D (2分) (2)源 朴(2分)(共4分)

2.①拣尽寒枝不肯栖 ②寂寞沙洲冷 ③曲径通幽处 ④禅房花木深 ⑤选贤与能 ⑥讲信修睦 ⑦黄发垂髫 ⑧ 并怡然自乐(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3.示例一:建议选B,理由:根据文意可知此处所选事例应体现有不愉快,但最终做到了“和”。B选项列举的是程砚秋曾在打对台之前特地到梅府去求得谅解,最终两人同台演出,场场爆满的事例,有力佐证了“斗则两败俱伤,和才能共进共赢”,且与上下文内容衔接紧密,更为恰切,故选B。

示例二:建议选B,理由:根据文意可知此处所选事例应体现有不愉快,但最终做到了“和”。A选项列举的是周瑜心胸狭隘容不下诸葛亮,几次加害于诸葛亮未得逞,最后抑郁而亡的事例,不能佐证“斗则两败俱伤,和才能共进共赢”的观点,故选B。(意思对即可,分析合理亦可,鼓励学生合情理、有创意地表达,4分)

4.示例一:选甲 该字体端正平稳、放纵流动,笔画与笔画之间会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书写轻松、活泼、迅捷,为行书(或行楷),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能够体现“和”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

示例二:选甲 甲为行书(或行楷),流畅活泼,收放结合,大小相间,疏密得体,笔划、各字之间配合协调,能够很好地体现“和”的思想。

示例三:选乙 该字体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结构扁平,为隶书。该字体古朴,能够体现“和”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特点。

示例四:选乙 乙为隶书,书体古朴,能够体现“和”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特点。(意思对即可。学生能简单结合字体的任意两项特征,融合“以和为贵”活动主题,分析合理即可给分,不需要和参考答案相一致,也无需和预设的参考答案一样完整。要鼓励和肯定学生合情理、有创意地表达,4分。)

5.示例一: “和”是春风,可以吹散误解的阴云。示例二:“和”是钥匙,可以打开冰封的心扉 示例三:“和”是流水,可以带走误解的砂砾。(意思对即可,分析合理亦可,鼓励学生合情理、有创意地表达,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6分)

6.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反应。(意思对即可。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7.文章1~3段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4分。)

8.第⑦~⑩段主要采用了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这样的顺序安排,可使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条理分明,便于读者理解掌握,给人以深刻印象。(意思对即可,4分。如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

9.示例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这一点。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诗人在大林寺里重遇春天美景后,在喜出望外中,不禁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示例二:诗句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绘的高山寺庙桃花开得比人间晚的现象,正说明了文中第⑨段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这一点。山中寺庙的高度较高,桃花自然开得要比低处的“人间”晚。而诗人在爬到山上的大林寺里,突然看到桃花盛开,重遇春天美景后,才想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其实,诗人并不会真的以为是春天在人间走完后又转到了大林寺,只是一种文学手法。)(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4分)

(二)(共11分)

10.B(3分)

11.示例一:张颂文用卢伯伯的故事有力地证明了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把基础打好,要提前做好努力。卢伯伯的故事来自生活,真实可信,讲述他的故事能拉近和观众的距离,易于观众接受。

示例二:列举“我”和卢伯伯种植物的事例,表现要获得成功,那必须要扎实打下基础,这样才能绽放美丽的花朵。同时运用比喻手法,以植物只有扎根深处才能枝繁叶茂为喻,类比自己做演员在生活中不断汲取丰富营养,锤炼、磨炼出好演技并迎来事业的春天,从而说明“只有把根扎牢扎深,才可以绽放出一朵漂亮的花”的道理。这个故事源自生活经历,富有哲理性,引起听众的共鸣,便于听众接受。(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鼓励学生合情理、有创意地表达,4分。)

