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百年奋斗换了人间,再启新程勇毅前行。我们将开展一期以“厉害了,我的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夯基础·中国之崛起】(12分)
①世界五百年风云变幻,全球性大国相继崛起。无论是开启海洋时代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还是夺得工业先声的英国,无论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还是凭借全球化(diàn) 定霸业的美国…… 它们的崛起,无不伴随着第三世界人民的血泪:奴(yì) 黑人、压榨工农、输出战争、(qīn) 略殖民……正是这些(āng) 脏的手段让它们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
②中国,却走出了一条与它们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平崛起之路!
③百余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战、百折不挠,热血铸就了和平崛起这条之路用自己的。无论在沉(lún) 年代里,还是在复兴征途上,中华民族始终秉承“天下为公”的尚公思想,始终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始终发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顽强精神,始终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④在这条充满中国式智慧的和平崛起之路上,我们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从造不出钢轨到如今高铁(zòng) 横八方,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确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正不断创造新的精彩,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切实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今日之中国,正昂首阔步走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3分)
(1)(diàn) 定 (2)奴(yì)
(3)(qīn) 略 (4)(āng) 脏
(5)沉(lún) (6)(zòng) 横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1)随(A.shuí B.suí) (2)血(A.xuè B.xiě)
(3)挠(A.láo B.náo) (4)始(A.shǐ B.shí)
(5)秉(A.bǐn B.bǐng) (6)锲(A.qì B.qiè)
3、依据文段,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人民艰苦奋战、百折不挠,铸就了这条和平崛起之路用自己热血。
B. 中国人民艰苦奋战、百折不挠,用自己的热血铸就了和平崛起之这条路。
C. 中国人民艰苦奋战、百折不挠,用自己的热血铸就了这条和平崛起之路。
D. 中国人民艰苦奋战、百折不挠,和平之崛起这条路用自己的热血铸就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正不断创造新的精彩”中“创造”可用“制造”替换。
B. 文中“和平崛起、昂首阔步、提供新机遇”三个短语结构完全不相同。
C. 文中第③段中的引号都表示对他人观点或诗文的直接引用。
D.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切实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句子主干为中国展现担当。
【任务二:铸素养·中国之底蕴】(78分)
活动一:致敬·中国之脊梁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为科技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科学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一片丹心只为报国!邓稼先呕心沥血,隐姓埋名28年,凭借几台简易的手摇计算机,爆炸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让世界一次又一次认识了全新的中国;屠呦呦坚持不懈, , , , ;南仁东心无旁骛,8000多个日日夜夜,在崇山峻岭间为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刷新了世界天文史上的高度……正是矢志报国的老一辈科学家前赴后继,为科学事业舍身探索,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为造福人类无私奉献,我国的科技事业才能取得历史性成就。
③科学事业薪火相传!今天,我们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在量子计算、空间技术、人工智能等世界科技前沿砥砺前行,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郭国平带队研制的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量子计算机整机交付能力的国家;孙泽洲带领团队突破了崎岖地形下精确安全软着陆、全时中继通信等核心技术,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的壮举;任正非带领一群怀揣科技梦想、不畏艰难的科研人员,在半导体产业面临欧美封锁的严峻形势下,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芯片产品……
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国正以坚定的步伐,走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千千万万的中国科技工作者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决心,为推动人类科技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闻一多兀兀穷年,惜寸阴争分秒,一面潜心中国文化研究,一面领导青年开展民主斗争。”不可以作为论据补充在文中第②段。
B. 文中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方法论述了“科学事业薪火相传”这一观点。
C. 孙泽洲带领团队突破的核心技术,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表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的壮举。
D. 文中第④段呼应首段,表明在新老科学家的代代传承中,中国走在科技强国之路上。
6、根据选文,在文中画线处填入语句,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研制出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
②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③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④成功提取了青蒿素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④② C. ④②①③ D. ④①②③
