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批卷子初三四班(语文老师批试卷初中直播)

语文老师批卷子初三四班(语文老师批试卷初中直播)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0-19 18:07:51

2021年宝山二模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9分)

考试焦虑是怎么回事

①什么是考试焦虑呢?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复杂反应。它可能表现在生理层面上,如直冒冷汗;也可能表现在¨¨层面上,如不断地抓耳挠腮;还包括¨¨层面上的心慌意乱,难以平静。每个人面对人生各个阶段大大小小的考试时,都或多或少产生过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那么,_________?

②从社会层面来说,考生周围的人,比如父母、亲戚、朋友等,都可能对考生的考试成绩抱有期待。尤其是对于重大考试,这种期待就更为强烈。这种周围人的期待,有时会在无形之中给参加考试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期望程度越高,考生随之产生的心理压力越大。比如,有些学生并没有过分关注自己的考试,但他们感到父母对考试的成败非常在乎。如果失败了,就是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这就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焦虑也随之产生。

③从心理层面来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对于个人来说,考试被看作一个衡量自身能力的过程。当学生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时,就会感到自身能力得到肯定;反之,当考试失败时,可能会怀疑自身能力。当我们开始担心这种考试失败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时,就很容易陷入焦虑的情绪中。

④考试焦虑产生后,人们常常感到心情难以平静,身体坐立不安,大脑好像变得一片空白——记忆力显然受到了损害。那么,_________?对此,英国研究者艾森克等人提出了一个加工效率理论。

⑤这一理论认为,考试焦虑可能会影响我们对记忆的加工效率。人们需要完成一项任务时,需要付出心理资源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如集中注意力、让自己努力思考等等。这种心理资源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有限的。处于焦虑的情绪状态时,可用来完成任务的心理资源大大减少。简单来说,就是考试焦虑会让我们无暇应对接下来的考试。

⑥看到这里,也许你已经对考试焦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了认识,那么考试焦虑真的只是考场上的绊脚石吗?

⑦我国心理学家陈顺森等人对考试焦虑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发现了有趣的结果。过高的考试焦虑的确会对人们的记忆力产生负面影响,但中等程度的考试焦虑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考生的记忆力。

⑧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出乎意料的现象呢?研究者对此进行了解释。前文已经介绍了考试焦虑是如何给我们的记忆带来负面影响的。考试焦虑的学生们产生了与任务无关的担忧,分散了注意力,这正是过高的焦虑造成的影响。

⑨此外,研究者们发现,中等程度的考试焦虑,反而使学生们产生了警觉,相比于没有什么焦虑的学生,他们会更多地聚焦于任务,努力调动自己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成绩。这就像龟兔赛跑,没什么焦虑的兔子没有发挥自己的全部实力,相对比较焦虑的乌龟则集中注意力,全力以赴,最后反而成为了赢家。综合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_______。

⑩因此,当我们在考试前被一股无形的焦虑所缠绕时,也许可以放下恐惧,尝试与焦虑和解。要知道,一定程度的考试焦虑,反而能更好地调动心理资源,增强记忆力,帮助我们完成考试。让我们和焦虑握手,在考场上与之化敌为友,借助其一臂之力,取得令人羡慕的好成绩。

13.第⑥段加点词语“绊脚石”在文中的意思是 ( ) (2分)

14.第②段画线句的作用是 ( )(2分)

1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第①段“¨”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2分)

(2)第①段、第④段横线处,作者依次提出的问题是 、

;第⑨段横线处,作者得出的结论是 (6分)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考试失败后有负面影响肯定会导致焦虑。

B.考试焦虑程度和实际考试成绩会成正比。

C.中等程度的考试焦虑能提高人们警觉性。

D.焦虑成为一种习惯会增强自己的记忆力。

17.有人认为,第⑩段画线句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3.影响考试发挥的障碍(2分)

14.通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列举有些考生过分在乎父母期望,产生焦虑的事例,具体说明“周围人的期待,有时会在无形之中给参加考试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1分)

15.(1)行为(1分);心理(1分) (2)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考试焦虑呢?(2分);考试焦虑为什么会影响记忆力呢?(2分);中等限度(适度)的考试焦虑可以帮助考生取得好成绩。(2分)

16.C(3分)

17.不能(1分)。本句总结全文(1分),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说明读者要正确认识考试焦虑这个写作目的(1分)。

20-1 宝山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8分)

土豆——托起“生命的方舟”