12.示例一:首先文本一第①段“龙年将至,你们准备好迎接挑战、展现活力了吗”,这是以问句的形式呈现,更凸显了和谐温馨的氛围;然后称谓用“你们”,第二人称,面向观众,较为亲切,拉近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最后“你们准备好……了吗”以呼告的形式,调动现场的气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听众快速参与到演讲活动中去,表现了游本昌心中有观众。

示例二:文本一面向受众,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调动气氛,能快速吸引听众的注意,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做到了心中有观众。如第②段:“有孩子问,时间如此漫长,梦想似乎遥不可及,我们如何才能到达彼岸呢?”他称呼台下的观众为“孩子”,既符合身份,又和蔼可亲,并用“我们”一词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示例三:文本一作者以“孩子”称呼听众,表现一位长辈对晚辈的呵护。“我们”为第一人称,表现作者与观众一起探讨如何实现心目中的梦想这个问题;“当你站在一座山巅”,“前方还有更高的山峰等待你去征服”中的“你”为第二人称,拉近作者和观众的心理距离,表现作者鼓励观众去挑战人生的困难,就如同面对面交流一样,便于抒情。“别着急,稳住心神”就如同日常聊天一样。殷切的叮嘱表现作者心中有观众,他以过来人的身份来和观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劝告观众要沉下心来,语言娓娓动听,让人感觉舒缓。“我这个‘90后’”语言幽默风趣,亲和力强。(意思对即可,分析合理亦可,鼓励学生合情理、有创意地表达,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13.(1)本意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2)同“饲”,喂。 (3)全,都(每小题1分,共3分)

14.想要和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参考答案来自教师教学用书,意思对即可。2分)

15.示例一: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实,更具辛辣的讽刺,有力地收束了全文。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千里马”喻指人才,“食马者”喻指统治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不满和愤慨。(意思对即可。2分)

16.①统治者应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②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纳贤才(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一空2分,共4分。)

(二)(共4分)

17.①布衾冷裂,雨脚如麻 ② 痛惜、焦急 (意思对即可,一空1分,共2分。)

18.诗人用真挚而感人的呼告,表达了他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强烈愿望,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共2分。)

四、名著阅读(5分)

19.(1)①示例一:《经典常谈》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点研究传统典籍,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它如一位老友,领着我们走进智慧的殿堂,让我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会了做学问的方法,提升了我们的人生境界。

①示例二:《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2)②示例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即便双目失明仍坚持不懈地创作小说,成为一个钢铁般的战士的故事。它如一泓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上,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创造出奇迹,成长为钢铁战士。它教会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坚定地追寻人生中的理想。

②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一块坚强钢铁(是指他的精神)的故事。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鼓励学生合情理、有创意地表达,5分。)

五、作文(50分)

20.评分标准请参照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项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主题与内容

25分

分值

21~25分

16~20分

11~15分

6~10分

0~5分

记叙文要求

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具有真情实感,能表达自己的思考和体悟;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

①表达意图较明确,内容较具体充实;②有自己的思考和体悟,不空洞,不虚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

①表达意图较明确,内容较具体充实;②有自己的思考和体悟,不空洞,不虚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