活动二:浸润·中国之文化
7、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持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下列描述中,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是( )(3分)
A. 一架绣绷、一缕丝线、一枚钢针,在苏州平江古城的一家小店里,深研刺绣技艺30多年的苏绣传承人卢建英埋首锦缎之上,巧手翻飞。
B. 素净的坯体亭亭玉立,你不敢相信它竟出自脚下的泥土,一旦工匠绕指挥毫,再经高温煅烧,那淡雅的青花便跃然瓶上。
C. 登台六十载,脸上一点白,在插科打诨里演绎百样人生。念白做工里,一团精气神,在念念不忘中传承国粹未来。
D. 苦后回甘,饮下的是力量与热情。与茶媲美,共写饮品文化。当醇香的苦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追捧者时,咖啡文化也慢慢进入了中国百姓的生活。
8、文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忠实记录者与传播者,它记载着历史的兴衰,刻录着民族发展的轨迹。请根据你对作者的了解,判断下面文物典籍与标识不符的一项是( )(3分)
活动三:汲取·中国之智慧
材料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材料二:
徽宗立,以日食求言。涣之对曰:“求言非难,听之难;听之非难,察而用之难。今国家每下求言之诏,而下之报上,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①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志士仁人知言之无益也,不复有言,而小人肆为诡谲可骇之论。愿陛下虚心公听,言无逆逊②,唯是之从;人无同异,唯正是用。则人心说,治道成,天意得矣。”帝欣然延纳。
(节选自《宋史·王涣之传》有删改)
【注释】①讪:讽刺,挖苦。②逊:谦逊,恭顺。
9、根据两则材料,表演“进谏”故事,下列导演手记中不正确的是( )(3分)
原文 | 加点字理解 | 表演指导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A.真正,确实 | 邹忌眉头紧锁,双手后背,略有思索 |
王曰:“善。” | 好的 | B.齐威王面露喜色,掷地有声 |
涣之对曰 | 回答 | C.涣之真诚直言,态度诚恳 |
志士仁人知言之无益也 | D利益 | 涣之神情严肃,言辞恳切 |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不以物喜 以日食求言
B. 王之蔽甚矣 听之非难
C. 斯是陋室 唯是之从
D. 令初下 而下之报上
11、对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
B. 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
C. 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
D. 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分)
(2)则人心说,治道成,天意得矣。(3分)
13、 “谏”字从言,目的是让对方听。完善的言谏机制,不仅凸显了谏臣谏言的重要性,更能维持稳定、促进兴盛。在纳谏方面,结合材料一分析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并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的齐威王还有哪些建议?(2分)
活动四:赏读·中国之壮景
14、登泰山 张养浩①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②,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③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④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⑤。
【注释】①作者青年时代初次登上泰山时所作。②齐州:济南古名;化用李贺《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③井处:喻居处狭隘,下句中“巢居”意同。④洪崖:仙人名,也是山名,传说上古仙人洪崖得道于此,崖以仙名。⑤高寒:指天上先人居处。
(1)本诗颔联“ ”一词写出了泰山烟云缭绕的古老奇观,又通过“五更”一句写出了泰山日出的 景象。(2分)
(2)请运用所学到的诗歌朗读方法,根据示例在首联、尾联中任选一联对诗句进行朗读设计,并结合句意阐述设计理由。(4分)
【示例】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朗读设计:朗读时应读出气舒声平的赞叹语气,语速平缓,“方知隘”“亦觉宽”重读,在“向来”与“今后”处作简短停顿,读出作者观泰山之后顿悟天地宽广、世界渺小的豁然开朗之感。
(提示:可从语气、语速、重音、停顿等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进行朗读设计。)
活动五:传承·中国之精神
15、穿彻历史,亲近高贵灵魂。美哉,中国精神!是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 ”的高洁品格;是杜甫“ ,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是苏东坡“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的豁达胸襟;是刘桢“ ?松柏有本性”的顽强坚韧。
驻足岁月,找寻民族底色。壮哉,中国精神!是范仲淹“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兼济情怀: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 ”的报国激情:是龚自珍“ ,化作春泥更护花”生命不停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
五千年文明积淀,中国精神历久弥新!是立国柱,是民族魂!中国精神,凝聚你我,惠及全人类!(8分)
活动六:鉴赏·中国之颜色
16、(1)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文学里的中国红同样惊艳了你我。请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部,联系自己真实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中国红”的理解。(理由至少从两个角度阐述)(4分)
作品 | “红色”意蕴 | 角度 |
《红星照耀中国》 《艾青诗选》 | 赤诚、庄重、喜庆 热烈、耀眼、勇敢 希望、力量、奇迹 | 人物、内容、主题 意象、精神、作者 |
(2)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擅长用颜色来描写人物,文中各“色”小人物身上,处处透露出人性的光辉,彰显着中国人的本色。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填写人物档案。(3分)
形象 | 人物 | 品质 | 情节 |
她生得黄胖而矮,常喜欢切切察察 | 长妈妈 | 热心善良 | ① |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 | ② | 方正质朴 | 师生共读 |
他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 | 范爱农 | ③ | 看光复的绍兴 |
活动七:品读·中国之意志
看不见世界,就让世界看见我 郭帅
①一个盲人为什么要去登珠峰?