①伴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地球资源和环境资源约束更加明显,饥饿与贫困的挑战异常严峻。人类该用什么来托起“生命的方舟”?联合国大会决定,把2008年定为“国际土豆年”,人们期待着,土豆在战胜饥饿和贫困斗争的前沿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②其貌不扬的土豆,一向以“朴实的块茎”著称,它能够负担这样沉重的责任吗?它又是怎么走进联合国的视野呢?原来,从安第斯山脉走向世界六大洲的土豆,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并逐渐成为了世界人口膳食中的一种主粮。这种主粮已经成为了全球粮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在加强世界粮食安全和减轻贫困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③土豆是一种营养丰富且适合人类的食物。新鲜土豆含有大约80%的水分和20%的干物质。在干物质中有60%-80%为淀粉,土豆的蛋白质含量与谷物大体相同,要比其余块根和块茎的蛋白质含量高许多,并且土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模式与人类的需求非常匹配。

④土豆的脂肪含量比较低,并富含多种微量营养物质。土豆是维生素 B1、B3、B6,C及铁、钾、磷和镁等矿物质的良好来源,而且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比如,土豆维生素含量比苹果还高,它的维生素C比西红柿要高一些。作为主食和蔬菜,土豆的制作和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因此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欢迎。

⑤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进入到21世纪以后,世界土豆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初,大多数土豆产自欧洲、北美等地区。2005年,发展中国家土豆产量首次超过了发达国家的产量。粮食专家们呼吁,要重新认识这个“被埋没的宝物”的价值,应对包括饥饿、贫困及环境威胁在内的全球性挑战。

⑥在世界性的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减少农业用水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淡水使用量的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其中农业用水占到了70%以上。有资料显示,在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中,土豆每单位用水量生产的粮食更多,使用同样数量的水所生产的膳食能量也更多。这说明种植土豆可以大幅度提高每单位用水量的粮食产量,从而保证在生产足够裉食的同时,减少对地球淡水资源的消耗。

⑦土豆,正在人类生存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3.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朴实”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4.根据第③、④段内容,“土豆是一种营养丰富且适合人类的食物”的理由具体有(1) ;

(2) ;(3) ;(4) 。(4分)(每空不超过10个字)(4分)

15.对第⑤段内容理解,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从古至今土豆的种植范围在持续扩大。 B.产业革命导致土豆产量不断创下新高。

C.以前人们对土豆价值的认识并不全面。 D.扩大土豆种植会有利于地球环境改善。

16.下列这段文字,应该放在原文中哪一段后面?请从“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角度简述理由。(4分)

资料显示,在耕作使用1立方米的水,土豆可生产5000卡路里的膳食能量,而玉米、小麦和大米生产的卡路里分别为3860、2300和2000。同样数量的淡水,土豆可生产出的蛋白质是150克,为小麦的2倍,产出的钙540毫克,是大米的4倍。

17.首段画线句的作用有哪此?请分条简述。(4分)

(一)(18分)

13.(2分)其貌不扬(或者“外表不引人注目")

14.(4分)淀粉含量高 蛋白质含重高(与谷物相似) 脂合含量低 膳食纤维丰富 富含多种微微量元素(只需要写出4点即可)

15.(4分)C

16.(4分)⑥这段文字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了使用同样数量的淡水资源,土豆比其它粮食的能量以及营养更多,与第⑥段“种植土豆在可以保证粮食产量足够的同时,减少地球淡水资源的消耗”段中心相符。

17.(4分)其一承接文章标题,以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著对本文的阅读兴趣;其二,引发人们对人口增长导致后果严重性的思考;其三,引发读者对土豆作用重要性的思考(写出两条即可。每条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20分)

蹬布

刘心武

①那天放学进家,响莲先是高兴,后是惊讶。高兴的是爸爸难得在家,惊讶的是爸爸脖子上吊着绷带托着左胳膊。

②因为爸爸意外工伤,响莲那天没有挨着枕头就入睡。她听见爸爸妈妈在低声商量事儿。妈妈说:“欠人家两个月车钱了,这下更艰难了。”爸爸说:“再艰难,也得保证响莲。响莲读书咱不愁,可她从小体质弱啊……”

③在这个城乡接合部的居民区里,响莲上的却是城里一所挺有名的学校。那天老师宣布,今后有的作业要在电脑上完成,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妈妈在小超市打工,用攒了三四个月的工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妈妈说,超市老板娘早给她闺女置下电脑了,那闺女才上四年级。妈妈问响莲:“老板娘说的“未雨绸缪',什么意思?”响莲说老师还没教。妈妈就说,家长们都知道,一上五年级,有的功课就得在电脑上完成,“未雨绸缪”就是不等老师教,一搜就懂。他们家住的地方,离响莲上的那学校挺远,家长们几乎没有让孩子自己乘公交车去的。若自己家没有车,就跟别的家拼车。响莲就跟另外四个孩子拼车,每月450元。

