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份,是高中学子们检验过往12年学习成果,为未来人生选择方向的大日子,如果能金榜题名,考入理想学府,必然会给今后的工作生活带来助力,反之亦然。
既然是如此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考试,就势必有人会钻空子,能够在考试前拿到试卷真题自然所有作弊者梦寐以求的事情。
在大多数人能够接触到的日常事务中,恐怕只有高考试卷能够跟“保密”挂上关系,而且还是三个保密等级中最高的“绝密级”。
高考不但是学子们的阶段大考,也是一次对试卷命题、试卷印刷、运输储存等工作的综合检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让主打“公平公正”的高考选拔方式跌落神坛。
在这三个重要的环节中,试卷印刷部分是最容易出现“泄密”情况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周期很长,而且试卷是以完整形态出现在经手人视线范围内的,掏出手机随手一拍,轻点发送,也许就可以获得巨额报酬,这个诱惑有几个人能顶得住呢?
为了避免高考试卷印刷环节中的泄密问题,国家考试局早就制定了严格的政策,从制度层面基本杜绝了人为泄密的可能性。
高考试卷印刷:严格的审查机制 严苛的封闭管理高考试卷必须要在考试局定点印刷厂印刷,且所有参与高考试卷印刷的工人都要先进行“入闱”环节才能正式开始工作。
“入闱”说白了就是一次背景调查,首先你的亲戚里绝对不能有参加同年高考的考生,还得接受系列法制培训说明泄题的严重后果,并且签署一份严格的保密协议。
这些措施还是相对比较“柔性”的,毕竟谁不知道泄密的后果,之所以有人还敢铤而走险,那是人家给的报酬太高了,蹲几年大牢都无所谓。
如果你这么想,那不好意思,国家还有一系列强硬的措施确保你想泄密都泄不出去。
开始工作前,你必须上交所有的通讯设备,别说手机、平板,儿童电话手表你也别想蒙混过关,还有专业安保人员会对你进行全身检查,确保你身上没有任何能够接收发送信号的电子设备。
厂区内有信号屏蔽,就连内部电话都暂时失效,噪音太大的时候,只能靠手语沟通。
入闱人员不得外出、不能会客,也不能谈论有关试卷的任何话题,不干活的时候想找人聊天可以,但必须3人以上在场,不能2个人窃窃私语。
另外,从印刷工作开始前直到考试结束的那一刻,你都不能离开指定的工作生活区域,还有考试局派驻的监督人员全天24小时监控你的一举一动。
监狱印刷高考试卷优势明显如此严格的办公环境和严苛的保密措施,社会上的印刷厂能够满足条件的凤毛麟角,而特意打造一个投入产出比又太低了,但如果把这个印刷厂放在监狱里,由犯人做印刷厂工人,这一套流程就顿时显得合理多了。
在监狱印刷高考试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一,监狱管理严格,工作场所是全封闭的,监控是无死角安排上的,安保也都是现成的,安全性比社会印刷厂高出一大截。
第二,工人知根知底,工人就是犯人,犯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关系很好掌握,也非常方便集中封闭管理,可以确保高考卷发放的之前能接触到试卷的这帮人出不去,不用担心泄密。
最关键的是犯人进入监狱后就要上交所有个人物品和通讯工具,工作前还要进行查房和搜身,几乎没有任何机会与外界取得联系。
让一些道德品质有明显污点的犯人负责全中国最重要考试的试卷印刷工作,肯定也存在一些隐患和风险,但是教育部经过综合比对,确定监狱印刷试卷利大于弊,于是早年果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考试保密管理工作的通知》,把监狱列为高考试卷的指定印刷单位。
监狱印刷能够最大程度确保这份关乎无数人命运的“绝密”考题不至于泄露,让高考的公平性得到最大保障。
除了监狱印刷厂,也有少数几家负责高考试卷印刷的社会单位,由于保密的需要,这些单位的名称和地点不方便对外界公布。
这些社会印刷厂在试卷印刷期间,会采取高强度的管制措施,所有参与人员要集中隔离,直到高考结束后才能解封回家。
与此同时,厂内会临时增加安保措施,教育部和公安等多部门也会派人入厂,进行全天24小时无死角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不会有任何一张试卷飞出墙外。
2003杨博案:高考试卷密室被盗 临阵换卷难度陡升由于试卷印刷单位数量少,且有极为严格的安保措施,管控相对容易,所以高考迄今为止从未在印刷环节发生过泄密事件。
然而在试卷印刷封装完成到高考当天发放到考生手中,还要经历运输、储存两个重要环节,那么这两个环节会不会出现状况呢?