②“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见我。”
③2021年5月24日,失明25年的张洪从珠穆朗玛峰南坡成功登顶,成为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登顶珠峰的盲人登山者。
④站在世界之巅,张洪回想起他拉练的情景……
⑤从海拔6100米的罗布切东峰下撤时,暴风雪突然降临。他和教练强子没有配合好,头磕在冰壁上。张洪对着强子爆发了:“那么危险的训练,到底有没有必要?”暴风雪中,两个“钢铁直男”陷入了冷战。
⑥支离破碎的昆布冰川是张洪的又一道门槛:这里有看不到底的冰裂缝,有高高耸立的冰壁,还有随时倾泻而下的悬冰川……强子会告诉他,这个裂缝大概是20厘米,或者50厘米,或者1米。但不管强子说的是多长,张洪总是跨到自己的极限——1米以上。这源于他的本能,跨度越大,就越安全。强子很恼火,为什么要做无用功浪费体能?跨度太大,张洪可能就跨到下一个冰裂缝里了。
⑦在珠峰,信任关乎生命安全。然而,盲人对环境和他人的信任有多难?强子蒙着眼睛在碎石里走了一圈。原本5分钟的路程,他深一脚,浅一脚,走了20分钟,摘掉眼罩后他说:“我以前以为这里面缺少了信任,其实,在他的世界里,可能这个信任已经给到了最多,或者给到了极限。”
⑧5月21日,张洪团队向珠峰发起了挑战。
⑨在距离峰顶只有100多米时,每小时50公里的风速,外加降雪,氧气瓶的调节阀被冻住了,准备的氧气不足以供团队所有人继续攀登。在8700米的夺命海拔地带,如果没有氧气辅助,一般人可能连10分钟都挺不过。生死关头,强子决定,包括他和两位摄影师在内的五个人下撤,把足够的氧气留给张洪和状态最好的三个夏尔巴①向导,让他们继续冲顶。
⑩突如其来的变故,一度让张洪心生退意。在一次次拉练和集训后,强子已经成了张洪最默契的眼睛,“我们一起来的,我们一起爬,一起下。”但强子却说:“我以后还有机会,对你来说,可能一生就这一次机会。”他往顶峰的方向轻轻推了张洪一把……
⑪海拔8790米处的希拉里台阶,是登顶的最后一道拦路虎。这是一条宽度仅30厘米左右的山脊,两侧都是万丈悬崖,山脊远看像一片刀刃,通常只允许一人通过。张洪登顶前12天,两位世界知名的登山者在这里遇难,他们已经征服了七大洲最高峰中的六座,珠峰是最后一座。
⑫到达希拉里台阶时,张洪已经走不动了。冰爪在岩石表面直打滑,他只好蹲下,一只手抓住路绳,另一只手当“眼睛”,先摸自己的脚尖,然后顺着脚尖往前一寸一寸地触摸,寻找安全的落脚点。确定了落脚点,再用手去寻找身体的支撑点,最后把脚迈出去。
⑬有次,张洪迈出去的右脚还没着地,突然听到夏尔巴向导大吼:“不……不……停下 ”,他…… 如果那只脚一旦跨出去,他落下的位置就是2000多米的悬崖。
⑭步步惊心。
⑮近两个小时之后,世界看见了张洪。
(有删改)
[注]①夏尔巴:一个生活在喜马拉雅南坡的族群。
17、【浏览·概括】因为信任,最终让世界看见了张洪。请你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围绕“信任”,完成下面表格。(4分)
地点 | 环境 | 事件 | 批注 |
罗布切东峰 | 暴风雪肆虐 | ① | 不完全信任,陷入冷战 |
② | 冰裂缝、冰壁、悬冰川…… | 强子用眼睛测量裂缝距离并告知张洪,张洪用本能极限跨越 | ③ |
距离峰顶100多米 | ④ | 强子调整登峰队伍,鼓励张洪登顶 | 两人彼此信任 |
18、【精读·联想】文中第⑫ 段连续使用了“蹲”“抓”“摸”等动词,写出了张洪登顶珠峰时的艰难。请你仿照第⑫ 段,对第⑬ 段“他”后面的省略部分展开联想,至少连用三个动词,把张洪听到向导大吼后的反应描写具体。(4分)
19、【赏析·比较】作者匠心独具,在文中多处运用了表示时间和距离的数量词,如“100多米”“8790米”“5分钟”“20分钟” 请你任选两处构成一组,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比较,谈谈这样写的好处。(4分)
20、【理解·感悟】“一个盲人为什么要去登珠峰?”文章开头用疑问引出下文的同时,也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请联系上文并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谈谈你对“看不见世界,就让世界看见我”这句话的理解。(4分)
阅读链接: |
活动八:点赞·中国之创新
【材料一】