①表达意图不明确,内容空洞;②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够健康。

①内容与题目无关;②抄袭比例80%以上;③随意拼凑,不知所云;④价值观错误。

议论文要求

①观点明确;②论据恰当,论证有一定说服力;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

①观点基本明确;②论据比较恰当,论证合理。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

①观点不太明确;②论据和论点有关,论证基本合理;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健康。

①观点不明确;②论据不能证明观点;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够健康。

①观点与写作任务无关;②抄袭比例80%以上;③随意拼凑,不知所云;④价值观错误。

结构与表达

20分

分值

17~20分

13~16分

9~12分

5~8分

0~4分

记叙文要求

①叙事完整,重点突出;②描写具体,语言准确、生动。

①叙事基本完整,重点基本突出;②语言流畅,有一些具体描写。

①叙事基本完整,能注意详略;②语句基本通顺,病句较少。

①叙事不完整主次不分;②语句不通顺,病句较多。

①结构非常混乱或字数不足100;②病句多,词不达意。

议论文要求

①思路清晰能恰当使用论证方法;②语言准确、简明,有逻辑性。

①思路无明显问题,能使用常见论证方法;②表达无明显逻辑问题。

①思路基本清晰,论证方法使用不太恰当;②语句基本通顺,病句较少。

①思路不清晰层次混乱;②语句不通顺,病句较多。

①结构非常混乱或字数不足100;②病句多,词不达意。

书写与标点

5分

分值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要求

①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②标点使用正确。

①书写基本规范,卷面基本整洁;②标点使用基本正确。

①书写较潦草,字迹能辨认;②标点使用有一些错误。

①书写潦草,卷面脏乱;②标点使用随意。

①书写非常潦草;②不会使用标点。

对评分标准的说明:

1、学生作文只要基本达到了某一项的某个等的要求,就从该项该等的最高分切入,比如,基本达到了“主题与内容”一等的描述,这一项就打25分;如果在该项该等的某一个小的方面明显做得不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下浮1-3分,不宜再低。

2、在不同分项中交叉的部分,一般不重复扣分。比如某篇作文内容东拉西扯,明显是为了凑字数,如果已经在“主题与内容”这一项的五等打了分,一般就不在“结构与表达”这一项的五等打分,而可以在三、四等打分;如果“主题与内容”这一项是在二等打分,那么“结构与表达”这一项一般应在四等以下(包括四等,下同)打分。

3、作文已写够600字,但似乎没有写完,只在“结构与表达”这一项酌情扣分,其余项正常打分。

4、作文字数不够的情况,作如下处理:

①不足100字的,“主题与内容”和“结构与表达”在五等打分;“书写与标点”在四等以下打分;总分不宜超过5分。

②介于100到200字的,“主题与内容”一般给4分以下,“结构与表达”在四等以下打分,“书写与标点”在C等以下打分;总分不宜超过10分。

③超过200不满300字的,“主题与内容”一般给8分以下;“结构与表达”和“书写与标点”可在四等及以下打分;总分不宜超过16分。

④超过300不满400字的,“主题与内容”一般给12分以下;“结构与表达”在二等以下打分;“书写与标点”正常打分。总分不宜超过24分。

⑤超过400不满500字的,“主题与内容”一般给16分以下;“结构与表达”在二等以下打分;“书写与标点”正常打分。总分不宜超过32分。

⑥刚写满500字的完整作文,除“主题与内容”不能在一等打分外,其余各项可正常打分。

⑦以上字数不够的作文,打分时可根据作文内容、书写情况等在给出的标准上略有浮动(极少数字数虽少但基本完整、写得精炼的作文给分可以有较大上浮)。

5、完全跑题、抄袭或价值观严重错误的作文,“主题与内容”和“结构与表达”均在五等打分,“书写与标点”在二等以下打分,总分不超过8分。

6、整篇或大段抄袭、摘抄前面阅读文段的内容,最高不超过5分。

7、评卷时,作文为分项打分,系统自动合成总分。请老师们认真研究评分标准,熟悉并准确把握评分标准每一分项中每一等的打分区间和具体要求。希望老师们逐渐养成分项打分的习惯。

8、阅卷系统默认作文为双评,如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双评,请联系好分数阅卷公司技术员。

温馨提示:

①请每位阅卷教师在评改试卷之前,先对所评改年级的试题及答案进行审定,若发现有不妥之处,可修订后再评卷。

②试卷中部分试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所给出的预设答案仅供参考,且预设答案力求多角度,相对比较详细,学生只用答出要点即可。请各乡校语文学科组根据题目要求及学生实际答题情况统一标准后再批改。

③作文评分标准参照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请老师们认真阅读后再批改学生作文,力求做到公正、公平,给分有理,扣分有据。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