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段测试卷(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和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段测试卷(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和答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0-30 22:51:25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经常

七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1.全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35分。考试时间13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填涂考号信息。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改动后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运用(25分)

1.默写古诗文。 (10分)

(1)曾子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两句,选取富有季节特征的事物,描绘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3)树木丛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古诗词鉴赏,既要欣赏诗词的美妙意境,也要挖掘其形外之义,读出诗词的理趣。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怎样的理趣。(2分)

知识卡片

《诗词例话》中解释:用诗来说理,又有诗味,就是要在描写景物中含有理趣。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作过诠释:诗中阐述义理的时候,不可以干巴巴地说教,而是要通过描写事物或者景物来反映出来。这种诗家的理趣也有不同的分类,有的是整首诗有理趣,有的是诗中的几句有理趣,有的直接点破,有的含蓄一些,需要自己领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7分)

寻一方jìng mì之处,读一本成长之书。来到济南,我感受到冬天的响晴,而不是冬凤的duō duō bī rén;读《散步》,莫怀戚家人发生了fēn qí,终归于和谐,我从中感受到平常生活中流淌着浓浓的亲情:翻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遇见了与不幸命运抗争的海伦。凯勒,她百折不挠,使黑暗的世界变得_________。读书时要是遇着难题,我会_________,直到解决了为止:要是碰到一本好书,我就会_______地读下去。阅读使我面对生活的困境不再徘徊、不再怅然,心怀美好与高贵,奋然前行。

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通过阅读使我们的阅读量倍增,思想也发生大的转变,阅读能力更是迅速增加。人生何尝不是一本____________的书呢?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

(1) jìng mì( ) (2)duō duō bī rén( ) (3)fēn qí( )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神采奕奕 不求甚解通宵达旦美不胜收

B.花团锦簇不求甚解翻来覆去美轮美奂

C.花团锦簇刨根究底通宵达旦美不胜收

D.神采奕奕刨根究底翻来覆去 美轮美奂

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通过阅读,使我们的阅读量迅速增加,阅读能力得以提升,思想得以升华。

B.阅读,使我们的阅读量迅速增加,阅读能力得以提升,思想也得到升华。

C.通过阅读,我们的阅读量得以迅速增强,思想也得到升华,阅读能力得以提升。

D.阅读不仅使我们的阅读能力得以提升,思想得到升华,阅读量也得以迅速增强。

学校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实践活动,请完成6-7题。(6分)

6.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3分)

活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活动中,同学小语为不会交朋友而苦恼。请你结合下面材料,为他提供两条交友建议。(3分)

材料一:习主席在演讲时,引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材料二:跟着苍蝇找厕所,跟着蜜蜂找花朵,跟着千万赚百万,跟着乞丐学要饭。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5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太丘舍去 (2)去后乃至 (3)元方入门不顾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日:“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政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候袁公/静候佳音

B.远近称之/称心如意

C.何所履行/白雪纷纷何所似

D.周公不师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12.【甲】【乙】两文都写出了陈元方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5分)

一指高的温暖

张侗

①只要有空,母亲就从街上的裁缝铺拾掇来一布兜碎布,搬个矮凳子坐在一地阳光里,花费几个中午,细心地把每一块捋顺,绷直,扯周正,压平,分大小形状颜色摞好。趁好天气分盆洗净,晒干晾透,那些青灰黑色布料,母亲打糨子糊袼褙,衲千层鞋底:那些碎花布,母亲单放进一个针线簸箩里,一块一块依颜色纹路形样拼接,做成鞋垫。

②我们一家都喜欢穿布棉鞋。母亲要忙一段时间,起早贪黑,有时候纳鞋底到深夜。我们喜欢看母亲飞针走线,把针锥在头发上不断篦着,篦着,时间无声裁剪着母亲在墙上的影子,寒冷和恐惧在母亲的故事中流逝。听不到我们的惊呼声了,母亲扭脸看看我们,我们像几头贪睡的小兽,发出轻鼾。

③第一场寒流到来之前,垫了新鞋垫的新鞋就放在枕头旁边,我们急不可耐地穿在脚上,鞋面紧贴着脚面,宽松正合适,从没感觉脚面受挤压而有丝毫的不舒服:鞋面上口紧抵着脚踝,脚放进鞋窠刚刚好,跟脚轻便,挤不进一点儿冷风。鞋帮沿口贴着脚脖,束而不勒,紧而不拘,即使在雪地里走上几个来回,即使雪没过脚脖儿,但雪不会渗进一粒。母亲做的棉鞋的鞋帮总要比别的母亲做的鞋帮高出一指。暖就一下子抓住了我们。母亲说暖从脚底生,脚暖心就暖,心暖人就不容易心生邪念。那一指高的温暖,在我的人生中扎下根来。小孩长得快,就费鞋。鞋大了小了,母亲绝不让我们糊弄,她做的每双鞋都跟脚。有年冬天大雪纷飞,父亲从城里开会踏雪归来,兴奋地说整个会场除了掌声,最多的是跺脚声。他们鞋里进了雪,化成水,冷得只能跺脚。父亲这鞋帮高出一指,正好拥贴住脚脖,一点雪进不去,都让人羡慕得要命。