④但是,两个月前,妈妈被超市辞退了。爸爸晚上回到家,妈妈总叨唠,说那小超市老板娘不地道,爸爸淡淡地劝:“如今到她那地方加油的车少了。她也有难处。你就再找份别的工吧。”妈妈觉得失去那份工可惜,以前每天下班回家正好接响莲,而且,还可以平价甚至大折扣从那超市买回袋牛奶方便面什么的。本来妈妈那份工资除了日常费用,还可应付响莲每月的拼车费午餐费,现在可就困难了。爸爸再出事故,虽说是对方负全责,医药费不愁,但只剩基本工资,困难就变成艰难了。

⑤第二天起床后,响莲不见爸爸,就跟妈妈说:“今天我不搭小车了,我去坐公交。”妈妈大声回应:“就你这小身板?老老实实坐上去!”车在她家门外按喇叭,妈妈对师傅说:“响莲她爸一早就蹬布去了,人家同意先预支他1500块,明天我就连这个月总共1350块给你。”

⑥车子往城里开,马路边有排专卖建材的商店,有家店专营再生布……那家店进大批货,一卷一卷的,宽度从两米到八米……那些搞大棚养殖的……他们的大棚往往长达一百米……然后,再将其用手提缝纫机缝合成指定的长度……

⑦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有个环节,就是蹬布。缝合前,每卷布要搁到地上,用脚蹬展开,那还不算太难,缝合后,如果是八米宽的缝成了一百米长,再用脚将其蹬卷起来,那就不仅需要旺健的脚力,更需要平衡的技巧。这个活儿很累人,但是又不可能给高工钱,因此都是些最没办法的人,才一早来干临时工,四个小时,管一顿粗茶淡饭,给五十元。

⑧响莲从车窗老远就望见爸爸的背影。爸爸虽然一只胳膊伤了,两腿却仍雄健有力,只见他两腿轮流蹬布,那布卷越蹬越厚,爸爸再蹬,就有点跳动的意味了……车开过去了,蹬布的爸爸从后视镜里消失了。

⑨响莲微微咬着嘴唇,心里发誓,一定要报答父母。那天晚上,她从网络上查到了“未雨绸缪”的解释,她心中浮现出许多的方案。

18.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4分)

(1)那天放学进家, 。

(2)第二天起床后, 。

19.第④段画线句“困难就变成艰难了”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4分)

20.第⑥段“……”处填入下列句子。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3分)

A.需要把成卷的再生布先在地面上铺展开

B.缝完了,再整体卷起,装车运走

C.棚顶上就要铺这种再生布

D.再生布就是用回收的废旧衣服等纺织品,捣烂了再热压成型

E.长度从十米到二十米

21.第⑦段和第⑧段都写到“蹬布”,但其叙述视角,写作内容和表达作用都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22.下列最不可能成为结尾处响莲“心中浮现出许多的方案”的一项是( )。(3分)

A.努力学习,争取成绩优秀,减轻家庭负担。

B.加强锻炼,争取身体健康,不让父母操心。

C.休学回家,争取早日挣钱贴补家用。

D.学做家务,课余照顾爸爸早日康复。

(二)(20分)

18.(4分)响莲得知爸爸意外工伤,家境窘困。 响连上学路上看到爸爸“蹬布”的背影,明白了未雨绸缪的意思。

19.(4分)响连的妈妈已经下岗两个月了,爸爸又突然意外工伤,响莲家里的日常生活捉襟见肘(越来越贫困)

20.(3分)DECAB

21.(6分)第⑦段从第三者视角写蹬布的过程、难度和报酬等,写出蹬布工作的难度与其报酬不相匹配;第⑧段从响莲的叙述视角,写了响莲爸爸蹬布的艰难过程,由此激发了响莲对父母感恩之情。

22.(3分)C

2021年宝山二模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9分)

母亲的双翼

①前几天回了趟老家。上飞机前的最后一刻,我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今天回家,她问我什么时候到,我说两个小时以后。她按捺住心中狂喜,马上安排弟弟去机场接我,在挂电话前,她抓紧机会问了一句“想吃什么”,我想了想,说:“煎豆腐吧。”回到家里,母亲已经做好菜等着了。煎豆腐,辣椒炒田螺,炖土鸡……我一看,全是我爱吃的,不多会儿便一扫而空。

②第二天,母亲早上五点就起床,去菜场买了鸭子。她把我叫醒,给我煮了一碗馄饨作为早餐。然后,母亲马不停蹄地开始杀鸭子,拔鸭毛。鸭毛特别难以除净,她在厨房弄了一上午才弄干净。之后她把辣椒切了,炒出一大盘“血鸭”来。炒完以后她自己尝了一下,连连顿脚,说味道不好。我也尝了一块,只是感觉米酒放得稍微多了一点点,味道总体还行。她嘀咕着,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平时也是这么炒的,有时候味道就特别好,有时候就一般。最后,在她的殷切的目光注视下,我把鸭肉和辣椒全都吃光了,又吃了两大碗米饭,以实际行动为她的厨艺点赞。