按照惯例,高考试卷会由特勤车队护送到各地考试局的安全屋内储存,车队每辆车都会提前安装GPS定位系统,并有2名特警随车押运。
车队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远程监控人员的火眼金睛,一旦发现车辆行驶轨迹和速度异常,就会立即做出反应,这些监控录像都会长期留存,便于万一出现问题后警方追查原因。
在高考开始前,特勤车队会将试卷安全地送到“安全屋”保存,这些安全屋拥有2层以上钢筋混凝土的外墙,内部窗户加焊防盗网,屋内还设有红外扫描和监控摄像头。
此外,安保、考试局和公安的人三班倒,在安全屋的门外有巡逻,监控室有人24小时盯着监控录像,在这些严密措施之下,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即便飞进去也出不来。
然而就在这看似无懈可击的防护之下,还真的出现过试卷被盗的惊魂一刻,活脱脱演绎什么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人的命运也因此改写。
2003年6月5日,距离高考还有2天时间,四川南充市南部县派出所一大早接到报警电话,报警人语气非常慌张,说考试安全屋的窗户被破坏,存放在里面的高考试卷被偷了。
接线民警与报警人核对信息后,认为兹事体大,必须要上报所长,所长听说后,赶紧联系当地市局,市局面对绝密文件被盗的状况也不敢自作主张,立即上报公安部。
公安部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派出精兵强将连夜奔赴南充,其中还有一位号称中国福尔摩斯的刑侦专家乌国庆,目的就是要在最短时间内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将被盗试卷追回。
专案组进行现场调查后,确定犯罪嫌疑人是从窗外破坏钢筋防盗网进来的,窗户周围还提取到了此人的脚印和指纹,不过犯罪指纹库里并没有找到适配,说明此人没有犯罪前科。
公安在进行附近走访的时候,有人反映事发前几天有个瘦高个的人总在附近徘徊,但没有看清长相,监控也没有拍到这个人,案件侦破一时陷入僵局。
公安部的难题是抓人,可教育部此时的脑袋更大,局面更棘手,毕竟高考不能延期。
由于文科理科7门试题全部丢失,鬼知道偷题的会复制多少份给多少人,如果还用这套试卷,让那些“作弊者”获利,如何对得起其余大多数寒窗苦读12年的莘莘学子呢?高考的公平公正也将无从谈起,绝对不行。
教育部当然留有后手,因为试卷在出题和印刷环节,都做了AB两组备份,A卷如果出现了泄露,那就启动备用“B计划”。
不过这个B卷的整体难度要远远高于A卷,其中数学卷还有不少奥数题目,一旦启用势必影响考生成绩,可是为了保证高考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教育部最终决定两害相权取其轻,6月7日当天,B卷取代A卷发放到万千考生手中。
据说当天不少考生都是哭着走出考场的,试题难度远远超过了之前的3次模拟考,很多题目类型甚至是头一次遇到,根本无从下手,连续几道大题都不会,心态顿时崩溃,非常影响后续发挥。
这也导致2003年的高考分数普遍较低,400多分就能上个不错的一本,500多分基本都能进名校挑专业。
教育部总算解决了试卷泄露的作弊事件,可各地反应试题过难的电话已经打爆了教育部的投诉热线,这下压力给到了公安部,必须要尽快破案,给全国考生家长一个说法。
乌国庆得出调查结论,他认为犯罪嫌疑人的动机非常清晰,目击者也都普遍反映这是个学生模样的人,此人应该就在参加考试的学生里,只要让所有考生都录入指纹,然后跟犯罪现场留下的指纹比对,就能快速准确锁定犯罪嫌疑人。
高考后填报志愿的环节增加了一道程序,就是录入指纹,左右手十个手指都要录入,当天南充市公安民警在给一个瘦高个男孩录指纹的时候却遇到了问题,录了好几遍都无法提取到完整指纹,仔细看他的手指,竟然都有胶水涂抹痕迹。
如此奇怪的行为立即引起民警的警惕,将其移交给当地派出所进行调查。
在乌国庆等人的仔细盘问下,男孩很快就无法自圆其说,交代了所有犯罪事实。他名叫杨博,是南充市周边农村的孩子,父母都是普通农民。
杨博并不是受人指使,没有同伙,偷出来的卷子也只有他一个人看过。杨博父母听说后非常震惊,他们说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怎么都不相信平日老实的孩子能犯下这种惊天大案来。
更讽刺的是,杨博考试时面对完全陌生的B卷,竟然完全没受影响,还考出了515的高分,完全可以考入理想学府。偷盗试题不仅毫无必要,反而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害人害己。
2003年8月25日,杨博被判处以非法手段获取国家机密罪,入狱服刑7年。如果恰巧杨博服刑的监狱有个高考试卷印刷厂,他会不会有机会入厂当个临时工呢?
这件事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也给高考试卷保管单位敲响了警钟,一个没有犯罪前科,毫无犯罪经验的高中生,都可以轻轻松松在安保监控的眼皮子底下盗走试卷,相关责任人必须要为他们的渎职行为付出代价。
“杨博案”也再一次倒逼相关单位强化日后的安防措施,避免此类恶性案件再次发生。
每年的高考季就是一个大舞台,主角永远都是千万考生,可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同样不可忽视,一份试卷从命题、印刷、运输、储存环环相扣,无不关系着主角们是否能在一个公正的舞台上公平展示自己的能耐,这些“绿叶们”的努力和付出同样值得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