④母亲做的棉鞋鞋头稍宽,虽然有人嘲笑说像鲶鱼头,虽然我们哭着回家,母亲说宽敞多好,喘气也舒服。脚趾头也需要喘气。无论什么时候都记住,穿得再好,人冷就显不出体面,穿得厚一点难看一点不要紧,暖会给人最大的体面。我们在地上轻轻跺着脚,虽然有些蹼蹼踏踏,但脚趾头每一次蜷曲,透过鞋垫,都能感觉鞋底上针脚的细密和那些密密麻麻但均匀有致的平浅的针窝。而针窝藏着的温暖传到脚底的每一条纹理中去。我们走路生风,碰到路上的石子砖瓦,不再怕碰疼了脚尖,硌痛了脚掌。穿着这样的鞋,我们每一天都那么踏实,母亲从不担心我们在人生路上踩跳。

⑤做鞋期间,母亲总要抽出空,晾晒几把稻草,在傍晚来临之前,在门框窗户框缝隙里塞实,塞得再也摁不进去一根。母亲说多塞一指厚的稻草,就能阻挡外面千军万马似的冷风寒气,寒冷揣着再锋利的刀子,也穿不透紧紧抱在一起的稻草。穿着新布鞋,吸溜吸溜喝着烫嘴的玉米粥,阳光透过风门子的厚白纸照射进来,我们家的角角落落都那么温暖。我们有母亲,还能暖着,多好。

⑥虎年,母亲有了重孙子,她老早做好几双虎头鞋,虎头“呆萌”,鞋帮高出一些。我说现在谁还穿这鞋。母亲拿着虎头鞋说专门做了软鞋底,轻便跟脚,城里有地暖,穿着不硌脚不冻脚,学走路也快,学会走稳当路。她要让重孙子也感受一指高的温暖。

13.母亲纳鞋底、鞋垫做棉鞋是一个细致复杂的过程。请根据叙述的内容,用四字短语梳理出这个过程。(3分)

拾掇碎布→→ 青灰黑色布料打糨子糊袼褙做鞋底,碎花布依颜色纹路形样拼接做鞋垫→垫新鞋垫的新鞋放在枕头旁。

14.按照要求品读文中的划线句。(4分)

(1)我们喜欢看母亲飞针走线,把针锥在头发上不断篦着,篦着……(品读加点词语)

(2)穿着这样的鞋,我们每一天都那么踏实,母亲从不担心我们在人生路上踩趾。(深刻含义)

15.全文围绕“→指高的温暖”叙事,运用了详略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分)

16.本文虽短但很有特色,请从选材、描写、主题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给“美文天天读”写一段推荐语。(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0分)

【甲】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乙】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莱,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节选自《五猖会》)

【丙】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关,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佰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17.自由是人性最深刻的需求,鲁迅在三篇文章中都写出封建教育对孩子自由天性的束缚,请写出文中“先生”“父亲”“塾师”束缚孩子自由天性的具体表现。(3分)

18.结合丙文,你觉得鲁迅认为儿童读什么样的书才能“满足幼稚的爱美的天性”,让“他们的眼睛里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呢?(4分)

19.经典的力量在于永不过时,今天某些人身上还有“父亲”和“塾师”的影子,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朱自清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老舍喜欢济南的冬天,感受着济南冬天的温情:史铁生看着北海的花,深深怀念逝去的母亲;莫怀戚在田野散步,带着母亲妻儿共同体会生命的美好意义……生活中,一定有那么一片风景,走进你的心灵,让你感动,带给你启迪。

请以《触动》为题,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四、挑战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3题。(15分)

【材料一】

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严重危害全球海洋环境和世界人民健康权利。海洋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日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无疑是在拿全球海洋环境和全人类健康当赌注。两年多来,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一直备受国际社会质疑。日方迄今没有解决国际社会关于核污染水净化装置的长期可靠性、核污染水数据的真实准确性、排海监测安排的有效性等重大关切,却处心积虑营造排海安全无害的假象,甚至对表达正当关切的邻国无理指责,足见其十分自私、傲慢。日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给自己贴上了永远扯不下的“生态环境破坏者”“全球海洋污染者”标签。

(摘自《人民日报》,2023.8.25)