2023年10月21日,《全球企业创新指数报告2023》首次发布,该报告针对全球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个领域的企业进行全面剖析。报告显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领域,上榜百强的中国企业数量分别为16家、8家、7家、6家和4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进程中,用10年时间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增长速度全球第一的奇迹,其科技创新表现令人瞩目,为全球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材料二】
【材料三】
当前,全国各地涌动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澎湃热潮。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源于中国,惠及世界,在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点燃了全球发展新引擎。新质生产力首先在“新”,关键在“质”,追求“绿”,辟蹊“径”,其目的是为全球技术变革提供新驱动,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优质动力和产品,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中国方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面向未来,新质生产力正在绘就一幅世界经济强劲复苏、全球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现代化交相辉映的美好画卷。
(四望梅川河整理)
21、材料一中,有句话能直接表述图表1中有关我国的数据信息。请你参照这个方法,将图表2中有关中国的数据信息转换成文字表述。(3分)
22、请结合下面给材料三拟写的新闻标题,简要谈谈新闻标题的特点。(3分)
材料三标题:中国新质生产力,世界发展新动力
小贴士: |
23、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在全球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展现大国担当的具体表现。(4分)
【任务三:拓思维·人类共发展】(60分)
活动一:展示·中国之礼仪
24、请根据下列对话内容,以学生元元的身份写一封邀请函。(10分)
要求:格式正确,要素完整,表达得体。
欢欢:元元,你知道吗?我们广元将举办“千年蜀道展新颜”(世界)交通发展大会,与各国朋友分享陆上交通发展经验。
元元:太棒了!今年恰逢中俄建交75周年,如果俄罗斯总统普京能来参加,就更好了。
欢欢:是的,那我们可以试着给普京先生发出诚挚的邀请呀。
元元:那这次活动什么时候举办呢?
欢欢:2024年6月15日上午10点,在广元市翠云廊中心广场。
元元:真是无比期待呀,希望能与普京先生共同见证千年蜀道建设奇迹,促进中俄两国友谊的发展。
活动二:抒写·中国之复兴
25、(50分)
【材料一】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国家领导人寄语新时代青年,强调:“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4日)
【材料二】
前路更为艰辛,我们将以勇气、智慧和毅力,在极限施压下挺直脊梁,奋力前行!滔天巨浪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铸造诺亚方舟。
——何庭波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自身成长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任选一个角度立意,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不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