③吃完这顿,我正坐在椅子上捧腹呻吟,她马上又开始问我下一顿想吃什么了。我说大白菜煮红薯粉条吧。晚上,母亲担心粉条的味道太寡淡,就用排骨汤来下粉条。我订了离开的机票,准备过两天就走了,母亲掐表似的算好了我还能在家吃几顿饭,要精心安排,把我想吃的爱吃的都嵌在这几顿饭里,尽量满足我的口腹之欲。

④自从回到家以后,我们便一直在讨论吃的问题。我这十几年都在外面,勤的时候一、两年回去一次,懒的时候三、四年回去一次,和母亲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如今她已年老,身体又不济。她的拳拳爱意、万千挂念,只能“煮”进饭里。因此,这几顿饭对她来说就变得无比重要。

⑤对于我来说,这几顿饭也同样重要。我这人格局很小,又恋旧,常常想念家里的那口吃的,有时想得抓心挠肝。漂在异乡的日子里,对家乡吃食的念想常常“缠绕”着我。

⑥接下来的几天,我跟母亲戮力同心,最大限度地配合——她精心地做,我努力地吃……每天吃足三顿,每顿都吃到腰圆肚滚。

⑦虽然我已尽了最大努力,到最后她依然有点遗憾,因为我还要去大连,并不是直接回云南,所以不方便从家里带些吃的走。

⑧走的那天,我在高铁站看到一个中年男人,双手各拎着一个红色塑料袋,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六个饭盒,双手加起来就是十二个饭盒。安检的小姑娘笑着问:“带这么多东安鸡啊?”男人自豪地笑着说:“当然啊,难得回来一趟嘛。饭盒里装的是饭店做好的本地名菜“东安鸡”(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街头巷尾到处有售,每盒40—45元不等,很亲民的价格。车站里拎着这样饭盒的人不在少数,不过就数那男人拎得最多。他过了安检,把饭盒小心翼翼地放在候车室的椅子上,看似心满意足地长舒一口气,大概是想着,到了长沙,还可以开怀大嚼好多顿,那份快乐连我都能感同身受。

⑨我虽然没带任何东西,但是在临走前对母亲说,不用带了,都装进肚子,长成肉带在身上了。听我这么说,她笑了。

⑩坐上高铁,我仿佛感觉到,母亲的“双翼”虽然已经逐渐萎缩了,但依然竭尽全力张开着——想到这,我的心里酸酸的,又暖暖的。

18.第①段—第③段,通过母亲一系列的具体行为,表现了她为“我”做菜的急切心情。请任意举出两个事例:(4分)

19.第④段、第⑤段画线句都提到了“这几顿饭”是“重要”的,但其原因各不相同。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回答。(4分)

20.对第⑧段内容理解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段花了较多笔墨写东安鸡,其实与母亲无关,所以可以删除。

B.本段详细介绍了“东安鸡”的“身世”,表明其深受欢迎的原因。

C.本段写高铁上中年男子带家乡美食这一幕,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情怀。

D.本段写高铁上中年男子带家乡美食这一幕,写出了他对美食的热爱。

21.联系加点部分的词语,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3分)

22.赏析本文末段的妙处。(5分)

18.(4分,每空2分,下列答案中答对两个即为满分)挂电话前,她抓紧机会问“我”想吃什么;“我”刚回到家,母亲就做好了“我”爱吃的煎豆腐等家常菜;第二天早上五点多,母亲就起床买鸭子,为“我”做“血鸭”;第二天午饭后,母亲又马不停蹄地为“我”准备了排骨汤炖粉条作为晚餐。

19.第④段中,于母亲而言——母亲要把她的爱意全部“煮”进饭里。(2分)第⑤段中,于“我”而言——回应母爱(让母亲的心愿能够达成),同时还隐含思乡之情。(2分)

20.C(3分)

21.“掐表似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精准计算“我”在家用餐的顿数以便为我安排(1分);运用动词“嵌”,通过动作描写,准确地表现出母亲对做菜给“我”吃的用心程度之深(1分);两者都表达了母亲对“我”难以割舍的关爱(1分)。

22.结尾处点题(1分),形象地写出年迈母亲对女儿的呵护无时不在、无处不在(2分)。同时,表达了作为子女能够享受到母爱的幸福感(1分),也隐含了游子对母亲的亏欠感(1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