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早已经结束,各路专家学者也已经对试卷和作文点评分析的差不多;各地阅卷工作这两天也差不多结束。这个最后时刻,所有高三考生应该可能处在紧张和焦虑中等待高考成绩。作为一名高三语文教师,我也看到一些不同的观点和分析,下面主要结合一年来的备考,谈谈今天的高考新课标I卷试题。
今年考试完后,教育部教育考试考试院如同往日发布了语文试卷的评析,结合了国家各项教育政策和新课标的要求,分析了三套试卷的落实点及创新点,与此同时也发布了面向社会、面向教师、面向阅卷老师等的问卷调查表,这可以算作今年开门命题和评价的体现,命题专家们主动降低姿态,听取民众对试卷的评价和态度,可以算作一个优点。
从整体来看,我个人觉得2024年新课标I卷试题各版块之间缺少内在联系,感觉是各命题专家各自选文本各自命题,缺少统一主题和联系,不过现代文阅读Ⅰ和作文好像在“问题”上有共同点;从各版块来说,文本的选择还是可以的,但部分版块的题目和分值设置似乎不够合理。
一、现代文阅读
本版块整体分值没有变化:总分35分,现代文阅读Ⅰ是五个小题(3个客观题 2个主观题),19分,与2023年高考保持一致,与各路模拟题预测不一致,特别是很多模拟题都预测第4题可能是图表结合的选择题;现代文阅读Ⅱ是四个小题(2个客观题 2个主观题),16分,也与2023年高考保持一致,设题则基本上按照因文设题的原则,赏析文章的特点和主旨,还是主要检测学生能否读懂理解文本。
以上这些讨论余地不多,但对于今年高考现代文文本的选择,我个人觉得有一些看法。
现代文阅读Ⅰ选择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和解读持久战的荣维木的文章,这个我是完全没有想到的,即使想到考察政论性文章,也没有想到考察相隔这么久远的文章。这里不是说这两个文本不好,从考察学生思维理解能力和辨别分析能力,这两篇文章是很好的;而且从目前中国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来说,各项发展都面临着国内外各种挑战,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关键时刻,需要我们回头借鉴开国领袖的思想精髓,至少需要在思想上有“持久战”的意识和倾向,才有可能冲破种种难关,不然,对于目前经济等方面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只会有抱怨、妥协和投降等观点。也可以结合第5题来思考出题人的意图,也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问题,多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解读。
现代文阅读Ⅱ选择的是徐则臣的《放牛记》,体裁上转变方向考查的是散文,新课标I卷至少近三年考查的都是小说。这篇散文主要涉及对句子、段落的内容和手法的赏析,也有对文章主旨和特征的理解分析。整体文本阅读难度不大,但个人觉得,涉及“放牛”这一内容,对于部分农村学生来说,可能也就是见过牛,但对于大部分城市学生来说,这种体验可能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文本,可能从陌生化这个角度来说没啥问题,但是从使用这套试卷的八个省份来说,可能对于城市学生理解起来隔离感会不会更多一些?
(以上为文章的第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