【材料二】

在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的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中,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是关键。日方坚称经过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为“处理水”,并认为“处理水”已达标可排。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例如氚、碳-14、碘-129等,其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而日本却一直在做出“问题只在于氚元素”的误导。

国际环保组织调查发现,ALPS不能去除放射性氖和碳-14,也不能完全去除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如锶-90、碘-129和钴-60等。

日本方面主张,经海水稀释之后,水中的氚浓度将达到日本管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以下。然而稀释并不能减少排放核污染水的放射性总剂量。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毛亮举了一个例子,“核辐射暴露分为内暴露跟外暴露,氚释放的是β射线,氚水排放到海洋里,藻会利用氚水把它合成蛋白有机物,藻又是虾和鱼的食物,它就会被鱼和虾吃掉,成为鱼和虾体内的蛋白。那么在我们食用鱼和虾的过程中,就可能把在蛋白中的氚就引到体内,它就成为了身体的一个部分,这就会发生长期的内暴露,势必会影响到健康。”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国表示,这些放射性核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以后,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对海洋生物影响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超过500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长。碳-14会在海洋生物,也就是鱼类的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摘自“央视新闻”,2023.8.24)

【材料三】

当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已成全球关注焦点,也引起中国消费者对自日本进口食品安全的担忧。

今年7月7日,中国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华,中国海关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10个县(都)食品,对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严格审核随附证明文件,严格实施100%查验,持续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检测监测力度,确保日本输华食品安全。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日本进口食品时,应选择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市场信誉度较高、经营状态稳定的商家,并妥善保存消费凭证。同时,要关注进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标示的内容是否齐全,留意所购食品的原产地。如果消费者如果发现购买到食品产地为禁入区域,可以保留相关证据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保护自身的权益。

(摘自“央视新闻”.2023.8.24)

21.选出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日本单方面强行启动核污水排海的行为,危害了全球海洋环境和全人类的健康。

B.核污水中的放射性核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后,将长期对人类、海洋生物产生影响。

C.日本损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换取本国短期私利,必将成为其难以抹去的一大污点。

D.截至目前,中国海关已禁止进口来自日本的食品,尤其对水产品进口严格审核。

22.读完材料二,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6分)

23.看到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新闻,奶奶担心以后买不到无污染的食盐了,准备去超市抢购一些,请你结合链接材料进行劝说。(6分)

【链接材料】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影响,我国部分市场发生食盐抢购现象。我国食盐来源主要分为三类:井矿盐、湖盐、海盐。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016,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摘自“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 (10 分)(每空错、漏、多 l 字均扣 1 分,扣完该空分值为止) (1)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2)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3)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4)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 (2分)

诗人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蕴含了自然理趣: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 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写出具体的理趣给满分)

3.(3 分)(1)静谧(2)咄咄逼人(3)分歧(每小题错、漏、多 1 字均扣 1 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4.(2 分)C

【解析】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结合语境,“黑暗的 世界”可变得“五彩缤纷”,故应填:花团锦簇。不求甚解:现多指只求懂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刨根究底: 比喻追究底细。结合语境,遇着难题不放弃,追问到底,直到解决,故应填:刨根究底。通宵达旦:从天黑 到天亮;翻来覆去:来回翻身,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结合语境,碰到好书,会一口气读完,故应填:通 宵达旦。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 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结合语境,运用比喻修辞,写人生的美好,故应填:美不胜收。故选 C。

5. (2 分)B

【解析】画线句子缺主语、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这句话是谈“阅读”的作用,“阅读”可以作为整句的 主语;“阅读量”应用“增加”,“阅读能力”应搭配“提升”;按照逻辑顺序,阅读的作用可以是先增加阅读 量,然后提升阅读能力,最后思想转变或升华;故选 B。

6.(3 分) 示例:办一期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黑板报;举行“网络交友利弊谈”的辩论赛。

举办“交友之道”演讲比赛;举办“交友之道”讲座。

(首先要结合主题,然后设计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设计的活动形式有:朗诵比赛、 演讲比赛、读书活动、手抄报比赛、黑板报、专家讲座等,要结合主题具体设计。注意题干,围绕“交友之 道”开展活动。)

7.(3 分) 示例:1结交朋友要真心以待;2结交朋友要慎重选择。

8.(3分)(1)离开 (2)才 (3)回头看 9.(4 分)

(1)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2 分)

(2)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住元方。(2 分) 10.(3 分)C

A.拜访/等待 B.称赞/符合、相当 C.什么 D.效法、学习/老师 11.(3 分)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12.(2 分)聪明、机智。(或:行为、品性正直。)

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访袁公。袁公问他:“你父亲在太丘时,远近的人们都称赞他,他做了 些什么事啊?”元方回答说:“老父在太丘时,性格刚强的人用德行去安抚他们,性格软弱的人用仁慈去爱抚 他们,让他们顺心地过着安乐的生活,时间越长,大家越是尊敬他。”袁公说:“我过去做邺县县令时,正是 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父亲效法我的做法,还是我效法你父亲的?”元方说:“周公和孔子,是不同时代的人, 虽然相隔很远,但是他们为官处世的做法是一致的。周公没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没有效法周公。”

13.(3分)示例:捋顺压平 分类摞好 洗净晒干 14. (4 分)

示例:(1)“飞针走线”,既表现母亲纳鞋底的熟练程度,同时也表现出她的辛苦程度,为了家人能穿到 合适的棉鞋不辞辛苦地忙碌着。

(2)这句话揭示了母亲做的棉鞋带给子女的感受,穿着这样的鞋不仅不会担心受冷而心里踏实,更重要的 是,穿着母亲做的棉鞋,学会认真做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不辜负母亲的殷切希望。

15.(5 分) 示例:详细描写母亲做棉鞋高出“一指”,从棉鞋的样式、穿着的感受、父亲去县里踏雪开会与他人的对

比等,表现母亲做鞋高出一指的智慧与作用。(2 分)而第5段略写母亲把门框窗户框缝隙里多寒一指厚的稻 草,表现寒风不能吹进,家里充满温暖。(1 分)这样叙述两个“一指高的温暖”的故事,相互补充,相互映 衬,突出母亲对家人的关爱,母亲的生活智慧。(2 分)

16.(3 分) 示例一:这篇美文在选材方面很有特点,作者有独到的发现,用“一指高的温暖”表现母爱的细腻,母

亲十分持家,且对待家人特别细心,母亲做的棉鞋与众不同,她的“一指”,看似寻常却蕴涵了生活智慧。这 样的选材,小中见大,对我们的写作很有启迪。

示例二:这篇美文在描写方面很有特点,描写细致,细节突出,给人带来真实的感受。无论是对母亲做 纳鞋底的准备、还是做棉鞋的过程,或者我们穿着的感受,都描写得很细致,让读者在阅读中如临其境,如 见其人,感受到这位母亲的爱。

示例三:这篇美文借母亲生活中“一指高的温暖”表现她的爱心与生活智慧。“一指高的温暖”表现出母 亲做棉鞋和冬天堵塞门框窗户框缝隙的特点,揭示母亲对家人的爱,她的人生智慧与对子女走好人生之路的 期待这样表现出深刻的主题,让读者受到教育。
(能结合文章内容 1 分,写出作用 2 分)

17.(3 分) 1甲文中“先生”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过于单一,读书生活枯燥,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天性;2乙文中“父

亲”完全不顾及儿童的心理,在孩子兴致勃勃将去看五猖会时,让孩子背书,大扫孩子的兴致,束缚了孩子 的自由天性;3丙文中“塾师”不准孩子看“略有图画”的书,只读“人之初性本善”之类的书,无视孩子 的渴求(好奇心),束缚了孩子自由爱美的天性。(每点 1 分,意对即可)

  1. (4 分)1图文并茂,符合孩子形象思维特点的书。2印刷精美,充满童趣,能吸引孩子的书。3内容丰富贴 近孩子生活,能够启发孩子追求真善美的书。(答出两点即可)
  2. (3 分)示例:1封建教育的影子还在,有些老师和家长仍像文中的塾师、父亲一样,教育简单粗暴,孩子缺 少自由成长的空间;2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科学习,忽视孩子学习外的需求,孩子的生活完全被学习占据; 3有些老师和家长片面追求考试分数,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忽视了孩子多样发展的可能性。(赋分层 级第一层:无观点得 0 分;第二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无表述得 1 分;第三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表述 不够充分得 2 分;第四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表述充分得 3 分)

21(3 分)D

【解析】由材料三中第二段可知,D 项“截至目前,中国海关已禁止进口来自日 本的食品”表述错误。

22.(6 分) 示例:1核污染水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2核污染水中的放射

性核素,影响人类健康;3核污染水影响范围涉及全球。(每点 2 分) 23.(6 分)

示例:奶奶,我们国家的食盐主要有井矿盐、湖盐、海盐三类,海盐只占 10%,而
占 90%的井矿盐和湖盐是不受日本核污水影响的。(3 分)我们要相信国家一定能保障食品供应和安全,不要 去盲目跟风抢购食盐了。(3 分)(结合链接材料写原因 3 分,提出建议 3 分)

三、作文(50 分)(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基本照抄试卷文段(全篇有三分之二抄袭)的,评为 10 分以下;错别字每 3 个扣 1 分;不写题目的,扣 3 分;不够字数的,每少 50 字扣 5 分。平 均分 35-36 分。

五、书写(5 分,15%为优,得 5 分,45%为合格,得 3 分,余下 0 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